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作业及单元检测)第2章 直线运动 章末质量检测内容摘要:

1、(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5 分)1(2010广州毕业班综合测试)如图 1 所示是一物体的 st 图象, 则该物体在 6 s 内的路程是 () A0 m B 2 m D12 体在 6 s 内的路程为各时间段的位移大小之和,故 6 s 内的路程为 2 m2 m4 m4 m12 m,故 D 正确答案:2010朝阳模拟)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 2 所示,则 ()图 2At 3 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Bt 2t 3 时间内,火箭在向下降落Ct 1t 2 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D0t 3 时间内,火箭始终处于失 2、重状态解析:由图线知火箭速度始终向上,故 A 正确;0t 2时间内,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向上,为超重状态,t2t 3时间内加速度与速度反向向下,为失重状态故 B、C、D 均不对答案:2010泉州七中质检)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与地面发生碰撞,反弹后速度大小与落地速度大小相等若从释放小球时开始计时,且不计小球与地面发生碰撞的时间,则小球运动的速度图线可能是图 3中的 ()图 3:由小球与地面碰撞瞬间其速度等大反向,和 t0 时小球的速度为零,可以判断小球运动的 v 正确答案:2010浙江五校联考)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运动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 3、如图 4 所示,其中能反映出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的是 ()图 4解析:依题意可设第 1 个小球经时间 第 2 个小球经时间 2 3 个小球经时间 3 4 个小球经时间 4因为四个小球做的都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因此它们下落的高度之比为 14916,只有 C 正确答案:物体从一行星表面某高度处自由下落( 不计表层大气阻力 )自开始 下落计时,得到物体离该行星表面的高度 h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如图 5 所示,则 ()A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8 m/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10 m/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20 m/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25 m/图中可以看出物 4、体从 h25 m 处开始下落,在空中运动了 t2.5 s 到达行星表面,根据h 以求出 a8 m/ A 正确 B 错误;根据运动学公式可以算出 v0 m/s,可知 C 正12确 D 错误答案: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 运动,在 刻速度达较大值 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 刻以 较小速度 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 6 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 0t 2 和 t1t 2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的结论正确的是 v ()A0t 2, Bt 1t 2, v t 1t 2, Dt 1t 2, v t 1时间内,空降兵做匀加速运动, ,A 错误;t 1t 2时间内,空降兵做加速度逐均速度 ,B 错 5、误;由 和 vt 图线与 v ,故 C 错误,D 正确7(2010双流模拟)如图 7 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 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 1、2、3、4、5 所示 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 T,每块砖 的厚度为 列判断正确的是 ()A能判定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能求出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求出小球在位置“3” 的速度为7判定小球下落过程中受不受阻力解析:由 h 23h 34h 452345 可知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A 错误;由hd可以求出小球下落的加速度 a ,B 正确;v 3 ,C 正确;由 ag 还是d 4g 6、,可以判定小球下落过程中受不受阻力,D 正确答案:2010广州模拟)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 8 所示在 0t 0 时间内,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的加速度都在不断减小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C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 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D、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度时间图象的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由图可知,两物体的加速度都在不断减小, 错误;两物体在 0 物体均沿正方向前进,位移不断增大, C 错误;由图可知,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 ,物体的平均速度小于 ,故 D 错误:机的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 7、等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已知飞机加速前进的路程为 1600 m,所用的时间为 40 s假设这段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用 a 表示加速度,v 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 ()Aa2 m/s 2,v80 m/sBa1 m/s 2,v 40 m/sCa2 m/s 2,v40 m/sDa1 m/s 2,v80 m/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的初速度为零,位移为 1600 m,运动时间为 40 s根据方程s 得 a m/ m/s v 得 v240 m/s80 m/ 正确12 21600402答案:验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17 分)10(8 分)(2010 宁波十校联考)某同学用如图 9 所示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 8、g,打下如图 10 所示的纸带如果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 0 号计数点,然后每隔 4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记为 s1、s 2、s 3、s 4、s 5、 图 10(1)实验时纸带的_端应和重物相连接( 选填“A”或“B”)(2)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 T 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方法 A:由 ,g 2 ,g 5gm/s 2;方法 B:由 ,g 2 ,g 3gm/s s1、s 2、s 3、s 4、s 5、s 6 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数据,方法 A 中有_;方因此,选择方法 _(填“A”或“B”)更合理解析:(1)与重物相连接的纸带一端点间距较小,故为 A 端(2)从表面 9、上看,方法 A 中六组数据均得到利用,实际上只用了 方法 B 采用的是逐差法,六组数据均得到利用,故方法 B 更合理答案:(1)A(2)s 1、s 6s 1、s 2、s 3、s 4、s 5、s 69 分)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取下一段如图 11 所示的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设 O 点为计数的起始点,在四个连续的计数点中,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1 s,若物体做理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计数点 A 与起始点 O 之间的距离 _ 计数点 O 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_ m/s,物体的加速度为_ m/s 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 11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sk(常数)可 10、得 s 1s 1s 1),解得:s,可得物体的加速度为 a m/m/据平均速度0 计数点 m/sm/s,再根据 (vOv A)T,0 222解得:v Om/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38 分)12(10 分) 在竖直的井底,将一物块以 11 m/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块冲过井口时被人接住,在被人接住前 1 s 内物块的位移是 4 m,位移方向向上,不计空气阻力, g 取 10 m/:(1)物块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2)此竖直井的深度解析:(1)设人接住物块前 1 s 时速度为 v,则有:h 212即 4 mv1 m 1012 v9 m/ t s1 s1.2 g 9 11 10(2)竖直井的深度为hv 0t 11.2 m 10m6 2答案:(1)1.2 s (2)6 12 分)(2010 合肥质检)如图 12 所示,小球甲从倾角 30的光滑斜面上高 h5 A 点由静止释放,同时小球乙自 C 点以速度 光滑水平面向左匀速运动, C 点与斜面底端 B 处的距离 L0.4 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