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内容摘要:

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 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军费开支。 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 20%。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 40%。 —— 《 世界现代史 》 1966年 1975年 1966年 1975年 工业总产值:亿卢布 农业总产值:亿卢布 2294 5112 883 1128 探究:以上材料和图 表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 提示: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材料: 1975年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持续低速发展, 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为美 50%(苏联称 67% )。 社会总产值为美 40%。 工业劳动生产率为美 5055%。 农业劳动生产率 25%。 科技落后美国 1020年。 苏联的农业拖了国民经济的后腿 , 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 水浇地面积仅占播种面积的 %。 有人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 “ 停滞的年代 ”。 探究:以上 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 提示: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失败 执政前期,经济增长加快,政局稳定,军备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 但最终失败。 【 合作探究 】 :试比较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部门管理体制 异: 改革重点 有所不同, 前者的重点在 农业 , 后者的重点在 工业。 同: ① 目的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 结果 :都在短期内取得一些成果;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没有解决。 ③ 失败主要原因 : 两者都 没有 从根本上 破除“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