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十大题源第二轮总复习资料之五(学生版)内容摘要:

1、掌握高考十大题源,给力高考研究近五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可以发现,物理试题逐渐朝着紧扣教材、考查能力的方向发展,而能力的考查又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通过对近五年新课标高考试题研究,可以发现,新课标高考命题的题源主要有十个。 研究高考命题的十大题源,给力高考,赢得高考。 题源五。 源于新课标教材中介绍的与实际密切相关内容【题源解读】新课标教材,注重了知识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强化了学生探究和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 教材中介绍了一些常用仪器的原理,是物理知识与实际更加紧密结合,通过问题与练习、思考与讨论,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例如选修 3 3 章第 5 节,介绍 2、了电视显像管的工作原理,通过思考与讨论,深化学生关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 研究近年的高考试题发现,有很多高考试题,材料来源于教材,应用的知识都是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例18. (2011 安徽理综卷第 18 题)图 11(a)为示波管的原理图。 如果在电极间所加的电压按图 11(b)所示的规律变化,在电极 间所加的电压按图 11(c)所示的规律变化,则在荧光屏上会看到的图形是【解析】:【点评与启示】此题是根据新课标教材选修 3一章第 35 页中示波管的原理内容及其思考与讨论改编成的试题。 新课标教材上的思考与讨论栏目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我们在教学和备考中要引导学生真正的“思考与讨论”,促进学生科学 3、思维,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 19.(2011 安徽理综卷第 15 题)见光通过三棱镜时各色光的折射率 n 随着波长 的变化符合科西经验公式:n=A+ + ,其中 A、B、C 是正2B4的常量。 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的情形如下图 12 所示。 则 c d b a 处是红光解析:【点评与启示】此题是根据新课标教材选修 3十三章第 69 页中“折射时的色散”内容改编成的试题。 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是初中就有的内容,高中进一步深化,不但要知道现象,更要理解产生的原因。 例 20(2011 北京理综卷)利用电场和磁场,可以将比荷不同的离子分开,这种方法在化学分析和原子核技术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如图所示 4、的矩形区域 C 边足够长)中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A 处有一狭缝。 离子源产生的离子,经静电场加速后穿过狭缝沿垂直于 且垂于磁场的方向射入磁场,运动到 ,被相应的收集器收集,整个装置内部为真空。 已知被加速度的两种正离子的质量分别是m2(m 1 ,电荷量均为 q。 加速电场的电势差为 U,离子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可以忽略,不计重力,也不考虑离子间的图 12相互作用。 (1)求质量为 12)当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B 时,求两种离子在 落点的间距 s;(3)在前面的讨论中忽略了狭缝宽度的影响,实际装置中狭缝具有一定宽度。 若狭缝过宽,可能使两束离子在 上的落点区域受叠,导致两种离子无法完全分离。 设磁感应强度 5、大小可调,长为定值 L,狭缝宽度为 d,狭缝右边缘在 A 处;离子可以从狭缝各处射入磁场,入射方向仍垂直于 且垂直于磁场。 为保证上述两种离子能落在 上并被完全分离,求狭缝的最大宽度。 【解析】:【点评与启示】此题是与教材中介绍的质谱仪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意在考查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等知识点。 【备考建议】新课标教材中介绍的与实际密切相关的装置、仪器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素材,高考备考一定要多多关注,知道这些装置、仪器的物理原理。 综上所述,在高考备考中,我们要立足新教材,用足新教材,理解掌握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道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根据物理情景将实际问题物理模型化,能够熟练运用物理规律,灵活应用重点知识,了解与高中物理知识相关的物理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赢得高考,金榜题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