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三维物理 通用版 第二阶段 专题三 考前必做的5套仿真检测二内容摘要:
1、 (满分 110 分,限时 60 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归功于他们采用了正确的物理方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卡文迪许用放大法测出了静电力常量B伽利略用理想实验证明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C法拉第用归纳法得出了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D库仑用微分测出了静电力常量解析:卡文迪许用放大法测出了引力常量,A 项错;伽利略用理想实验证明了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B 项错;法拉第研究了各种电磁感应现 2、象,如动生、感生等,归纳出了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C 项正确;库仑用库仑扭秤测出了静电力常量,D 项错。 答案:图 21 所示,有 5000 个质量均匀为 m 的小球,将它们用长度相等的轻绳依次连接,再将其左端用细绳固定在天花板上,右端施加一水平力使全部小球静止。 若连接天花板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45。 则第 2011 个小球与 2012 个小球之间的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的正切值等于()图 21A. 0115000C. 0892011解析:选 A选取所有的 5000 个小球为研究结象,由平衡条件得:55000F,可得 F5000然后取下边 500020112989 个小球为研究对象,设 201 3、1 个小球与 2012 个小球间作用力为 T,T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由平衡条件可得: 2989F ,解得 ,故 A 正确。 298950003神舟七号经过变轨后,最终在距地球表面约 343 公里的圆轨道上正常飞行,约每90 分钟绕地球一圈。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七号绕地球正常飞行时三位宇航员的加速度都大于 9.8 m/舟七号绕地球正常环绕飞行的速率可能大于 8 km/舟七号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宇航员由于失去重力作用而处于悬浮状态,在舱内行走时,须穿带钩的鞋子,地板是网格状的D神舟七号运行的周期比地球近地卫星的周期大解析:选 D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9.8 m/s2,g 值随着高度的 4、升高而减小,故A 错误;近地轨道上卫星的线速度为 v7.9 m/s,高度越高、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故B 错误;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但是并没有失去重力,故 C 错误;近地轨道的卫星周期约为 84 径越大、周期越大,故 D 正确。 4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框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转轴匀速转动,当线框的转速为, 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图线为甲,当线框的转速为 ,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图线为乙。 则( )图 22At0 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均为零Bt0 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率均为零Cn 1n 232D乙的交变电动势的最大值是 t0 时,线圈的电动势为零,则线圈的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 5、为零,故 A 错误,B 正确;由图可知,T 乙 s,T 甲 s,由 n 可得 n1T 甲 3 2,C 正确;由 ,E m 乙 ,又 可解得 2T 203V,D 正确。 3 所示,虚线框内存在着沿纸面方向的匀强电场(具体方向未画出),一质子从 上的 M 点以速度 直于 射入电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从 上的 Q 点飞出电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管电场方向如何,质子从 M 点到 Q 点一定做匀变速运动 图 23B电场方向一定是垂直 向右C电场力一定对电荷做了正功DM 点的电势一定高于 Q 点的电势解析:选 A由于是匀强电场,质子所受电场力为恒力,故质子运动的加速度恒定,一定做匀变速运动,A 项正 6、确。 由于电场方向不确定,故无法判断 M、Q 两点的电势高低,也无法判断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均错。 4 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足够长的木板 B,木板 B 上放着木块 A。 A、B 接触面粗糙,现用一水平拉力 F 作用在 B 上使其由静止开始运动,用 表 B 对 A 的摩擦力,f 2 代表 A 对 B 的摩擦力,下列说法 图 24正确的有()A力 F 做的功一定等于 A、 B 系统动能的增加量B力 F 做的功一定小于 A、B 系统动能的增加量C力 A 做的功等于 A 动能的增加量D力 F、f 2 对 B 做的功之和等于 B 动能的增加量解析:选 力 、B 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力 、B 动能的增加量,若力 7、 、B 间发生相对滑动,则力 、B 的动能增加量与系统内能增量的和,故 A、 B 均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C、D 均正确。 5 所示,倾斜的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 动。 一小物块以 初速度冲上传送带,v 1物块从 A 到 B 的过程中一直做减速运动,则()A小物块到达 B 端的速度可能等于 图 25B小物块到达 B 端的速度不可能等于零C小物块的机械能一直在减少D小物块所受合力一直在做负功解析:选 物块一直做减速运动,到 A 正确,B 错误;当小物块与传送带共速后,再向上运动摩擦力对小物块做正功,机械能将增加,故 C 错误。 W 合 E 入 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C从 入 中间位置的过程,有(W 8、 1E k)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从 入 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动能的变化量大小为 1W 2解析:选 B L得:v 1 ,当 2B L得:v 2 ,故 v1 错误;因框运动过程中有安培24机械能不守恒,机械能的减少量 E 化为电能,C 正确;由动能定理得:E kW 1W 2,D 正确。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9 题第 1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 13 题第 15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4 题,共 47 分)9(5 分) 某实验小组利用光电计时器探究物块沿倾斜气垫导轨下滑过程中重力做功与动能的关系,装置如图 27 甲,让小物块从倾斜气垫导轨 9、顶端滑下。 若测得小物块通过A、B 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 B 之间的距离为 L,遮光板的宽度为 d,斜面的倾角为 ,重力加速度为 g。 图 27(1)图乙表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物块上遮光板的宽度 d。 由此读出 d_ (2)探究小物块沿倾斜气垫导轨下滑过程中重力做功与动能的关系,实验数据满足的关系式为_(用实验测定的物理量对应的字母表示)。 解析:(1)遮光板的宽度 d5 .5 2)由图可知,v A ,v B ,故 即 ( )。 2 2B 12 2A 121)2) ( )1210 分) 市场上有一种在蚊帐内使用的小型直流电动机电风扇,某物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想测定电风扇正常运行时的机械功率,于是找到了一台这样 10、的电风扇并从铭牌上读出了额定电压 U,但其它字迹不清楚。 该小组成员取出电池,并从电风扇连接电池的正、负两极各接出一条引线提供的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备用电池若干节、电键、若干导线、固定电池的电池盒。 (1)测量时选择的电路图比较合理的是_图( 选项“A”或“B”)。 图 28(2)该小组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步骤:A按事先设计的电路连接各元件,并将变阻器的滑动片移动到最左端;B合上开关,将滑动片从最左端开始缓慢向右移动,使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明显的示数,但电风扇并未转动。 读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 0;C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当电压表的读数达到 U 时,观察电风扇是否正常工作,若正常 11、工作,记下此时电压表的读数 U 和电流表的读数 I;D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电动机 M 正常运转时输出的机械功率 P 输出 为_。 图 29(3)该小组同学找了甲、乙两个不同规格的电风扇继续进行测量,用伏安法分别测出甲、乙两个电风扇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29 所示,若他们将甲、乙两个电风扇串联接在 6 甲的实际功率为_ W,乙的实际功率为_ W。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因电风扇铭牌上只标出额定电压,故应选用电路图 A,使滑动触头从滑动变阻器的左端逐渐向右滑动,先由电机不转时测出其内阻,再在电机正常工作时测出额定功率,即可求出机械功率。 (2)P 输出 )两电机串联使用电流必相同,而电压之和 12、为 6 V,故作一条水平线,使其与两图线的交点的横坐标之和为 6 V,可得,此时 I。 故 P 甲 ,P 2答案:(1)A(2) 2 (3)14 分) 一质量为 M2 小物块随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一起运动,被一水平向左飞来的子弹击中,子弹并从物块中穿过,如图 210 甲所示,地面观察者记录了小物块被击中后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210 乙所示(图中取向右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 ,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 ( g10 m/s 2)图 210(1)指出传送带的速度 v 的大小及方向,说明理由。 (2)计算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3)计算物块对传送带总共做了多少功。 系统有多少能量转化为内能。 解析 13、:(1)由题图可知,物块被击穿后先向左做匀减速运动,速度为零后,又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等于 2 m/s 以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所以传送带的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为 2 m/s。 (2 分)(2)由题图可知,a m/ m/2 分)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滑动摩擦力 f中 fN,N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 分)10(3)由题图可知,传送带与物块存在摩擦力的时间只有 3 s,传送带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sv t23 m6 m,所以物块对传送带所做的功为 W46 J24 J(4 分)物块相对于传送带通过的路程 s t 3 m 9 m,所以转化为内能v2 62E49 J36 J (4 分)答案:见解析12(18 分) 如图 211 所示,质量为 m 带电量为q 的带电粒子( 不计重力),从左极板处由静止开始经电压为 U 的加速电场加速后,经小孔 入宽为 L。高考新课标三维物理 通用版 第二阶段 专题三 考前必做的5套仿真检测二
相关推荐
1、课堂针对考点强化训练1(2012深圳调研)在地球的圆形同步轨道上有某一卫星正在运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的重力小于在地球表面时受到的重力B卫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受重力为零C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是一个定值D卫星相对地面静止,处于平衡状态解析:选 地球的圆形同步轨道上正在运行的卫星,卫星的重力小于在地球表面时受到的重力,卫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受重力不为零,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1、第 2 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_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解读命题角度)【典 题 感 知 】例 1(2012上海高考 )如图 221 所示,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B 用不可伸长的细软轻线连接,跨过固定在地面上半径为 R 的光滑圆柱,A 的质量为 B 的两倍。 当 B 位于地面时,A 恰与圆柱轴心等高。 将 A 由静止释放,B 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图 221A2R
1、课堂针对考点强化训练1(2012北京高考)物理课上,老师做了一个奇妙的 “跳环实验”。 如图 425 所示,她把一个带铁芯的线圈 L、开关 一金属套环置于线圈 L 上,且使铁芯穿过套环。 闭合开关 S 的瞬间,套环立刻跳起。 某同学另找来器材再探究此实验。 他连接好电路,经重复试 图 425验,线圈上的套环均未动。 对比老师演示的实验,下列四个选项中
1、课堂针对考点强化训练1(2012广东高考)某小型发电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为 e50 100t(V)。 对此电动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最大值是 50 V B频率是 100 效值是 25 V D周期是 大值 0 V,有效值为 E 25 V,频率为 50 期为T s,所以 C、D 正确。 12012苏北四市一模)如图 414 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21。 电池和交变电源的电动势都为
做一做 : 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特点(小组活动) • 开关的位置发生改变了,开关的控制作用改变了吗。 • 用电器工作相互干扰吗。 1 在串联电路中,只要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不通了。 开关的作用和位置无关 2 在串联电路中,用电器工作互相干扰 观察 实物图的连接方法 做一做 : 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特点(小组活动) 开关的位置发生改变了,开关的控制作用改变了吗。 用电器工作相互干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