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随堂练习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内容摘要:

1、第 3 课时 专题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1图 1311如图 1311 所示的位移(x) 时间(t )图象和速度(v) 时间 (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0t 1 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0t 2 时间内,丙、丁两车在 刻相距最远D0t 2 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解析:在 xt 图象中表示的是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由甲、乙两 车在 0t 1时间内做单向的直线运动,故在这段时间内两车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均相等,A、B 选项均错 2、在 vt 图象中,t 2时 刻丙、丁速度相等,故两者相距最远,C 选项 正确由图线 可知, 0t 2时间内丙位移小于丁的位移,故丙的平均速度小于丁的平均速度,D 选项错误答案: 1312如图 1312 所示 xt 图象和 vt 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 1、2、3、4 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 1 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x t 图象中 刻 v1v 2Cvt 图象中 0 至 间内 4 的平均速度大于 3 的平均速度D两图象中,t 2、t 4 时刻分别表示 2、4 开始反向运动答案:313小球在 t0 时刻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 3、,其 vt 图象如图 1313 所示,则由图可知()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 5 m/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 3 m/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 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 题图可知,下落的最大速度 为 5 m/s,弹起的最大高度为横轴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即为 、B 两列火车,在同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 0 m/s,B 车在后,其速度 30 m/B 车在距 A 车 700 m 时才发现前方有 A 车,这时 B 车立即刹车,但 B 车要经过 1 800 m 才能停止问 A 车若按原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 说明理由解析:B 车减速至 0 m/s 时的时间 t s80 s,此段 时间内 A 车的0 xAv 4、 1080 m800 m,a B m/s 30 m/s)22800B 车的位移为:x Bv m1 600 3080 1202)因为 600 mxAx800 m700 m1 500 m,所以 A、B 两车在速度相同之前已经相撞答案:相撞理由见解析5(2010南昌调研)在一次警车 A 追击劫匪车 B 时,两车同时由静止向同一方向加速行驶,经过 30 s 追上两车各自的加速度为 5 m/s2,a B10 m/车最高时速分别为45 m/s,v B40 m/s ,问追上时两车各行驶多少路程。 原来相距多远。 解析:如图所示,以 A 车的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 正方向,令 L 为警车追上劫匪车所走过的全程, l 5、 为劫匪车走过的全程 则两车原来的间距 为 LL 最大速度匀速运动的时间分别为 vAa 得 s 则 7 s,同理 s, 6 3 s 时间段内做匀加速运动,L 1 s30 s 时间段内做匀速运动,则 L2v L 1L 2 v 282.5 ll 1l 2 v 120 m,12两车原来相距 LL l162.5 282.5 m1 120 m162.5 314甲、乙两质点在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 1314 所示,在 3 s 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A甲在乙之前 2 m B乙在甲之前 2 在甲之前 4 m D甲在乙之前 4 、乙两质点在 3 s 末在途中相遇时,各 6、自的位移为 2 m 和 6 m,因此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甲在乙之前 4 315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 1315 所示,则()A15 s 末汽车的位移为 300 0 s 末汽车的速度为 1 m/ 1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为 3 m/ 25 s 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解析: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前 10 s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3 m/s,加速度为 0,所以 C 错误;10 s15 s 汽车处 于静止状态,汽车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为 30 m,所以 5 s25 s 汽车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为 1 m/s,所以 D 错误,B 正确答案:316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 7、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 1316 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 vt 图象正确的是()解析:物体在 01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 12 s 内做匀减速直 线运动,到 2 s 时速度刚好减为 0,一个周期 结束,以此循环运动答案:317一辆汽车正在以 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 x 处有一只静止的小狗,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司机从看见小狗开始采取了一系列动作,整个过程中汽车的运动规律如图 1317 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B汽车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m/图中得到司机在其反应时间内前进 8、的距离为 10 mDx 等于或大于 10 m 时,小狗是安全的解析:汽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同方向的匀减速运 动, A 项错误;汽车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a m/ m/ 项错误;汽车在司机的反应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204x1v 00 m,C 项 正确;汽车从司机看见小狗至停止的 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x2x 1v 0 50 m,所以小狗相 对汽车的安全距离为 50 m,D 项错误答案:318如图 1318 是一娱乐场的喷水滑梯若忽略摩擦力,人从滑梯顶端滑下直到入水前,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最接近下图中的()解析: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可知,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重力与支持力在垂直滑梯方向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9、,重力在平行滑梯方向上的分力提供向下加速度人的初始速度为零,可排除 知滑梯中间一段坡度与上下段不同, 则 人在这段的加速度与上下段不同,A、D 错,选 319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一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 1319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在 2 s 末和 6 s 末C乙在头 2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 s 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2 s 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解析:由图象知,v 甲 2 m/s,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在 02 s 内沿正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 26 s 内沿正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 10、物体做的不是同一个匀 变速直线运动,A 错 C 对在 2 s 末,甲物体的位移 x 甲 22 m4 m,乙物体的位移 x 乙 (24) m4 m,故12两物体在 2 s 末相遇在 6 s 末,甲物体的位移 x 甲 2 6 m12 m,乙物体的位移 x 乙 (64) m12 m,故两物体在 6 s 末相遇,B 正确在 06 s 内,甲、乙两物体始 终12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D 错答案:320t0 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 70 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 vt 图象如图1320 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 1 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 2 小时末,甲、乙 11、两车相距 10 前 4 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 4 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解析:速度图象在 t 轴下的均 为反方向运动,故 2 h 末乙车 改变运动方向, A 错;2 h 末从图象围成的面积可知乙车运动位移为 30 车位移为 30 向运动,此时两车相距 70 0 0 0 对;从图象的斜率看,斜率大加速度大,故乙车加速度在 4 h 内一直比甲车加速度大, C 对;4 h 末,甲 车运动位移 120 车运动位移 30 车原来相距 70 此时两车还相距 20 错答案:321如图 1321 所示,t0 时,质量为 0.5 体从光滑斜面上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 B 点后进 12、入水平面(设经过 B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 ,最后停在 C 点测得每隔 2 此可知(重力加速度 g10 m/s 2)()t/s 0 2 4 6v/(ms 1) 0 812 2 m/s Bt3 s 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 B 点Ct10 s 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 C 点 DA、B 间的距离大于 B、C 间的距离解析:仔细观察数据可得, 02 s 内物体加速运动,加速度 m/4 s 内也是加速运动,但按照 02 s 规律,4 s 末应加至 16 m/s,所以在 4 s 末物体应处于水平段,46 s 内物体的运动为水平方向的匀减速运 动,加速度 m/作速度时间图 象如图由 图知物体在 34 s 内达到最大 13、速度,大于12 m/s,A、B 均错;在 t10 s 时到达 C 点静止, C 对;A、B 间距离应小于 B、C 间距离,D 错若采用公式法,虽可解出,但计算量大,解得 t10/3 s 时到达 B 点,速度 为 40/3 m/322a、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 1322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 加速时,物体 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 b 的加速度B20 秒时,a、b 两物体相距最远C60 秒时,物体 a 在物体 b 的前方D40 秒时,a、b 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 200 a、b 加速时,a 的加速度 m/ m/1020 32b 的加速度 m/2 m/s2,以 C 对40 s 时,a 的位移 20 m2040 m1 300 m,b 的位移 2040 10 402 12m400 m,两者相距 xx 1x 2900 m ,D 错答案:323如图 1323 所示,a、b 分别是甲、乙两辆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同时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A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