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讲 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内容摘要:
1、十六、)牛顿的微粒说:的反射现象.(2)惠更斯的波动说:认为光是某种振动,的干涉光的干涉的条件是:有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 (相干波源的频率必须相同)。 形成相干波源的方法有两种:利用激光(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色性极好的光)。 设法将同一束光分为两束(这样两束光都来源于同一个光源,因此频率必然相等)。 下面 4个图分别是利用双缝、利用楔形薄膜、利用空气膜、利用平面镜形成相干光源的示意图。 纹亮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 = n=0,1,2,)暗纹:屏上某点到双缝的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即= ( n=0,1,2,))(2n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 用此公式 2、可以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用白光作双缝干于白光内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干涉条纹间距不同,所以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纹,两边出现彩色条纹。 或障碍物时,会在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且中央条纹很亮,越向边缘越暗。 各种不同形状的障碍物都能使光发生衍射。 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波长相比,甚至比波长还小。 (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小于 ,有明显衍射现象。 )在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下当窄缝变窄时亮斑的范围变大条纹间距离变大,而亮度变暗。 4、光的偏振现象:通过偏振片的光波,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振动,称为偏振光。 光的偏振说明光是横波。 是电磁波(麦克斯韦预言、赫兹用实验证明了正确性 3、。 )电磁波谱。 波长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 射线。 各种电磁波中,除可见光以外,相邻两个波段间都有重叠。 各种电磁波的产生机理分别是:无线电波是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的周期性运动产生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伦琴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射线是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举例。 种 类 产 生 主要性质 应用举例红外线 一切物体都能发出 热效应 遥感、遥控、加热紫外线 一切高温物体能发出 化学效应 荧光、杀菌、合成 线 阴极射线射到固体表面 穿透能力强 人体透视、金属探伤6、光 4、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 (右图装置中,用弧光灯照射锌版,有电子从锌版表面飞出,使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带正电。 )光电效应的规律。 各种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 0,只有 0才能发生光电效应;瞬时性(光电子的产生不超过 10。 爱因斯坦的光子说。 光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 E 跟光的频率 成正比: E=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W 是逸出功,即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正电荷引力所做的功。 )7、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的波粒二象性:干涉、衍射和偏振表明光是一种波;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又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粒子;因此现代物理学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2.)正确理解波粒二象性大量光子才有意义。 波粒二象性中所说的粒子,是指其不连续性,是一份能量。 个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 高的光子容易表现出粒子性; 低的光子容易表现出波动性。 光在传播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在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表现为粒子性。 由光子的能量 E=光子的动量 表示式也可以看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盾 : 表 示 粒 子 性 的 粒 子 能 量 和 动 量 的 计 算 式 中 都 含 有 表 示 波 的 特 征 的 物 理 量 频 率 和 波长。 由以上两式和波速公式 c= 还可以得出: E = p c。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讲 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
相关推荐
1、- 1 )力和运动例 1、一高台(距水面 10m)跳水运动员以 6m/s 的速度竖直向上跳出,设起跳时运动员重心在平台以上 1m 高处的 O 点,求运动员(重心)离开 O 点 运动时间。 (g 取10m/错解分析】:错解:自以为对此类运动了如指掌,觉得已没有必要设正方向。 于是有 0v=6m/s,a=s 2,s=据公式 201解得 t 有两值, 解题指导】:物体做直线运动过程中,位移、速度
1、- 1 )电磁学例 16、图中 A、B 是一对中间开有小孔的平行金属板,两小孔的连线与金属板面相垂直,两极板的距离为 l。 两极板间加上低频交流电压,A 板电势为零,B 板电势 u=有一电子在 t=0 时穿过 A 板上的小孔射入电场。 设初速度和重力的影响均可忽略不计。 则电子在两极板间可能 ( )(A)以 的某一点为平衡位置来回振动(B)时而向 B 板运动,时而向 A 板运动,但最后穿出
1、五、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即 p=向与 v 向一致. (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即 I=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 2. 动量定理:t=p Ft=1)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 (2)公式中的 F 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 (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
1、八、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是 10 m.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散越快.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微小颗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造成的,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