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难点突破 匀变速运动问题内容摘要:
1、 第 1 页 难 点 突 破 匀 变 速 运 动 问 题一、特别提示:1、匀变速运动是加速度恒定不变的运动,从运动轨迹来看可以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 2、从动力学上看,物体做匀变速运动的条件是物体受到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恒力的作用。 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决定。 3、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到恒力的作用,物体将向受力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和初速度方向相同的恒力,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和初速度方向相反的恒力,物体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所受到的恒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有一定的夹角,物体就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二、典型例题:例 1 气球上吊一重物,以速度 从地面匀速竖直上升,经过时 2、间 t 重物落回地面。 0力离开气球时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解 方法 1:设重物离开气球时的高度为 ,对于离开气球后的运动过程,可列下面,其中(-h x 表示)向下的位移 , 为匀速运动的时20)( 为竖直上抛过程的时间,解方程得: ,于是,离开气球时的离地高度可xt 匀速上升过程中求得,为: )()(000法 2:将重物的运动看成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与离开气球后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显然总位移等于零,所以: 0)(120)(00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比较,更深入理解位移规律及灵活运用运动的合成可以使解题过程更简捷。 例 2 两小球以 95m 长的细线相连。 两球从同一地点自由下落,其中一球先下落 1s 3、另一球才开始下落。 问后一球下落几秒线才被拉直。 解 方法 1: “线被拉直” 指的是两球发生的相对位移大小等于线长,应将两球的运动联系起来解,设后球下落时间为 先下落小球运动时间为(t+1)s,根据位移关系有:952)(t=9:若以后球为参照物,当后球出发时前球的运动速度为。 以00 第 2 页 后两球速度发生相同的改变,即前一球相对后一球的速度始终为 ,此时线已0被拉长: )(510212线被拉直可看成前一球相对后一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生了位移: )(95 10析 解决双体或多体问题要善于寻找对象之间的运动联系。 解决问题要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如本题变换参照系进行求解。 例 3 如图 2示,两 4、个相对斜面的倾角分别为 37和 53,在斜面顶点把两个小球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分别向左、向右水平抛出,小球都落在斜面上。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A、B 两个小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A、1:1 B、4:3 C、16:9 D9:16解 由平抛运动的位移规律可行:1 x/angv/ 16953 选项正确。 评析 灵活运用平抛运动的位移规律解题,是基本方法之一。 应用时必须明确各量的物理意义,不能盲目套用公式。 例 4 从空中同一地点沿水平方向同时抛出两个小球,它们的初速度方向相反、大小分别为 ,求经过多长时间两0210。 解 经过时间 t,两小球水平分速度 、 不变,竖直分012速度都等于 ,如图 2示,t 时 5、刻小球 1 的速度 轴正g 1 第 3 页 小球 2 的速度 轴正向夹角 为由图可知 212评 析 弄 清 平 抛 运 动 的 性 质 与 平 抛 运 动 的 速 度 变 化 规 律 是 解 决 本 题 的 关 键。 例 5 如图 2示,一带电粒子以竖直向上的初速度 ,自0进入电场强度为 E、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它受到的电场力恰与重力大小相等。 当粒子到达图中 B 处时,速度大小仍为 ,但0方向变为水平向右,那么 A、B 之间的电势差等于多少。 从 A 到 B 经历的时间为多长。 解 带电粒子从 AB 的过程中,竖直分速度减小,水平分速度增大,表明带电粒子的重力不可忽略,且带正电荷,受电场力向右 6、。 依题意有 据动能定理: )(动 能 不 变 得:。 评析 当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不是类平抛运动,而是较复杂的曲线运动时,可以把复杂的曲线运动分解到两个互相正交的简单的分运动来求解。 例 6 如图 2示,让一价氢离子、一价氦离子和二价氦离子的混合物由静止经过同一加速电场加速,然后在同一偏转电场里偏转,它们是否会分成三股。 请说明理由。 解 设带电粒子质量为 、电量为 q,经过加速电场加速后,后射出。 设加速电压为 转电压为 转电极长为 L,两极间距离为 d,带电粒子由静止经加速电压加速,则 ,。 2电粒子进入偏转电场中发生偏转,则水平方向上: ,直方向上:。 2222 4 第 4 页 可见带电粒子射出时,沿竖直方向的偏移量 与带电粒子的质量 和电量 q 无关。 而价氦离子和二价氦离子,它们仅质量或电量不相同,都经过相同的加速和偏转电场,故它们射出偏转电场时偏移量相同,因而不会分成三股,而是会聚为一束粒子射出。 评析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具有加速作用和偏转作用。 分析问题时,注意运动学、动力学、功和能等有关规律的综合运用。高考物理难点突破 匀变速运动问题
相关推荐
1、【考点知识方法解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处理复杂运动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于复杂运动(合运动)可分解为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分运动) ,运用已经掌握的直线运动规律分别进行研究。 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法则是平行四边形定则。 处理曲线运动的思路是根据初速度和受力情况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其分解为沿两个坐标轴上较简单的运动分析解答。 由于绳不可伸长,一根绳两端物体沿绳方向的速度分量相等。
1、第 1 页 共 11 页高考复习难点精讲:原子核目的要求:了解天然放射观象、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和原子核的组成,会写核反应方程。 了解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了解质量亏损,会利用质能方程计算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 1 课时:原子核基础知识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汤姆生的“枣糕”模型(1 ) 1897 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揭开了研究原子的序幕(2)“枣糕”模型
1、 第 1 页 难 点 突 破 万 有 引 力 定 律 专 题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三定律,并称经典力学四大定律,可见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性。 万有引力定律定律已成为高考和各地模拟试卷命题的热点。 此部分内容在考纲中列为级要求。 有关题目立意越来越新,但解题涉及的知识,难度不大,规律性较强。 特别是随着我国载人飞船升空和对空间研究的深入,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将会越来越强。 一
字看出。 先总写后分写,先实写后虚写。 动景和静景相结合,虚景和实景相结合。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写 法 探 究 从 “ 须 ” 可以看出这是想象雪后初晴的美景。 可见 “ 江山如此多娇 ” 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总结上文) 那么启下的句子是。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折腰,意为 “ 为之倾倒,为之奋斗 ” 诗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体现在哪个字上。
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艾青 我爱这土地 假如 /我 /是一只鸟, 我 /也应该 /用嘶哑的喉咙 /歌唱: 这 /被暴风雨 /所打击的 /土地, 这 /永远汹涌着 /我们的悲愤的 /河流, 这 /无止息地 /吹刮着的 /激怒的 /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 /无比温柔的 /黎明 …… —— 然后 /我 /死了, 连羽毛 /也腐烂在 /土地里面。 为什么
1、【考点知识方法解读】1. 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 重力做正功,物体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或克服重力做功),物体重力势能增大。 3. 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做负功(或克服弹力做功),弹性势能增大。 4. 除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力对物体做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 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相对摩擦路程)的乘积等于产生的热量。 【最新三年高考物理精选解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