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练习及解析第2单元直线运动第12讲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内容摘要:

1、第 12 讲实验: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答案:电源的频率为 50 ,每隔 0.1 s 取一个计数点,它们是图中 a、b、c 、d、e 、f 等点,这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平均值是 m/两位有效数字). 若电源的频率高于 50 计算时仍按 50 算,则其加速度的数值将 .(填“偏大 ”、 “偏小”或“相同 ”)答案: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甲、乙、丙等几种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 0、1、2、3、 2、4、5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1)在甲、乙、丙三段纸带中,属于纸带 A 的是.(2)打纸带 A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m/s 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s1s 3s 2所以 Ass 2s 1s 14s带丙的数据最接近,它应和 A 是同一条纸带.(2)a m/m/0 1)丙(2)0.1 s,小球相邻位置的间距(由照片中的刻度尺量得)分别为 BCDF1)小球在位置 A 时的速度大小 m/s.(2)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 m/s 2.2006 年高考 江苏物理卷解析:本题考查通过纸带计算某点瞬时速度的方法和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大小的方法,皆属于基本能力的考查 3、.(1)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和匀变速运动的特点得:A m/sm/ v )由逐差法得:;a 2 ;a 3 F a (T 20.9 m/s 2故加速度的大小为 0.9 m/1)2)磁打点计时器、米尺、纸带、如图甲所示,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待测圆盘的侧面上,使得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上;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转动,同时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1)用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角速度的表达式为 ,式中各量的意义是 .(2)某次实验测得圆盘半径 r 02 m,0 可得角速度为 带移动速度 v ,又 4、v此 ,其中 x1、x 2 为所取段n 1) n 1) 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n 为所取段的打点数(含端点),:x 2cm,x 1 cm,n15.将 r、T 一并代入公式可得:1) 其中 所取段端点打点的坐标,T 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n 1)n 为所取段的打点数(含端点) ,r 是圆盘半径 (2).4 m 与 B、B 与 C、C 与 D每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根据各间距的长度,可计算出卷帘窗在各间距内的平均速度 v 平均 ,可以将 v 平均 近似地作为该间距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1)请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在图丙中绘出卷帘窗的 vt 图象.(2)的加速度为 m/K 段的平均速度为 m/1)根据所提供的纸带和数据求各间距内的平均速度 v 平均 (t 表示每两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s、s、 s各时刻的即时速度,将计算数据列入下面的表格中,绘出的 vt s) m/s) s) m/s) )由 vt 图象可知 卷帘做匀加速运动,由速度公式:ABa3 tv a( (2t)2均可求得:a5 m/s 2故 的平均速度为: m/sm/3910 2101)如图丁所示(2)5 1.39。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