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难点精讲 原子核内容摘要:

1、第 1 页 共 11 页高考复习难点精讲:原子核目的要求:了解天然放射观象、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和原子核的组成,会写核反应方程。 了解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了解质量亏损,会利用质能方程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 1 课时:原子核基础知识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汤姆生的“枣糕”模型(1 ) 1897 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揭开了研究原子的序幕(2)“枣糕”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电子像枣糕里的枣子一样镶嵌在原子里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1 ) 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粒子通过金箔时,绝大多数不发生偏转,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较大的偏转,极少数偏 2、转角超过 90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0(2 )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原子核所带的单位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所以整个原子是呈电中性的电子绕着核旋转所需的向心力就是核对它的库仑引力(3 )从 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为 1015 一 1014 m,原子大小的数量级为 1010 m。 【例 1】在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 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原子中 3、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解析: 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 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并且有极少数 粒子的偏转超过了 900,有的甚至被反弹回去,偏转角达到 说明了这些 粒子受到很大的库仑力,施力体应是体积甚小的带电实体。 根据碰撞知识,我们知道只有质量非常小的轻球与质量非常大的物体发生碰撞时,较小的球才被弹回去,这说明被反弹回去的 粒子碰上了质量比它大得多的物质实体,即集中了全部质量和正电荷的原子核答案:A【例 2】关于 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 粒子经过重金属箔后,发生了角度不太大的偏转B 粒子在接近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减少,电势能减少C、 粒子 4、离开原子核的过程中,动能增大,电势能增大D对 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解析:“由于原子核很小, 粒子十分接近它的机会很少,所以绝大多数 粒子基本上仍按直线方向前进,只有极少数发生大角度的偏转”。 故选项 A 错误。 粒子源荧光屏金箔真空粒子束 页 共 11 页用极端法,设 粒子在向重金属核射去,如图所示,所知 粒子接近核时,克服电场力做功其动能减小,势能增加;当 粒子远离原子核时,电场力做功,其动能增加,势能减小,故选项 B、C 是错误的。 答案:然放射性现象1放射性现象: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复杂结构,揭开了人类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通过对天然 5、放射现象的研究,人们发现原子序数大于 83 的所有天然存在的元素都有放射性,原子序数小于 83 的天然存在的元素有些也具有放射性,它们放射出来的射线共有三种: 射线、 射线、 射线2、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性1 射线:速度约为光速 110 的氦核流,贯穿作用很弱,电离作用很强2 射线:速度约为光速十分之几的电子流,贯穿作用很强,电离作用较弱3 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贯穿作用最强,电离作用最弱种 类 本 质 质 量(u)电荷(e)速度(c )电 离 性 贯 穿 性 射线 氦核 4 +2 强 最弱,纸能挡住 射线 电子 1/1840 强 较强,穿几 板 射线 光子 0 0 1 最弱 最强,穿几 版三 6、种射线在匀强磁场、匀强电场、正交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比较:【例 3】 如图所示,铅盒 A 中装有天然放射性物质,放射线从其右端小孔中水平向右射出,在小孔和荧光屏之间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a、b 、c 三点的依次是 射线、 射线和 线和 线和 射线的轨迹是圆弧 能使屏上的亮斑只剩下 左手定则可知粒子向右射出后,在匀强磁场中 粒子受的洛伦兹力向上, 粒子受的洛伦兹力向下,轨迹都是圆弧。 由于 粒子速度约是光速的 1/10,而 粒子速度接近光速,所以在同样的混合场中不可能都做直线运动(如果一个打在 b,则另一个必然打在 b 点下方。 )本题选 、原子核的衰变规律(1 7、) 衰变的一般方程为 发生一次 衰变,新元素与原元素相比较,核电荷数减小 2,质量数减少 4 衰变的实质是某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出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粒子(即氦核) (核内 ) 页 共 11 页(2 ) 衰变的一般方程为 0e每发生一次 衰变,新元素与原元素相比较,核电荷数增加 1,质量数不变 衰变的实质是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时放射出一个电子 (核内1001) , + 衰变: (核内 (3 ) 射线是伴随 衰变或 衰变同时产生的、 射线不改变原子核的电行数和质量数其实质是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 衰变或 衰变时,产生的某些新核由于具有过多的能量(核处于激发态)而辐射出光子(4 )半衰 8、期A意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用希腊字母 表示公式:/)21(,/)21(B半衰期由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任强、温度等)或化学状态(如单质或化合物)无关【例 4】2390)经过一系列 和 衰变,变成2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核比钍核少 8 个质子 B铅核比钍核少 16 个中子C共经过 4 次 衰变和 6 次 衰变 D共经过 6 次 衰变和 4 次 衰变解析:由原子核符号的意义,很容易判定 A、B 是正确的 至于各种衰变的次数,由于 衰变不会引起质量数的减少,故可先根据质量数的减少确定 衰变的次数为:x= 420836 次 9、)再结合核电荷数的变化情况和衰变规律来判定 衰变的次数 y 应满足:2X y90 82= 8 所以 y2x84 (次) 即 D 也是正确的 答案: 5】铀( 过 、 衰变形成稳定的铅( ,问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共有多少中子转变为质子( )A6 ; B14; C22 ; D32解析:2389衰变为 经过 8 次 衰变和 6 次 衰变,每经过一次 衰变就会有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所以共有 6 个中子转化为质子 答案:A【例 6】如图所示,两个相切的圆表示一个静止原子核发生某种核变化后,产生的两种运动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可能的是( ) 衰变;B原子核发生了 衰变C原子核放出了一 10、个正电子;D原子核放出了一个中子;解析两个相切的圆表示在相切点处是静止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由于无外力作用,动量守恒,说明原子核发生衰变后,新核与放出的粒子速度方向相反,若是它们带相同性质的电荷,则它们所受的洛仑兹力方向相反,则轨道应是外切圆,若它们所带电荷的性质不同,则它们的轨道应是内切圆图示的轨迹说明是放出了正电荷,所以可能第 4 页 共 11 页是 衰变或放出了一个正电子,故 A、C 两选项正确【点评】本题仅仅只是判断衰变的种类,而没有判断轨迹是属于哪种粒子的处于静止状态时的原子核发生的衰变,它们的动量大小相等,而新核的电量一般远大于粒子(、)的电量,又在同一磁场中,由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时 11、,其圆运动的半径R此式的分子是相等的,分母中电量大的半径小,电量小的半径大,所以,一般情况下,半径小的是新核的轨迹,半径大的是粒子(、 或正电子)的轨迹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 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其核子数,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其质子数,原子核的中子数 N 等于其质量数 A 与电荷数 N=AZ。 质子质量= 1007277u167251027 中子质量=1008665u 1674810同的中子数的原子核互称为同位素【例 7】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设法探寻 “反物质” 所谓的 “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 “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量,但电荷的符号 12、相反,据此,若反 的粒子,它的质量数为 ,电荷数为 【解析】 粒子是氦核,它是由二个质子和二个中子组成,故质量数为 4,电荷数为2而它的“反粒子”的质量数也是 “4”,但电荷数为“ 2” 【例 8】 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 u 夸克和 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 u 夸克带电量为 3e,d 夸克带电量 31e,e 为基元电荷。 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A质子由 1 个 u 夸克和 1 个 d 夸克组成,中子由 1 个 u 夸克和 2 个 d 夸克组成B质子由 2 个 u 夸克和 1 个 d 夸克组成,中子由 1 个 u 夸克和 2 个 d 夸克组成C质子由 1 个 u 夸克和 2 个 d 13、 夸克组成,中子由 2 个 u 夸克和 1 个 d 夸克组成D质子由 2 个 u 夸克和 1 个 d 夸克组成,中子由 1 个 u 夸克和 1 个 d 夸克组成分析与解 原子 (,中子 2,选项 B 正确。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用高能粒子轰击靶核,产生另一种新核的反应过程,其核反应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中为入射粒子的符号, 新生核符号, 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和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 中,3015P 是放射性同位素,01e 为正电子第 5 页 共 11 用其射线: 射线电离性强,用于使空气电离,将静电泄出,从而消除有害静电。 射线贯穿性强,可用于金属探伤,也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各种射线均可使 生突变,可用于生物工程,基因工程。 作为示踪原子。 用于研究农作物化肥需求情况,诊断甲状腺疾病的类型,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其功能。 进行考古研究。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碳 14,判定出土木质文物的产生年代。 一般都使用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种类齐全,半衰期短,可制成各种形状,强度容易控制)。 【例 9】 关于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