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章节练习 光的传播内容摘要:
1、- 1 列关于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一定发生全反射2两束不同频率的平行单色光 a、b 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折射现象( )。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b 的偏折比光束 a 束 a 比光束 b a 的折射率比水对光束 b 光束 b 的临界角比光束 a 的临界角大3两种单色光由水中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分别为 1、 2,已知 1 2。 用 n1、n 2 分别表示水对这两种单色光的折射率,用 v1、v 2 分别表示这两种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v 1n2,v 14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从半圆形玻璃砖顶点垂直于 圆心 O 射去。 保持入射光不变让玻璃砖绕圆心逆时针缓 2、慢转动,当转过 角时,恰好没有任何光线能从 射出。 由以上描述可以判定 / /2 5如图所示,红光和紫光以不同的角度沿半径方向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 O,它们的出射光线恰好都沿 向,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红光,紫光,红光,紫光,穿过玻璃砖所需时间较长6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来传输光信号的。 如图所示,光导纤维由内、外两种材料制成,内芯材料的折射率为 层材料的折射率为 图的一束光信号与界面夹角为 ,由内芯射向外层,要想在此界面发生全反射,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小于某一值 大于某一值7在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 3、示。 有一半径为 r 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 O 气中两条光线 a 和 b 和从方框左侧入射,分别从方框下方和上方射出,其框外光线如右图所示。 方框内有两个折射率 n=玻璃全反射棱镜。 下图给出了两个棱镜四种放置方式的示意图,其中能产生右图效果的是 A. B. C. 图所示,一细束单色光从真空中斜射到一个均匀介质做成的圆柱形光学元件表面上的 P 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且进入后可能先经过一次全反射,然后再发生一次折射后从介质内射出 10如图所示,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为 R,直径 细束白光从 Q 点垂直于直径 方向射入半圆形玻璃砖 4、,从玻璃砖的圆弧面射出后,打到光屏 P 上,得到由红到紫的彩色光带。 已知 R/2。 如果保持入射光线和屏的位置不变,只使半圆形玻璃砖沿直径方向向上或向下移动,移动的距离小于 R/2,上紫光最先消失11如图所示是一个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玻璃棱镜,其材料的折射率为 n=细束单色光从 上靠近 A 端的某点以平行于 方向射向棱镜。 该光束射入此棱镜后可能的结果是 B 边射出 C 边射出且向 C 边射出且向顶点 C 偏折 C 边平行于 向射出 12在某种透明液体中水平放置一个平面镜 M。 一细束单色光光线垂直于液面射入该液体中,并射到 M 上。 若将 M 逆时针转动 15 后,发现反射光线到达液面时,一部分射向空气中,一部分反射回液体中,且这两束光线恰好互相垂直。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色光在该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为 08m/08m/s。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章节练习 光的传播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章节练习 气体的性质
1、- 93 题 40 、B 是两个装有气体的气缸,它们的横截面积之比是 15,活塞 C 可以在两个气缸内无摩擦地左右滑动。 大气压为 1个装置保持静止。 已知这时 A 气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是 6 B 气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是 B. C. D. 的球形容器,将容器中的空气全部抽出。 设当时大气压为 在在两个半球的顶端分别加大小相同的拉力 F,为了将这个球形容器分开成两个半球,拉力 F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检测试题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 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35 分)1(2010福州模拟)对质点运动来讲,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恒定的运动可能是曲线运动B运动轨迹对任何观察者来说都是不变的C当质点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其速度也一定逐渐减小D作用在质点上的所有力消失后,质点运动的速度将不断减小解析:加速度恒定的运动可能是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A 正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错题集专题系列 牛顿定律
1、 牛顿定律错题集 一、主要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及其计算,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平衡,失重和超重等概念和规律。 其中重点内容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在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应用,这其中要求学生要能够建立起正确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因此,深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则是本章中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基础。 二、基本方法 本章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