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三年真题高频考点精选 考点47 物理学史与物理方法内容摘要:
1、【考点知识方法解读】物理学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思维、逻辑推理的科学,是极富洞察力和想象力的科学。 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引发了一次又一次产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要知道教材上介绍的物理学史上重大事件,知道教材上一些著名科学家的重大成就。 要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1.(2012山东理综)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C牛顿最早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必然结果D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2. (2012 安徽理综)如图 1 所示,半径为 r 均匀带电圆形平板,单位面积带电量 2、为 ,其轴线上任意一点 P(坐标为 x)的电场强度可以由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求出:=2 ,方向沿 x 轴。 现考虑单位面积带电量为 0 的无E21其中间挖去一半径为 r 的圆板,如图 2 所示。 则圆孔轴线上任意一点 Q(坐标为 x)的电场强度为A. 2021. 2 021023. (2012北京理综) “约瑟夫森结”,则它会辐射频率为 v 的电磁波,且与 U 成正比,即 =已知比例系数 k 仅与元电荷 e 的 2 倍和普朗克常量 h 有关。 你可能不了解此现象为机理,但仍可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在下列选项中,推理判断比例系数 k e h 答案】:B【解析】:由公式 =知,k 的单位为(四 3、个选项的量纲分析可知,比例系数 k 的值可能为 2e/h,选项 B 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量纲分析及其相关知识。 4.(2011 山东理综卷)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4.【答案】:【解析】: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选项 C 错误;伽利略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 D 错误。 5(2010 新课标理综卷)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 4、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6(2010 海南物理)1873 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上,比利时出生的法国工程师格拉姆在布展中偶然接错了导线,把另一直流发电机发出的电接到了自己送展的直流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 由此而观察到的现象导致了他的一项重要发明,从而突破了人类在电能利用方面中的一个瓶颈此项发明是A新型直流发电机 B直流电动机C交流电动机 D交流发电机 6.【答案】B 【解析】直流发电机发电时接另一直流发电机,则另一直流发电机实际成了直流电动机,选项 B 5、正确。 7.(2007 年高考海南物理)16 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 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解析:亚里士多德观点是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说法“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力” ,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正确选项是 D。 8.(2008海南物理) 法拉第通过静心设计的一系列试验,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将历史上认为各自独立的学科“电学”与“磁学”联系起来在下面几个典型的实验设计思 6、想中,所作的推论后来被实验否定的是A既然磁铁可使近旁的铁块带磁,静电荷可使近旁的导体表面感应出电荷,那么静止导线上的稳恒电流也可在近旁静止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B既然磁铁可在近旁运动的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那么稳恒电流也可在近旁运动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C既然运动的磁铁可在近旁静止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那么静止的磁铁也可在近旁运动的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D既然运动的磁铁可在近旁的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那么运动导线上的稳恒电流也可在近旁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9(2010 福建理综)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一定必须通过计算才能验证,有时只需通过一定的分析就可以判断结论是否正确。 如图所示为两个彼此平行,两圆环上的电荷量均 7、为 q (q0),而且电荷均匀分布。 两圆环的圆心 距为 2 ,联线的中点为 O,轴线上的 点在 点相距为 ( )。 试分析判断下列关于 A 点处电场强度大小 E 的式中 k 为静电力常量)正确的是A 21222B 2133222C 22221D 233222110.(2011北京理综)物理关系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 如关系式 U=反映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V(伏)与 A(安)和 (欧)的乘积等效。 现有物理量单位:m(米) 、s(秒) 、N(牛) 、J(焦) 、W(瓦) 、C(库) 、F(法) 、A(安) 、 (欧)和 T(特) ,由他们组合成的单位都与 8、电压单位 V(伏)等效的是A. J/C 和 N/C B. C/F 和 Tm2/s C. W/A 和 CTm/s D. W 和12TA:题考查单位制及相关知识点。 由电场力功公式 W=知选项 A 中J/C 与电压单位等效,而 N/C 是电场强度单位,选项 A 错误;由电容量定义C=Q/2010上海物理)卡文迪什利用如图所示的扭秤实验装置测量了引力常量G。 为了测量石英丝极微小的扭转角,该实验装置中采取使“微小量放大”的主要措施(A)减小石英丝的直径(B)增大 T 型架横梁的长度(C)利用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D)D 解析:使“微小量放大”的主要措施时利用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平面镜转过一个很小的角度,反射光斑有较大的移动;增大刻度尺与平面镜的距离,可以使反射光斑有更大的移动,选项确。 12.(2009上海物理)牛顿以天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引力为依据,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创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引力与两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出物体受地球的引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即 Fm m 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了地月间的引力关系,进而得出 Fm 的大小:干要求“在创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牛顿接受了胡克等科学家关于“吸引力与两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想;根据地球上一切物体都以相同加。高考物理三年真题高频考点精选 考点47 物理学史与物理方法
相关推荐
地变换自己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爸爸 阿姨 同学 老师 我 我的角色,我的责任。 角色 责任 学生 子女 朋友 同桌 哥哥(姐姐) 说一说: 说一说,自己最想放弃和最珍惜的角色是什么,为什么。 遵守校纪校规,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孝敬父母 忠诚、互助互谅 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关心、照顾好弟弟(妹妹) 讨论: 角色与责任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角色越多, 责任越多。 不同的责任, 来自不同的角色
1、【考点知识方法解读】质谱仪是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 质谱仪主要由加速电场、速度选择器和偏转分离磁场三部分组成。 经过速度选择器后的相同速率的粒子进入偏转磁场中,不同质量的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不同,由此来测定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最新三年高考物理精选解析】1.(20 分)(2012天津理综)对铀 235 的进一步研究在核能开发和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如图所示,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1、【考点知识方法解读】变压器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 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等于匝数之比,即 = ;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 对于变压器,输入电压决定12出功率决定输入功率。 1. (2012海南物理)如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201,两个标有“12V,6W ”的小灯泡并联在副线圈的两端。 当两灯泡都正常工作时
1、【考点知识方法解读】射线、 射线、射线,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核,穿透能力最弱,电离能力最强;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穿透能力较强,电离能力较弱;射线是频率很高的电磁波,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小。 衰变规律是质量数减少 4,电荷数减少 2; 衰变规律是:电荷数增加 1,质量数不变。 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做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1、掌握高考十大题源,给力高考研究近五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可以发现,物理试题逐渐朝着紧扣教材、考查能力的方向发展,而能力的考查又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通过对近五年新课标高考试题研究,可以发现,新课标高考命题的题源主要有十个。 研究高考命题的十大题源,给力高考,赢得高考。 源解读】教材上的问题与练习,是学生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也是衡量学习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