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疑点解析 直线运动内容摘要:
1、第 1 页 共 7 页直线运动复习要点1机械运动,参照物,质点、位置与位移,路程,时刻与时间等概念的理解。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率、位移公式 S=t ,S t 图线,t 图线3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4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S= 0t+ = 0+t 图线5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重要推论6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7点剖析1机械运动及其描述机械运动的是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 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由于其位置将发生变化,为了描述其位置变化的情况,引入了位移概念;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由于其位置将随时间发生变化,为了描述其位置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引入了速度概念;做机械运 2、动的物体,由于其位置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有时也将变化,即其运动速度将随时间变化,为了描述其速度随时间情况,引入了加速度概念位移是矢量,它描述了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位置变化的大小和方向;速度是矢量,它描述了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位置变化的快慢和方向;加速度也是矢量,它描述了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在某个时刻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运动是绝对的,这就是说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刻都是在运动着的;运动的描述则只能是相对的,这就是说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只能相对于某个指定的参照物。 应注意:同一物体的同一运动,若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其描述一般是不同的。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重要推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通 3、常是指所谓的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S= 0t+ 0+)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中,通常以初速度 0 的方向为参考正方向,即 00 此时加速度的方向将反映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不同类型:第 2 页 共 7 页a0,指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若 a=0,指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若 a=0,指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在具体运用时,常可变换成如下推论形式推论 1: 2 =2论 2: = ( 0+)推论 3:S=aT 2推论 4: = ( 0+)2t1推论 5: =2s)(20推论 6:当 0= 时,有S 1:S 2 :S 3: =12 :2 2 :3 2 :S :S :S :=1 :3 :5 4、 : 1 : 2 : 3:=1 :2 :3 :t 2 :t 3 :=1 :( 1) :( )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t 图用图像表达物理规律,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来说,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 t 图线如图1 所示,对于该图线,应把握的有如下三个要点。 (1)纵轴上的截距其物理意义是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0;(2)图线的斜率其物理意义是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a;(3)图线下的“面积”其物理意义是运动物体在相应的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 s。 4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与特征。 (1)竖直上抛运动的条件:有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 0;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为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 g。 (2)竖直上抛 5、运动的规律:竖直上抛运动是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若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上为坐标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其位移公与速度公式分别为第 3 页 共 7 页S= 0t 0)竖直上抛运动的特征:竖直上抛运动可分为“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 前一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后一阶段则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具备的特征主要有:时间对称“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通过同一段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相等,即t 上 =t 下速率对称“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通过同一位置时的速率大小相等,即 上 = 下三、典型例题例 1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取 g=10m/s 内位移大小恰等于 6、所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的 倍,会有同学根据题意由基本规律列出形知t 0195方程来求解,实质上方程左端的 t 不是题目中所说的“位移大小” ,而01只是“位移” ,物理概念不清导致了错误的产生。 解:由题意有= ,2019520进而解得=30m/s, =6m/s, =摩托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为 25m/s,为使其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而在 2追上前方 1000m 处以 15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卡车,摩托车至少要以多大的加速度行驶。 分析:常见有同学列出如下方程t+t=120s,=15m/s,s=1000m 代入后可求得第 4 页 共 7 页a= m/于受到最大行驶速度25m/s 的制约,摩托车的实际运动 7、过程是:先做初速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最大值后又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由运动规律列出方程+ (t )=t+25m/s,t=120s,=15m/s,s=1000m 代入,便可得此例的正确结论a= m/ 质点帮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 2s 和第 7s 内位移分别为 其运动加速率 a=_m/机械地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以列出如下方程( 2+ a22)( 1+ a12)=10( 7+ a72)( 6+ a62)=s=,并考虑到s7s 6=s6s 5=s5s 4=s4s 3=s3s 2= a= = m/.例 4车由静止开始以 a=1m/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车后相距 s=25m 处的人 8、以=6m/s 的速度匀速运动而追车,问:人能否追上车。 分析:应明确所谓的追及、相遇,其本质就是“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t,人恰能追上车 t 的二次方程进而求解。 解: t= 22560 便可知:t 页 共 7 页例 5小球 A 自 h 高处静止释放的同时,小球 B 球下落的阶段于空中相遇,则小球 B 的初速度应满足何种条件。 分析:选准如下两个临界状态:当小球 B 的初速度为 1 时,两球恰好同时着地;当小球 B 的初速度为 2 时,两球相遇点恰在 B 球上升的最高点处,于是分别列方程求解解:h= g(2 )2,1gh = g( )22由此可分别得到 1= 0质点做竖直上抛运动,两次经 9、过 A 点的时间间隔为 次经过 A 点正上方的B 点的时间间隔为 A 与 B 用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特征”可给出简单的解答解:由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特征可知:质点从最高点自由落至 A、B 两点所经历时间必为 是直接可得= g( g( = g( )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 1s 内位移为 10m,停止运动前最后 1s 内位移为2m,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_m/速度大小为 0=_m/常的思维顺序可依次列出如下方程s= 0t 0= 010= 01 a12,s2= 0 (t1) a(t1) 4m/, 0=12m/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把“末速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视为“初速战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 10、运动” ,则原来的最后 1s 便成了 1s,于是解:由 2= a12第 6 页 共 7 页即可直接得到a=4m/考虑到题中给出的两段时间(均为 1s)内位移大小的比例关系(2 :10=1 :5) ,不难判断出运动总时间为t=2m/ 如图所示,长为 1m 的杆用短线悬在21m 高处,在剪断线的同时地面上一小球以 0=20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取 g=10m/经时间 t=_s, 小球与杆的下端等高;再经时间t=_s,小球与杆的上端等高. 分析:以地面为参照物分析两物体的运动关系将会很复杂,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取 g=10m/s+2,若在运动的前 5s 内通过的路程为 65m,则其初速度大 11、小可能为多少。 分析:如果列出方程s= 0t 并将有关数据 s=65m,t=5s 代入,即求得 0=38m/s。 此例这一解答是错误的,因为在 5s 内,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如下两种可能性:前 5s 述方程中的 s 确实可以认为是前 5此时 0 应该受到 050m/s 的制约,因此所解得的结论由于不满足这一制约条件而不能成立.前 5s 内物体已经处于下落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方程中的 s 只能理解为物体在前 5s 内的位移,它应比前 5s 内的路程 d 要小,而此时应用解:由运动规律可得d= + g(t )2,0 0第 7 页 共 7 页在此基础上把有关数据 d=65m,t=5s 代 12、入后求得 0=20m/s 或 0=30m/s,例 10 质点从 A 点到 B 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的位移为 s,经历的时间为 t,而质点通过 A、B 中点处时的瞬时速度为 ,则当质点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时,_;当质点做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时,_ .(填 “” 、 “=”“”ts 动 t 图线分析求解最为简捷。 考虑到 是质点通过 A、B 中点时的瞬时速度,因此,图线上纵坐标值为 的点的前、后两段线下的“面积”应相等;另外考虑到 s/t 实际上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对于匀变速直线而言,数值上又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 由此便可以从图中看出,无论质点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应有。 (a)t/(b)t。高考物理疑点解析 直线运动
相关推荐
( 1)氧化汞受热分解 ( 2)镁带在氧气中燃烧 HgO Hg + O2 HgO Hg + O2 2 2 改: Mg + O2 MgO2 改: Mg + O2 MgO 点燃 2 2 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硫燃烧 . ⑵磷燃烧 . 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⑷木炭燃烧 . ⑹氢气燃烧 . ⑺电解水 . ⑻加热高锰酸钾 . ⑼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 ⑽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 . ⑾
1、- 58 题 26 同的带电粒子都以垂直于电场线的方向射入该匀强电场(不计重力) ,为使这些粒子经过电场后有相同大小的偏转角,则它们应该具有的条件是 ,板间距离为 d,一个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带电粒子从该电容器的正中央沿与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垂直的方向射入,不计重力。 当粒子的入射初速度为,它恰好能穿过电场而不碰到金属板。 为了使入射初速度为
大约有五十人死于煤气中毒。 当碳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 2C+ O2 2CO 点燃 你知道吗。 煤炉里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2CO + O2 2CO2 点 燃 2C + O2 (不充足 ) 2CO 点 燃 C + CO2 2CO 高 温 C + O2 (充足 ) CO2 点 燃 液化气、天然气等含碳燃料在不充分燃烧时都会有 CO生成。 CO是许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的主要成分
1、- 76 题 33 1矩形导线框 对称轴,其左方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右方无磁场。 关于导线框 的感应电流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纸外平移,将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右平移, 将产生逆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C.将 轴转动 60,将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D.将 轴转动 60,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有由两个大小不等的圆环 M、N 连接而成的导线框。 沿图中箭头方向用外力将 N
1、- 38 题 18 弹以水平速度射向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和木块一起运动。 在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对 木 块 的 冲 量 一 定 大 于 木 块 对 子 弹 的 冲 对 木 块 的 冲 量 和 木 块 对 子 弹 的 冲 量 大 小 一 定 相 速 度 的 减 小 量 一 定 等 于 木 块 速 度 的 增 加 动 量 的 变 化 一 定 等 于 木
算 (5) 简明地写出答案 …..…. 答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 注意事项 : 1. 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 ,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 ,先换算成一致的再进行计算 . 2. 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 ,标明反应条件 .气体 .沉淀符号 ,注意化学方程式的完整性 . 3. 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的化学式下 ,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的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