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随堂练习 实验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内容摘要:
1、第 4 课时 实验 49如图 149 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条纸带,由纸带可知()A在打下计数点“0”至“ 5”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在打下计数点“0”至“5 ”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小C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D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解析: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两 纸带所用 时间相同,但甲 纸带位移小于乙纸带位移,故 甲 乙 ,选项 A 错, B 对;相邻计数点间所用时间相等,但乙的速度变化v a 甲 a 乙 ,选项 C 错, D 对答案: 1410图 1411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 50 实 2、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某一点记作 O,再选依次相邻的6 个点作为测量点,分别标以 A、B、C 、D、E 和 F,如图 1410 所示(1)如果测得 C、D 两点相距 、E 两点相距 在打 D 点时小车的速度是_m/s.(2)该同学分别算出打各点时小车的速度,然后根据数据在 vt 坐标系中描点(如图1411 所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 a_ m/s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 D 点的速度等于 的平均速度,即 m/sm/s. 0 22)根据描点作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小车的加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求出加速度为 m/1)2) 1412某同学让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利用打点计 3、时器打出的纸带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 6 条纸带,如图 1412 所示为其中一条,在纸带上取 6 个计数点,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s其中 1、2、3 点相邻,4、5、6点相邻,在 3 点和 4 点之间还有若干个点x 1 是 1、3 两点的距离,x 3 是 4、6 两点的距离,x 2 是 2、5 两点的距离(1)测 x1、x 2、x 3 后,点 2 速度的表达式 _.(2)该同学测得的数据是 cm,x 2cm,x 3据数据求出重力加速度 g_ m/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测量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真实值的原因是_解析:(1)平均速度 2 即 为计数点 2 的瞬 4、时速度)点 2 的速度为 的速度为 .由 v v 2am/s 5 2(3)由于阻力作用,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答案:(1)x 1/2T(2)3)阻力作用4图 1413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 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 1413 所示,在纸带上选择 6 个计数点A、B、C 、D、E、F ,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 A 点的距离依次是 2.0 .0 9.0 14.0 0.0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 B 点的速度为 _ m/的平均速度为_ m/s;(2)以打 B 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 vt 坐标系如右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 5、间的关系图线;(3)根据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_ m/s 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1 m/sm/ m/sm/)vt 图象如右图所示(3)在 vt 图象中, 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即 a m/ m/s 1)2) 图见解析(3)15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图为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两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 0、1、2、3、4、5 六个点,用米尺量出 1、2、3、4、5 点到 0点的距离如图 1414 所示图 1414(1)小车做什么运动。 (2)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当打第 3 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多少。 小车的加速度为多少。 解析:(1)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上打下的点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情况,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T s0.1 s,设 01 间的距离为 2 间的距离为 3 间的距离为 4 间的距离为 5 间的距离为 :相邻的位移差x x2x 1x 3x 2x 4x 3 x5x 4(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一段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小车在第 3 个计数点时的速度为:v 3 50.4 cm/a ,a2a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答案:(1)匀减速直线运动(2)50.4 cm/s m/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高考一轮复习随堂练习 实验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