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下第10课苏联改革与解体内容摘要:

回顾这段历史, 苏联的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经历了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时期。 斯大林逝世 一、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赫鲁晓夫( 1894— 1971)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 •赫鲁晓夫的墓碑很奇特。 它像是一堵墙,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 这黑白两色的墙矗立在两块灰色大理石之上,呈长方形,上端有一个窗户般的方孔,赫鲁晓夫的圆圆的脑袋正从那里窥视着面前的大千世界。 • 赫鲁晓夫的墓碑很奇特。 它像是一堵墙,一半是白色的,一半是黑色的。 这黑白两色的墙矗立在两块灰色大理石之上,呈长方形,上端有一个窗户般的方孔,赫鲁晓夫的圆圆的脑袋正从那里窥视着面前的大千世界。 • 积雪已经消融,但墓碑上方四处伸展的树枝仍未吐绿,光秃秃的可以见到高处的蓝天,明晃晃地使这黑白墓碑分外地耀人眼目。 黑白两色拥抱着赫鲁晓夫,这位名噪一时的大国领袖究竟是属于黑色的还是白色的,无人能细说究竟。 他生前人们就为他行事的黑白议论纷纭,而死后就更为他功过的黑白争吵得面红耳赤。 27年过去了,赫鲁晓夫依然处于是非不清、功过难明的黑白包围之中。 也许,他命中注定就该生活和消逝在这黑白两色之中。 • 这黑白两色的墓碑是他一生最恰当的写照,是伴随他直至永恒的墓志铭。 然而,这墓碑却是和他就艺术问题的黑白进行过激烈争论的雕塑家恩斯特 涅伊兹维斯特内伊雕塑的。 那是1971年9月13日,赫鲁晓夫的葬礼结束后的事。 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去找他,请他为赫鲁晓夫雕塑墓碑。 涅伊兹维斯特内伊回答说:“若是要我雕塑,就得按我的意思办。 ”谢尔盖同意了。 涅伊兹维斯特内伊最后问:“为什么偏偏找我来雕塑。 ”谢尔盖 不假思索地说:“这是家父的遗愿。 ” •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和难解的遗愿。 为什么赫鲁晓夫临终会说出这样的遗愿呢。 因为涅伊兹维斯特内伊是一位抽象派艺术家,赫鲁晓夫曾和他有过极其激烈的争吵。 赫鲁晓夫曾当面威胁过这位雕塑家:“您这个人很有意思,我欣赏您这样的人。 不过,您身上既有天使也有魔鬼。 如果魔鬼占了上风,我们就会把您打趴下,如果是天使获胜,我们就将尽一切力量来帮助您。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他们是站在壁垒两边的人。 为什么赫鲁晓夫临 终希望自己的对手来为自己雕塑墓碑。 我望着赫鲁晓夫的金色的头像,他只是目视着前方,固执地撅着嘴。 虽然阳光已经照到了树梢顶上,可初春的寒意还是很重的,阳光没有使我感到温暖,而春寒却使我的双颊冰凉。 一、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 他认为弊端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 他的分析正确吗 ?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 赫鲁晓夫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结果 ? 你怎样评价这次改革呢。 (阅读课文 P60小字部分内容)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失败 :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进入 60年代 ,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材料一: 1957年,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又通过决议,从1958年 1月起取消农庄庄员和其他各种副业农产品的义务交售,代之以支持较高价格的国家收购,在政府的扶植下,家庭副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1958年与 53年相比,个人副业生产的肉类增加 33%,奶类增加 27%,蛋类增加 44%,羊毛增加 91%。 材料二: 1953年到 1964年,农庄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