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专题一 运动和力内容摘要:

1、- 1 力和运动一 、知识要点聚焦(知识脉络图及主要规律和公式 )二、例题精讲运动 力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三定律力是矢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三要素及分类运动的典型模型受力分析加速度分析初速度分析 分析物体运动情景(合外力 F=力 G=簧弹力 F=擦力静摩擦力 f 动摩擦力 f= 回 = v=0,a=0) ,属于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v 0,a=0) ,属于平衡状态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v t=v0+at,s=平抛运动(v 0 水平,a=g)用分解分运动方法处理。 带电粒子在 2、匀强电场中的类平抛运动处理方法相同匀速圆周运动(主要公式是合外力提供向心力)人造卫星匀速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处理方法相同竖直面上圆运动的最高点,最低点及相关临界问题简谐运动(振动图像为正余弦函数图像),简谐波(波动图像为正余弦函数图像)万有引力 21及万有引力提供重力问题受力分析图中重力和万有引力不能共存- 2 习选择研究对象,灵活运用整体法与隔离体法连接体是指两个或几个物体相连接组成的物体系对于连接体问题,若将连接体作为整体,则不必分析连接体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只要分析外界对连接体整体的作用力即可,从而简化受力分析和解题过程,这就是整体法而隔离法则是将物体从连 3、接体中隔离出来,化内力为外力,这样才能求解连接体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整体法和隔离体法在解决连接体问题中经常是交替采用的整体与隔离体实际上是解决问题时是对全局还是对局部进行分析思想的一种体现隔离体既可以是几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一般优先整体法求解;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一般采用隔离体法求解整体法与隔离体法可广泛应用于平衡问题,动力学问题,电路问题等,实际上物理中多体问题的处理都要涉及到这种方法【例 1】如图所示,有一箱装得很满的土豆,以一定的初速度在动摩擦因数为 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则中间一质量为 m 的土豆 A 受到其它土豆 对它的总作用 4、力大小是多少。 【例 2】如图所示,A、B、C 三个物体用绳相连,力 F 拉 A、B、C 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现在中间的 B 上再加一个小物体,它和 B 一起运动设拉力 F 不变,那么加上小物体后,两段绳中的拉力 b 的变化情况是:A. 大 B. F b 增大 C. F a 变小 D. F b 不变【例 3】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三脚架的质量为 M,它中间用两根质量不计的轻弹簧连着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当小球上下振动时,三脚架对水平面的压力为零的时刻,小球加速度的方向 ,大小是 2练习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先分析物体的初始条件,抓住物体的初速度和合外力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然 5、后再根据这两个量的关系进行分析:(1)判断物体运动轨迹曲直的方法:物体的速度与合外力(或加速度)共线,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合外力(或加速度)不共线物体做曲线运动,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2)判断物体是否做变速运动的方法:物体的合外力不为零(或加速度不为零) ,物体做变速运动否则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3)判断物体加速减速的方法:物体的速度与合外力(或加速度)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二者同方向,物体做加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与合外力(或加速度)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或二者反方向,物体做减速运动(4)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物体的合外力(或加速度)恒定,物体做匀变速运动,例如自由落体运动是典型的 6、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是典型的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的合外力(或加速度)发生变化,物体做变加速运动,例如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是典型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加速曲线运动【例 4】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静止的物体0 时刻开始同时受到两个力 用,若两力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S 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 22 51 643F/10 t/s - 3 S 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S 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零,运动方向与 向相同3学会抽象物理模型物理联系实际问题解决的关键就是通过受力分析和运动 7、情况分析,将整个物理过程分解为一个或几个典型的物理模型物理模型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质点、点电荷、光线等,从运动性质上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物理模型物理模型中包含了重要的物理思想和主要的物理思维方法以及处理问题的手段,学好高中物理的关键是学会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 【例 5】人从高处落地容易造成骨折08N/骨最小横截面积一般为 若一质量为 50人从一定高度直膝双足落地,落地时其重心又下降了 1计算人下落的高度超过多大时,就会导致胫骨骨折4学会把复杂的多过程问题分解为典型运动模型的连接【例6】如图所示,一平板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今有质量均为 设A、B 两物 8、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小车的质量为M ,为使两物体不相撞,则平板车的长度应为多少。 5学会运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处理复杂问题【例 7】如图所示,M、N 两平行金属板间存在着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 o 点以速度 v 沿着与两板平行的方向射入场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 出场区;如果两板间只有电场,粒子仍以原来的速度从 o 点进入电场,经过时间 出电场;如果两板间只有磁场,粒子仍以原来的速度从 o 点进入磁场后,经过时间 出磁场,则 t1、t 2、t 3 的大小关系为:At 1= Ct 1=t2= Dt 1t2=堂演练1跳远运动员经过助跑获得较大的水平速度,在 9、踏跳板后,身体腾空一定高度,这说明他踏跳板时获得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对此正确的解释为( )A踏跳板时,跳板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的重力B踏跳板时,跳板对人的支持力大于人对跳板的压力C踏跳板时,跳板对人的支持力小于人的重力D踏跳板时,水平运动的惯性转化的竖直向上的力 2若竖直上抛的物体所受的阻力和速度成正比,则物体从上抛到落回原处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一直减小,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加速度一直增大,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先减小后增大D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先减小后增大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 的物体处于场强按 E= 0、k 均为大于零的常数,取水平向左 10、为正方向)变化的电场中,物体与竖直墙壁间动摩擦因数为 ,当 o+_ (t=0 时,该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墙壁下落,若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电场空间和墙壁均足够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开始运动后加速度先增加、后保持不变B物体开始运动后加速度不断增加C经过时间 ,物体在竖直墙壁上的位移达最大值经过时间 ,物体运动速度达最大值4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木板,上表面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面有一质量为 m 的物块,物块与木板及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若要以水平外力 F 将木板抽出,则力 F 的大小至少为 ( )A B (M+m)gC (m+2M)g D2 (M+m)图 11、所示,木块 A 与 B 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 C 板上,用手托住 C 板。 A、B、C 的质量分别为 m 、2m、3m。 为使 C 板能立刻与 手至少要对 C 施加向下多大的力。 6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 ,长度为 16m,以 10m/s 的速率运动在传37送带上端 A 无初速释放一个质量为 小物体,(1)当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物体从 A 运动到下端 B 所需要的时间;(2)当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物体从 A 运动到下端 B 所需要的时间。 (已知 ,g=10m /四课后强化1如图所示 A、B 的交变电压 A0,B 板的电势 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在 0 到 T/2 的时间内,的常数);在 T/2 12、 到 T 的时间内,U B;在 T 到 3T/2 的时间内,U BU 0;在 3T/2 到 2T ,现有一电子从 A ( )t0 时刻进入的,它将一直向 B tT /8 时刻进入的,它可能时而向 B 板运动,时而向 A 板运动,最后打在 B t3T /8 时刻进入的,它可能时而向 B 板运动,时而向 A 板运动,最后打在 B tT/2 时刻进入的,它可能时而向 B 板运动时而向 A 板运动2如图所示,Q 为具有水平转动轴的圆柱体,在它的 A 点放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物体- 5 Q 绕轴缓慢匀速转动时,带动 P 从 A 点转到 B 点,这过程中 P 与 Q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那么 P 所受的摩擦 13、力 F 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能是图中的( )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紧靠在一起的 、 两物体, 的质量是 的 2倍, 受到向右的恒力 B=2N, 受到的水平力 A=(9,(t 的单位是 s,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从 t0 开始计时,则 ( )体在 3s 末的加速度是初始时的 511 s 后, , , 的加速度方向相反4如图所示,用同种材料制成的质量分别为 m1、m 2 的两个物体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在下列四种情况下,用大小相同的拉力 F 均作用在 ,使 m1、m 2 做加速运动拉力水平,m 1、m 2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加速运动拉力水平,m 1、m 2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加速运动拉力平行于倾角为 的斜面,m 1、m 2 在光滑的斜面上加速运动拉力平行于倾角为 的斜面,m 1、m 2 在粗糙的斜面上加速运动用 次表示弹簧在以上四种情况下的伸长量,有( ) m2 B. C. l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