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某印染公司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公司各类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类别 产生情况 排放情况 浓度 产生量 浓度 排放量 (t/a) (mg/m3) (t/a) (mg/m3) 生产 废水 废水量 COD 667 145 SS 150 93 锅炉 烟气 SO2 烟尘 工业固废 煤渣 (利用量 ) 粉煤灰 (利用量 ) 污泥 (填埋量 ) 由表 311中的结果分析,生产废水排放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表 1中的 Ⅰ 级标准 (COD 为 180mg/L),锅炉烟气排放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表 1及表 2中 Ⅱ 时段的标准要求。 鉴于公司目前的 COD 排放量以及 SO烟尘的排放量较大,存在进一步削减的可能性,公司期望通过本轮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规模,使 公司的污染物排放量逐步得到削减。 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污染的主要工序是退浆、碱减量和染色。 在退浆过程中主要是将坯布在由于织造工艺需要时所上的浆、油剂在染色前去除干净,避免在染色时引起染色不匀、色花、浆点等病疵。 在退浆过程中需加入比例较高的 NaOH 再加热,其残液是浆料、碱以及少量涤纶纤维上剥离下来的对苯二甲酸, COD 浓度相当高而且难以处理。 染色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是残留的染液水溶液,在染浅色时,残液中的染料含量很低, COD 和 PH 值都不高,而在染深色时残液染料相对较多,一般在 8%以 上,其 COD浓度也较高,但仍低于碱减量和退浆废水。 从产生的染色废水量来看,公司采用间歇式的生产工艺方式,其特点是染色过程的每一道工艺环节都在同一机缸上完成,做完一道排放一次,因此废水排放量较大,残液中的有效成份亦一起排放掉,造成污染大、化工原料浪费的现象。 特别是在退浆和碱减量时,用碱量大、排放水量多,生产旺季每天用掉 NaOH达 5吨之多,排放废水中 COD 含量很高,碱残余量 1g/L 以上。 这两项排放的废水中 COD含量占总排水量中 COD 含量的 85%以上。 因此如能有效地减少并控制这一道工序的排放量降低 COD总量,是降 低废水处理成本的重点,也是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 由此分析,退浆、碱减量和染色等生产工艺所在的的生产部既是公司的核心部门,又是能耗、物耗以及产污、排污大户,为了整体解决退浆、碱减量和染色等过程的高物耗、高能耗和废水产生量大的问题,根据公司的生产特点,审核小组经过讨论分析,决定采用直接判断法把生产部作为本轮清洁生产审核重点。 确定清洁生产目标是对审核重点设置的定量化,可操作并有激励作用的指标。 通过这些硬性指标的实施,实现减污、降耗、节能、增效目的,从而达到循序渐进,有层次地实现清洁生 产。 根据外部的环境管理要求,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审核重点的实际情况,审核小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对审核重点提出了具有激励作用的清洁生产目标,包括节水指标、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指标、环境管理指标等,具体指标列于表 312。 表 312 审核重点清洁生产目标 类 别 项 目 现 状 近期目标( 20xx年底) 中期目标( 20xx年底) 绝对量 相对( %) 绝对量 相对量( %) 水资源 利 用 指标 新鲜水使用量( m3/万 m) 370 削减 削减5% 削减 37 削减10% 水的重复利用率( %) 5 提高2% 提高5% 原材料 利 用 指标 NaOH 用量 ( kg/万 m) 57 削减 削减3% 削减 29 削减 5 污染物指标 废水产生量 ( m3/万 m) 30 削减 削减10 削减 削减15 COD 产生量 (kg/万 m) 20 削减 削减10 削减 削减15 SO2排放量(t/a) 93.26 削减 削减10 削减 削减20 烟尘排放量(t/a) 41.0 削减 削减2 削减 削减10 环境管理指标 清洁生产审核 持续按照清洁生产审核要求进行 环境管理 达到当地环境管理部门的要求 /低费方案 为了贯彻清洁生产 “边审核、边实施 ”的原则,以及时取得成效,滚动式地推进审核工作,审核小组通过座谈和发放清洁生产建议表的方式,征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共收集 4项清洁生产无 /低费方案。 详见表 51中方案 F F12~ F14,经过公司领导批准同意后,审核小组立即着手组织实施这 4项无 /低费方案。 评估是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的第三阶段,目的是通过审核重点的物料平衡,发现物料流失的主要环节,找出废弃物产生的原因,查找物料储运、生产运行、管理以及废弃物排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找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提供依据。 本阶段工作重点是实测输入输出物流,建立物料平衡,分析废弃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 (1)准备车间 拥有炼桶线 1套,精炼桶 2只,碱减量桶 2只,出水桶 4只,用于部分产品的退浆、减量,生产旺季日产量 5万 m。 (2)染色一车间 拥有 J 型染色 机 12台, O 型染色机 15台,日产量 m。 (3)染色二车间 拥有 II 型染色机 11台, O 型染色机 15台,日产量 m。 (4)定型车间 拥有进口定型机 2台 (有效门幅 2~ ),日产量 12万 m。 审核重点的工艺单元操作功能说明列于表 41。 审核重点的工艺流程如图 41所示。 (1)退浆 退浆工艺中的单元操作工艺流程如图 42所示。 审核重点单元操作功能说明列于表 41。 表 41 审核重点单元操作功能说明表 工艺流程 序号 单元操作名称 功 能 简 介 退 浆 1 称 量 完成退浆所需助剂的称量。 2 进布、加料 白坯进入溢流机,加入退浆助剂,准备精炼。 3 精 炼 升温加热,使在制品上的浆料、杂质分离。 4 清 洗 进水流动清洗残留在已精炼坯布上及退浆液中的浆料、杂质、助剂,准备碱减量或染色。 碱减 1 称 量 完成碱减量所需 NaOH 的称量。 量 2 进布、加料 对部分需减量的白坯进入机缸,加入助剂。 3 减 量 升温加热至沸,使涤纶分子部分剥离,达到一定的比例。 4 清 洗 进水流动清洗残留在在制品上及减量浴中的碱液、低聚物,准备染色。 染 色 1 称 量 完成染色所需染料、助剂的称量。 2 上 色 加入已称量好的染料、助剂,加热升温至工艺要求温度并恒温,使染液中的染料上染到在制品上,降温、对色。 3 称 量 完成后处理 所需助剂的称量。 4 后处理、清洗 加入称量好的助剂,加热升温至工艺要求温度并恒温,去除在制品表面上的浮色。 5 出 布 准备送往半成品检验处检验。 定型 1 称 量 完成定型处理所需助剂的称量。 2 定 型 消除前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皱印,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使织物具有亲水、防污、柔软、抗静电等性能。 3 检 验 通过人工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 对审核重点的整个生产流程的输入输出物流进行实测,为物料平衡提供基础资料。 公司 审核小 组进行了近一周的检测工作,由于公司的检测条件较有限,对公司目前暂不具备的实测项目委托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分析,以保证输入输出物流数据的准确性。 实测数据以每只碱减量槽废水排放一次实测统计的基本数据,对每个工序实测并汇总统计。 实测工况为:每排放一次,生产化纤布 m,重量 2080kg。 (1)退浆过程的输入输出物流 退浆过程的物料流程如图 46所示。 (3)染色过程输入输出物流 染色过程的物料流程如图 48所示。 根据上述物料输入输出的实测结果,建立化纤织物染色产品生产过程的总物料平衡,具体结果见表 42。 表 42 染色过程总物料平衡表 输入 输出 坯布 2080kg 坯布 水 (蒸汽 ) 72kg 废水 g (7kg) 染色 水分损失 助剂 g 合计 6kg 合计 g 由表 42中的结果分析,物料平衡的误差较小,仅为 %,说明物料平衡可靠,可作为分析 COD 产生的依据。 审核小组在实测的基础上建立了审核重点生产全过程的水量平衡,具体结果如图 410所示。 通过对碱量、退浆及染色实测数据进行物料平衡和水量平衡分析,确定废弃物产生的数量流向,从而为分析废弃物的产 生提供依据,并为预防或削减废弃物作准备。 (1)从染色车间的退浆、染色实测数据分析,产生大量 污染为流动循环水,按同等生产规模类比分析, O 型缸产生的废水量大于 J 型缸产生的废水量,每万 m约多 废水。 (2)溢流染色漂洗 (还原清洗 )水量较大,增加了废水处理量,其 COD浓度比卷染漂洗水低,几乎不受色泽影响,特别是浅色缸染色的漂洗水可以重复利用。 (3)从碱减量效果对比,碱量机与 J 型溢流机减量所产生的废水量以及烧碱用量存在较大差异,溢流机减量所产生的废水量远大于碱量机,对于同等面料减量生产情况下,碱量机减量更具有优越性,碱量机减量后碱水可循环回用,可以起到节约水和烧碱的目的。 (4)坯布碱减量 是产生 COD的主要来源,由于减量设备落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改进或更新。 (1)蒸汽管有跑冒滴漏现象,没能及时维修。 (2)生产管理制度还是比较完善,但执行不力。 (3)冲洗后水龙头没有及时关闭,水浪费现象明显。 (4)配料间在配料过程中有过失。 COD 成因分析 (1)COD 排放量主要产生在碱减量和退浆过程,其产生的 COD 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2)染色过程产生 COD的主要原因是坯布上的浆料、涤纶纤维在烧碱的作用下成为涤纶低聚物,另外,过 量的烧碱和染料也是产生 COD 的重要原因。 (3)根据物料平衡和水量平衡的结果,控制及削减 COD 的次序应为碱减量、退浆和染色,控制及削减废水量的次序为水洗、染色和退浆。 /低费方案 基于对审核重点生产部产生废弃物原因的分析,审核小组充分发动生产部的各个生产车间的员工针对生产全过程的污染问题,提出防止和削减污染物产生与排放的合理化建议,共收集 3项审核重点的清洁生产无 /低费方案,详见表 51中方案 F2~ F4。 经过公司领导批准同意后,审核小组已组织实施这 3项无 /低费方案。 产生和筛选 本阶段的目的是通过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筛选、研制,为下一步可行性分析提供足够的中 /高费清洁生产方案。 其重点工作是根据前阶段评估的结果,提出生产科 (审核重点 )的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经过筛选确定出两个以上的中 /高费清洁生产方案,供下一阶段进行可行性分析。 清洁生产方案的数量、质量和可实施性直接关系到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成效,是审核过程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公司清洁生产审核小组成员根据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在全公司范围内宣传动员,鼓励全体员工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和合理化建议。 根据染色过程中环境 污染、经济效益情况,明确清洁生产方案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重要意义,以物料平衡、水量平衡以及废弃物产生原因分析为依据,广泛征集了从原材料替代、工艺技术、设备、过程控制、废弃物利用到管理、员工等方面的清洁生产方案 15份,建议 30条。 根据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公司审核小组经过讨论,将产生的清洁生产方案分为三类:投资在 5万元以下为无 /低费方案 (A类方案 ), 5~50万元为中费方案 (B 类方案 ), 50万元以上为高费方案 (C 类方案 )。 由此将产生的 14个方案按上述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汇总,具体结果汇总于 表 52。 由表 5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