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三维物理 通用版 第二阶段 专题三 考前必做的5套仿真检测五内容摘要:
1、高考仿真检测(五)(满分 120 分,限时 60 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在物理学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场线,并通过实验得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静电力常量D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快 2、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解析:选 D电场线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形象描述电场而引入的,电场线实际并不存在,A 错误,开普勒对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多年研究,得出了开普勒三定律,B 错误,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地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C 错误,只有 1 所示,某颗天文卫星飞往距离地球约 160 万千米的第二拉格朗日点(图中 处在太阳与地球连线的外侧,在太阳和地球的引力共同作用下,卫星在该点能与地球同步绕太阳运动(视为圆周运动),且时刻保持背对太阳和地球的姿势,不受太阳的干扰而进行天文观测。 不考虑其他星球影响,下列关于工 3、作在 图 51的天文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它从地球上发射到 的发射速度大于 7.9 km/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比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长C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比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小D它绕太阳运行的向心加速度比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解析:选 A因卫星与地球同步绕太阳运动,故二者绕太阳的周期相同,B 错误;由vr r 可知,卫星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比地球绕太阳的线速度大,C 错误;由2 2r r 可知,卫星绕太阳的向心加速度也比地球绕太阳的向心加速度大,D 错误;42.9 km/s,发射此卫星的发射速度一定大于 7.9 km/s,故 A 正确。 初 2 s 内小球动能 时间 2 所示,不计空 4、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g10 m/据图象信息,不能确定的物理量是()A小球的质量B小球的初速度C最初 2 s 内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平均功率 图 52D小球抛出时的高度解析:选 D小球在 2 s 内下落的高度 h 0 m,由 Ek求出小球的12质量,由 E J,可求出小球的初速度 、 B 均正确,由 可求12 20 P s 内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C 正确,只能求出小球在 2 s 内下降的高度,但不能确定小球抛出时的高度,故选 D。 m 的物体 A,另一端系住一个套在粗糙竖直杆 的圆环。 现用水平力 F 拉住绳子上的一点 O,使物体 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 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 环对杆的压力 5、及水平拉力 F 的变化情况是()AF 保持不变,F 1 保持不变 图 53BF 逐渐减小,F 2 逐渐减小CF 1 逐渐减小,F 2 保持不变DF 1 保持不变,F 2 逐渐减小解析:选 环和物体 A 为一整体,由平衡条件可知,环对杆的摩擦力 的总重力,即 对环的弹力 等大反向,分析物体 m 受力如图所示,当物体 A 由实线位置下降到虚线位置时,此 B、D 正确。 5如图 54 甲所示,T 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101,副线圈所接电路中。 电压表 2 和电流表 2 都为理想电表,电阻 ,R 26 ,R 3 的最大阻值为 12 ,原线圈两端加上如图 54 乙所示规律变化的电压。 在 滑片自 6、最下端滑动到最上端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 54A电压表 示数增大B电压表 示数为 22 流表 2 的示数都增大D电压表 示数与电流表 示数的乘积一直减小解析:选 D由 ,U 1220 V,可得,电压表 2 V,B 错误;滑片 3减小,负载总电阻减小,故 1可得:U 1减小,由 得, A、C 均错误; R 并 ( )2R 并 可见,当 211 2 4212 4R 1时, 滑片在最下端时 R 并 4 R 1,滑片向上滑动时 R 并 减小,故滑片向上移动时,I 1D 正确。 5 所示,真空中平面直角坐标系 x 轴上固定着关于O 点对称的等量异种点电荷 Q 和Q,a 是 y 轴上的一点,c 是 7、 x 轴上的一点,ab、别与 x 轴和 y 轴平行。 将一个正的试探电荷q 沿 () 图 55A试探电荷从 a 移到 O 和从 O 移到 c,电场力均做正功B在移动一周的过程中,试探电荷在 b 点电势能最小C试探电荷从 b 移到 a 克服电场力做的功小于从 O 移到 c 电场力做的功D在移动一周的过程中,试探电荷在 O 点所受电场力最小解析:选 C由等量异种电荷电场线和等势线的分布规律可知,a、O 两点等势,c 点为 a、O、b、c 中电势最低的点,故试探电荷从 a 移到 O 点电场力不做功,A 错误,试探电荷在 c 点电势能最低,B 错误,因 试探电荷从 b 移到 a 克服电场力做功小于从 O 8、 移到 c 电场力做的功,C 正确,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O 点场强最大,a 点场强比 O 点小,故 D 错误。 的轻杆可绕 O 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质点为 M 的小球 A 固定于杆端点,质点为 m 的小球 B 固定于杆中点,且 M2m,开始杆处于水平,由静止释放,当杆转到竖直位置时( )A由于 Mm,A 球对轻杆做正功BA 球在最低点速度为 图 565B 杆的拉力等于 的拉力DB 球对轻杆做功 D由机械能守恒得: 又 v B,解得:2 2A 12 22 ,v B ,B 错误;由 BAm ,解得;F 599C 错误;由 杆对 A 球做正功, A 错误;E B 机12 2A 19 B 球 9、对轻杆做功为 D 正确。 12 2B 9 298边长为 a 的闭合金属正三角形框架,完全处于垂直于框架平面的匀强磁场中,现把框架匀速拉出磁场,如图 57(1)所示,则图 57(2)中图象规律与这一过程相符合的是()图 57解析:选 B在框架被匀速拉出磁场的过程中,由几何关系得,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 Lx ,感应电动势 Ex,A 项错误,B 项正确;框架在匀速运动中受到拉力 F 与安培力相等,则安培力 F 为变力,C 项错误;根据 P断,D 项错、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9 题第 1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 13 题第 15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 10、考题(4 题,共 47 分)9(5 分) 某同学要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1)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填在横线上(填编号 ):_。 打点计时器天平低压交流电源低压直流电源细绳和纸带钩码和小车秒表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 58 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 打 A 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 _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_ m/ 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 58解析:(1)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 11、化的规律时,天平、低压直流电源、秒表是本实验不需要的器材。 (2)由题意可知,计时间隔 T0.1 s,v A m/s。 a m/s 2。 1)(2)10 分)(1)若多用电表的电阻挡有三个倍率,分别是1、10、100。 用10 挡测量某电阻 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过大,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到_挡。 如果换挡后立即用表笔连接待测电阻进行读数,那么缺少的步骤是_,若补上该步骤后测量,表盘的示数如图 59,则该电阻的阻值是_。 图 59(2)现要用伏安法进一步测量上一小题中的待测电阻 供使用的器材如下:A电流表 程 ,内阻约 B电流表 程 100 阻约 10 C电压表 程 15 V,内阻约 1 12、5 压表 程 3 V,内阻约 3 动变阻器 电阻 5 F滑动变阻器 电阻 200 G两节干电池,内阻很小H电键 S、导线若干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实验操作方便。 所选电流表为_(填 “A 2”),所选电压表为_(填“V 1”或“V 2”),所选滑动变阻器为_( 填“R 1”或“R 2”)。 在图 510 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并根据所画原理图将图中实物连接成测量电路。 图 510解析:(1)如果偏转角度很大,则示数很小,说明量程选大了。 故应换到1 挡;换挡后要重新欧姆挡调零;表盘读数是 22,所以该电阻的阻值是 22。 (2)待测阻值约为 22 ,电源电动势为 3 V,若用电流表 阻约 10 ,最大电流约为 ,故选用电流表 压表应选 动变阻器若选 以有效利用的阻值较小,不便于操作,故滑动变阻器应选 测阻值远小于电压表内阻,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滑动变阻器 采用分压接法。 答案:(1)1欧姆挡调零22(2)A 2V 2R 1如图所示11(14 分) 如图 511 所示,长度为 L、倾角 30的斜面斜面顶端 B 向左水平抛出小球 1,同时在底。高考新课标三维物理 通用版 第二阶段 专题三 考前必做的5套仿真检测五
相关推荐
1、押题训练(三)1(2012泉州模拟)如图 1 甲所示,圆形玻璃平板半径为 r, 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 h,一质量为 m 的小木块放置在玻璃板的边缘,随玻璃板一起绕圆心 O 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图 1(1)若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T,求木块的线速度和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缓慢增大玻璃板的转速,最后木块沿玻璃板边缘的切线方向水平飞出,落地点与通过圆心 O 的竖直线间的距离为 s
you hear in 1a. Listening 1b . art science music math Chinese geography history . art science music math Chinese English A: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 B:My favorite subject is … . C:What’s his/her
AOP 知,四边形 OAPB 是平行四边形 .要 使得四边形 OAPB 面积最大,则 △ OAB 的面积最大,注意变 化中的定值条件 .△ OAB 的面积是 △ AOQ 的面积与 △ BOQ 的 面积之差 .设 A ),(),( 2211 yxByx ,则 12|| | | ||AOBS y y . 可在联立方程组时,消去变量 x ,保留 y . 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2x my
为 , ,若 3,4 ,则 =――――――――――――――――――――――――( ) A B C A1 B1 C1 E A B C D A1 B1 C1 D1 E x y z A、6; B、4; C、3、 D、不确定 . 分析: 根据 1c o sc o sc o s 222 得41cos2 ,则2cos ,3.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