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随堂练习 牛顿运动定律内容摘要:

1、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第 1 讲 牛顿运动定律1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着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A汽车能拉着拖车向前是因为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C加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D拖车加速前进时,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汽车加速是因为地面对汽车向前的作用力(牵引力) 大于拖车对它的拉力解析:汽车对拖车的拉力与拖车对汽车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者一定等大、反向,所以选项 A 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 时变化、同时消失的,故选项 B 错误 不 论 汽车匀速运动还 2、是加速运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总相等,故选项 C 正确拖车加速前 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包括其他阻力),汽车能加速前进是因为地面对汽车向前的作用力大于拖车对它向后的拉力,符合牛顿第二定律,选项 D 正确答案:2010廉江中学理科测试) 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则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B物体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则其运动状态一定在不断变化C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变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也可能不变解析:速度改变则运动状态改变,物体有加速度 时,速度改变,运动状态一定改变,A 不正确;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 3、,运动状态不改变 ,位置发生改变,B 不正确, 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方向不断变化,运动状态 一定改变,D 不正确答案:17如图 317 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摆锤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锤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A向左行驶、突然刹车 B向右行驶、突然刹车C向左行驶、匀速直线运动 D向右行驶、匀速直线运动解析:简化模型如右图所示,当小球在虚 线位置时,小球、车具有向左的加速度,车的运动情况可能为:向 4、左加速行驶或向右减速行驶,A 错误,B 正确;当车匀速运动时,无论向哪个方向,小球均处于竖直位置不摆动 C、D 错误答案:18质量为 0.6 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图 318 中的两条斜线分别是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的 vt 图象,则()A斜线一定是物体受水平拉力时的图象B斜线一定是物体不受水平拉力时的图象C水平拉力一定等于 D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可能等于 解析:由速度图象可知,两物体均做减速运 动,且 m/s2, m/ 对应的13 23合外力分别为 F1,F2 A、B 错但两次的合外力相差 ,而物体所受的滑 动摩擦力不变,故水平拉力一定等于 ,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可能等于 思维惯性的影响, 5、认为所受的拉力方向一定与速度的方向相同19如图 319(a)所示,用一水平外力 F 拉着一个静止在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逐渐增大 F,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 a 随外力 F 变化的图象如图 319(b)所示,若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b)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计算出()A物体的质量 2 面的倾角 37C加速度为 6 m/物体的速度D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所施加的最小外力为 12 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 顿第二定律得:a ,当 F0 N 时 a6 F20 N 时 a2 m/得 37, m2 12 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故选项 A、B、D 正确由于运动情况未知,运 动时间未知,所以不能确定加 6、速度为 6 m/案: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B发射火箭时,燃料点燃后喷出的气体给空气一个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C马拉车前进,只有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时,车才能前进D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同 时产生,同 时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各自产生作用效果答案:6 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 7、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两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力是物体运 动的原因,静止是不受力的自然状态;从同一高度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反,所以本题选 3关于速度、加速度、合外力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所受的合外力也越大B物体的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为零C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可能很大 8、,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很大D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可能为零,所受的合外力也可能为零解析:加速度由力决定,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物体的速度 为零时,加速度可以 为零,也可以不为零或很大,所以 A、B 错,C 、D 对答案:110建筑工人用图 3110 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 70.0 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 20.0 建筑材料以 m/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 取 10 m/)A490 N B510 N C890 N D910 子的拉力 Tmg0(10 N210 N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也就等于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700 N 2 9、10 N490 111(2010广州三校联考)如图 3 111 所示,一条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系一小物块,物块与水平面各处动摩擦因数相同,弹簧无形变时,物块位于 O 点今先后分别把物块拉到 由静止释放,物块都能运动到 O 点左方,设两次运动过程中物块速度最大的位置分别为 ,则 ()A都在 O 点 B都在 O 点右方,且 O 点近C都在 O 点右方,且 O 点近 D都在 O 点右方,且 2 在同一位置解析:物块在水平方向受弹力和滑动摩擦力, 弹力是变力,故物块做变加速运动,当加速度 a0 时,速度最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 弹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加速度 a0,故速度最大位置 应在 O 10、 点右方同一位置,故 D 正确答案:112如图 3112 所示,质量为 m 的木块在质量为 M 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块受到向右的拉力 F 的作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则( )A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1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2(mM) F2(mM )g 时,长木板便会开始运动D无论怎样改变 F 的大小,长木板都不可能运动解析: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1牛顿第三定律,长木板受到 m 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也是 1长木板使用平衡条件得地面 对长木板的静摩擦力 为 2 正确改变 F 的大小,木块 m 受到 11、的滑 动摩擦力不会发生变化,长木板受力不变, D 正确答案:113如图 3113 所示,物体 A 与斜面 B 保持相对静止并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当加速度 a 增大时,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AB 对 A 的弹力不变, B 对 A 的摩擦力可能减小BB 对 A 的弹力增大,B 对 A 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CB 对 A 的弹力增大,B 对 A 的摩擦力一定增大DB 对 A 的弹力增大, B 对 A 的摩擦力可能减小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物体和斜面保持相对静止,沿水平方向加速运 动,则合力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的合力为零,设斜面的倾角为 ,若开始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则 F F 12、 若 N 增大, 则 此此时,a 增大,F N、理,若开始时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则 F F 渐增大,则 沿斜面向下逐渐增大,此时 B 对 A 的弹力增大,B 对 A 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减小,可能为零,可能不 变,可能增大,因此 B、D 项正确答案:114如图 3114 所示,在倾角为 的光滑物块 P 的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相连接的物体A 和 B;C 为一垂直固定斜面的挡板, A、B 质量均为 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系统静止在水平面上现对物体 A 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 F 压缩弹簧后,突然撤去外力F,则在物体 B 刚要离开 C 时 (此过程中 A 始终没有离开斜面)( )A物体 B 13、加速度大小为 B弹簧的形变量为 弹簧对 B 的弹力大小为 D物体 A 的加速度大小为 解析:当物体 B 刚要离开挡板 C 时, 对物体 B 受力分析可得: kx0,则选项A 错误,确;对物体 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解得 ,选项 D 错误答案:115(2009安徽,22)在 2008 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求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 3115 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 65 椅的质量为 15 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 m/s a1 m/s 2 上升时,试求:(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解析:解法一: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 M 和 m,绳 拉运动员的力为 到重力的大小为(Mm)g,向上的拉力为 2F,根据牛 顿第二定律2F(M m) g(Mm) a,F44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拉绳的力大小为 440 N,方向竖直向下(2)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 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