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错题集专题系列 圆周运动内容摘要:
1、 圆周运动错题集一、主要内容本章内容包括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部分和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能量问题,其核心内容是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在圆周运动中的具体应用。 二、基本方法本章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与第二章牛顿定律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在具体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圆周运动的特点:物体所受外力在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才是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因此利用矢量合成的方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同样也是本章的基本方法;只有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心,物体才做匀速圆周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关系可知,当物体在圆周上运动的某一瞬间的合外力指向圆心,我们仍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对这一时刻列出相 2、应的牛顿定律的方程,如竖直圆周运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问题。 另外,由于在具体的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除重力以外的合外力总指向圆心,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因此向心力对物体不做功,所以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三、错解分析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受力情况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特别是物体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静摩擦力参与提供向心力的情况;对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的规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内容不能综合地灵活应用,如对于被绳(或杆、轨道)束缚的物体在竖直面的圆周运动问题,由于涉及到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表现出解答问题时顾此失彼。 例 1 假如一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 3、半径增大到原来的 2 倍,仍做圆周运动,则( )A根据公式 v=r,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增大到原来的 2 倍。 B. 根据公式 可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 1。 C. 根据公式 2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到原来的 4。 D根据上述选项 B 和 C 给出的公式,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 2。 【错解】选择 A,B,B,C 中的三个公式都是正确的,将 2r 代入公式 , 14F所以选择 A,B,C 正确。 【错解分析】A,B,C 中的三个公式确实是正确的,但使用过程中 A,B 用错了。 ,在 一定时, B 中的 在 v 一定是 1而此问题中r 的变化将引起 ,v 的变化。 因此就不存在 3 或 4、 的结论。 所以 A,B 是错误的。 【分析解答】正确选项为 C, D。 A 选项中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是在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 而 r 变化时,角速度也变。 所以此选项不正确。 同理 B 选项也是如此, F是在 v 一定时,但此时 v 变化,故 B 选项错。 而 C 选项中 G,M,m 都是恒量,所以 F 21r,即 时, 14F,C 正确。 B,C 结合得22可以得出 2V ,所以 2v,D 正确。 【评析】物理公式反映物理规律,不理解死记硬背经常会出错。 使用中应理解记忆。 知道使用条件,且知道来拢去脉。 卫星绕地球运动近似看成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此将根据以上式子得出例 2 一内壁光滑的环形细圆管,位 5、于竖直平面内,环的半径为 R(比细管的半径大得多),圆管中有两个直径与细管内径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 A 球的质量为B 球的质量为 们沿环形圆管顺时针运动,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都为 A 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球恰好运动到最高点,若要此时两球作用于圆管的合力为零,那么 m1,m 2,R 与 满足关系式是。 【错解】依题意可知在 A 球通过最低点时,圆管给 A 球向上的弹力 向心力,则有B 球在最高点时,圆管对它的作用力 向心力,方向向下,则有因为 最高点到最低点机械能守恒,则有由式解得 2014【错解原因】错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向心力的分析中缺乏规范的解题过程。 没有做受力分析,导致漏掉重力,表面上看分析 6、出了 2,但实际并没有真正明白为什么圆管给下的力。 总之从根本上看还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功受力分析不过关。 【分析解答】首先画出小球运动达到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受力图,如图 4示。 A 球在圆管最低点必受向上弹力 时两球对圆管的合力为零,m 2 必受圆管向下的弹力 2。 据牛顿第二定律 A 球在圆管的最低点有同理 最高点有由最高点到最低点机械能守恒由式解得 210(5)【评析】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如能依照题意画出草图,确定好研究对象,逐一分析就会变为简单问题。 找出其中的联系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例 3 从地球上发射的两颗人造地球卫星 A 和 B,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 B=41 ,求它们的线速度之 7、比和运动周期之比。 【错解】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2设 A,B 两颗卫星的质量分别为 mA,m B。 【错解原因】这里错在没有考虑重力加速度与高度有关。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知道:可见,在“错解” 中把 A,B 两卫星的重力加速度 gA,g B 当作相同的 g 来处理是不对的。 【分析解答】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评析】我们在研究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时,地面附近物体的重力加速度近似看做是恒量。 但研究天体运动时,应注意不能将其认为是常量,随高度变化,g 值是改变的。 例 4 使一小球沿半径为 R 的圆形轨道从最低点上升,那么需给它最小速度为多大时,才能使它 8、达到轨道的最高点。 【错解】如图 4示,根据机械能守恒,小球在圆形轨道最高点 A 时的势能等于它在圆形轨道最低点 B 时的动能(以 B 点作为零势能位置),所以为从而得【错解原因】小球到达最高点 A 时的速度 能为零,否则小球早在到达 A 点之前就离开了圆形轨道。 要使小球到达 A 点(自然不脱离圆形轨道),则小球在 A 点的速度必须满足式中,N A 为圆形轨道对小球的弹力。 上式表示小球在 A 点作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由轨道对它的弹力和它本身的重力共同提供。 当 时, 这就是说,要使小球达到 A 点,则应该使小球在 A 点具有的速度。 【分析解答】以小球为研究对象。 小球在轨道最高点时,受重力和轨道 9、给的弹力。 小球在圆形轨道最高点 A 时满足方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小球在圆形轨道最低点 B 时的速度满足方程解(1),(2)方程组得当 时,最小, 5所以在 B 点应使小球至少具有 的速度,才能使它到达圆形轨道的最高点A。 例 5 用长 L=细绳,一端系着质量 M=1木块,另一端挂在固定点上。 现有一颗质量 m=20g 的子弹以 00ms 的水平速度向木块中心射击,结果子弹穿出木块后以 00m s 的速度前进。 问木块能运动到多高。 (取 g=10ms 2,空气阻力不计)【错解】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v+ (1)式中 v 为木块被子弹击中后的速度。 木块被子弹击中后便以速度 v 开始摆动。 由于绳子对木块的拉 10、力跟木块的位移垂直,对木块不做功,所以木块的机械能守恒,即h 为木块所摆动的高度。 解,联立方程组得到v=8(m/s)h=3.2(m)【错解原因】这个解法是错误的。 h=是木块摆动到了 B 点。 如图 4示。 则它在 B 点时的速度 满足方程这时木块的重力提供了木块在 B 点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 解上述方程得4m/s)如果 m/s,则木块不能升到 B 点,在到达 B 点之前的某一位置以某一速度开始做斜向上抛运动。 而木块在 B 点时的速度 m/s,是不符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木块在 B 点时的能量为(选 A 点为零势能点 )木块在 A 点时的能量为 2 228()见木块升不到 B 点,一定是 h3.2 11、 m。 实际上,在木块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 当木块运动到某一临界位置 C 时,如图 44 所示,木块所受的重力在绳子方向的分力恰好等于木块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 此时绳子的拉力为零,绳子便开始松弛了。 木块就从这个位置开始,以此刻所具有的速度 斜上抛运动。 木块所能到达的高度就是 C 点的高度和从 C 点开始的斜上抛运动的最大高度之和。 【分析解答】如上分析,从式求得 vA=v=8m/s。 木块在临界位置 C 时的速度为 度为h=l(1+图所示,根据机船能守恒定律有即 2(1 又2,即 2 从式 和式得2所以 5(1木块从 C 点开始以速度 斜上抛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h为2 2)所以木块能达到的最大高度 h 为50 37【评析】物体能否做圆运动,不是我们想象它怎样就怎样这里有一个需要的向心力和提供向心力能否吻合的问题,当需要能从实际提供中找到时,就可以做圆运动。 所谓需要就是符合牛顿第二定律 F 向 = 的力,而提供则是实际中的力若两者不相等,则物体将做向心运动或者离心运动。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错题集专题系列 圆周运动
相关推荐
1)氧化铁中铁元素显 +3 价 ;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 3) 2 个钙离子 ; (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1 火箭用联氨( N2H4)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 N2O4)助燃,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完成 燃烧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 2N2H4+ N2O4=3 + 4H2O。 1 根据氧化铁 (Fe2O3)的化学式计算: ( 1) 氧化铁 的 相对分子质量 为。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随堂巩固提升1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 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 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驶的距离为 x,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Ax B2x D4 B根据题意画出前车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的 vt 图线( 如图线)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点纸带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 (2)会利用打点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 (3)能画出小车运动的 vt 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 1打点计时器(1)作用:计时仪器,当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 f50 ,每隔 s 打一次点。 (2)工作条件3)纸带上点的意义: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如图实6 所示是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我们选 面举出一些计算打 N 点时纸带下落速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T 为打点周期 ) ()图实6AN 点是第 n 个点,则 vN 点是第 n 个点,则 vNg(n 1)TCv N12TDv N1 12体下落的实际加速度小于 g,不能采用公式 v算打 点的速度为 段的平均速度,v N ,C
面积是圆面积的 360 1 圆心角是 n0的扇形面积是圆面积的 360 n 如果用字母 S 表示 扇形的面积, n表示圆心角的度数, r 表示圆半径,那么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是: S扇形 = S圆 360 n 360 n = πr2 在一块空旷的草地上有一根柱子 ,柱子上拴着一条长 3m的绳子 ,绳子的另一端拴着一只狗 . 问 :这只狗的最大活动区域有多大 ?如果这只狗只能绕柱子转过 n176。
1、- 1 列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有 ()标准砝码检查示数正确后,测量读取的数值应是示数减去 解析: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首先检查和矫正零点,然后利用标准砝码检查证明其准确后,才能去测量一个力的大小,所以 A、B 错,C 项正确;D 项中用减去测量前的示数的方法也是可行的,所以应选 C、2010昆明一中月考)在做“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