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识归纳之四内容摘要:

1、1高考物理知识归纳(四)电场:静电场:概念、规律特别多,注意理解及各规律的适用条件;电荷守恒定律,电荷 条件:真空中、点电荷;静电力常量 k=910922三点共线,两同夹异,两大夹小”中间电荷量较小且靠近两边中电量较小的; 31321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熟记,特别是孤立正、负电荷,等量同种、异种电荷连线上及中垂线上的场强分布,):只要有电荷存在周围就存在电场 ,电场中某位置场强:(定义式) (真空点电荷) (匀强电场 E、d 共线)、U (有无下标的区别)静电力做功 U 是(电能 其它形式的能) 电动势 E 是( 其它形式的能 电能)U (U BU A) 与零势点选取无关) 电场力功 W=qu 2、= 电 与路径无关)述电场能的特性: (相对零势点而言)解电场线概念、特点;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特别是等量同种、) 的特点,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其表面是个等势面 ,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距导体远近不同的等势面的特点?),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表面曲率大的地方等势面越密,E 越大,称为尖端放电。 应用:静电感应,场力的方向 电场力做功 电势能的变化(这些问题是电学基础) 不变;当 d 增 C 减 Q= E=U/d 减 仅变 s 时,E 不变。 充电后断电源 q 不变:当 d 增 c 减 u=q/c 增 E=u/d= 不变, 3、仅变 d 时,E 不 c变; 9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移 y= ,偏角 20q 场 强 电 场 力 a 运 动 情 况 电 场 电 场 线 q F、 角 等 势 面 电 势 电 势 能 电 场 力 做 功 2 加速 2 转(类平抛) 平行 E 方向:L=v 202222 加偏偏 ( 为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加偏度:V x= ( 为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 位移:S x= V0 t ( 为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21at 圆周运动 在周期性变化电场作用下的运动结论:不论带电粒子的 m、q 如何,在同一电场中由静止加速后,再进入同一偏转电场,它们飞出时的侧移和偏转角是相同的(即它们的运动轨迹相同 4、 )出场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跟入射速度相交于 O 点,粒子好象从中心点射出一样 (即 ) 2证: ( 的含义?)2定电流:I= (定义) I=观) I= R= (定义) 电阻定律: R= (决定)分电路欧姆定律: U=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 = U端电压: U = I r= 输出功率: = r = 电源热功率: 电源效率: = = 出总 RR+WI 2 2t/R 电功率 P=W/t = 2/RI 2R 电热:QI 23对于纯电阻电路: W= P= 于非纯电阻电路: W= P=IU(R+r)=u 外 +u 内 =u 外 + P 电源 =+E 其它 P 电源 = U + 0 度=106J 1u=电路 5、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见下表):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电压 U=2+ U=2=两个基本特点 电流 I=2= I=2+电阻 R=2+ 1/R=1/+1/R=12R=I 123=R=23=住结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条支路的电阻;当电路中的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增大时,电路的总电阻增大,反之则减小。 3、电路简化原则和方法原则:a、无电流的支路除去;b、电势相等的各点合并;c、理想导线可任意长短;d、理想电流表电阻为零,理想电压表电阻为无穷大;e、电压稳定时电容器可认为断路方法:a、电流分支法:先将各节点用字母标上,判定各支路元件的电流方向(若无电流可假设在总电路两端加上电压后判定) ,按电流流向,自左向 6、右将各元件,结点,分支逐一画出,加工整理即可;b、等势点排列法:标出节点字母,判断出各结点电势的高低(电路无电压时可先假设在总电路两端加上电压) ,将各节点按电势高低自左向右排列,再将各节点间的支路画出,然后加工整理即可。 注意以上两种方法应结合使用。 4、滑动变阻器的几种连接方式a、限流连接:如图,变阻器与负载元件串联,电路中总电压为 U,此时负载 电压调节范围红为 ,其中 分压作用,一般称为限流电阻,滑线变阻器的连接称为限流连接。 b 、分压连接:如图,变阻器一部分与负载并联,当滑片滑动时,两部分电阻丝的长度发生变化,对应电阻也发生变化,根据串联电阻的分压原理,其中 ,滑片 P 自 A 端向 B 7、 端滑动时,负载上的电压范围为 0U,显然比限流时调节范围大,动变阻器称为分压器,此连接方式为分压连接。 一般说来,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比用电器的电阻小得多时,做分压器使用好;反之做限流器使用好。 5、含电容器的电路:分析此问题的关键是找出稳定后,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46、电路故障分析: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就是发生了故障,要求掌握断路、短路造成的故障分析。 路端电压随电流的变化图线中注意坐标原点是否都从零开始电路动态变化分析(高考的热点)各灯、表的变化情况1 程序法:局部变化 R 总 I 总 先讨论电路中不变部分(如:r) 最后讨论变化部分局部变化 再讨论其它 露内总总 观法: 任一个 R 增必引起通 8、过该电阻的电流减小 ,其两端电压 加.(本身电流、电压)任一个 R 增必引起与之并联支路电流 I 并 增加; 与之串联支路电压 U 串 减小(称串反并同法)串并并 联 的 电 阻与 之 串局 部 =r 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为 2/4r 而效率只有 50%,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1)路端电压:外电路的电势降落,也就是外电路两端的电压,通常叫做路端电压。 (2)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当外电阻增大时,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当外电阻减小时,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定性分析:RI( )U( EI( )U(E电路断路:RIU E。 外电路短路:RI( )E)U 0。 端电压 U 与电流 I 的关系图象是一条向下 9、倾斜的直线。 UI 图象如图所示。 直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电源的电动势 E,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的内阻。 闭合电路中的功率(1)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qE 在某段时间内,电能提供的电能等于内、外电路消耗的电能的总和。 电源的电动势又可理解为在电源内部移送 1C 电量时,电源提供的电能。 (2)闭合电路中的功率: 外 IU 内 I 2RI 2r说明电源提供的电能只有一部分消耗在外电路上,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另一部分消耗在内阻上,转化为内能。 (3)电源提供的电功率:又称之为电源的总功率。 P2R P ,R 时,P 0。 RP ,R 0 时,。 )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又称之为电源的输出功率。 PU 外 U 外 ER r 很大或 R 很小时,电源的输出功率均不是最大。 0 00UU r0内 I 1 1 外 U 外 I (当 Rr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为最大,P 外 ) r)2 PR 图象中可知,当电源的输出功率小于最大输出功率时,对应有两个外电阻 2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相等。 可以证明,R 1、R 2 和 r 必须满足:r。 )内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是指电源内电阻发热的功率。 P 内 U 内 I RP 内 ,RP 内。 r)2(6)电源的效率:电源的输出功率与总功率的比值。 R 越大时,电源的效率越高。 当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时,50%。 r。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