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与名师对话第一轮复习资料 质量检测13内容摘要:

1、质量检测( 十三)(时间:90 分钟总分:110 分)1(8 分)(1)(2010福建) 14C 测年法是利用 14C 衰变规律对古生物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若以横坐标 t 表示时间,纵坐标 m 表示任意时刻 14C 的质量,m 0 为 t0 时 14C 的质量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 14C 衰变规律的是_ (填选项前的字母)(2)利用光电管产生光电流的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的正极应接在_端( 填“a”或“b”)(3)如图乙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 P 和 Q 都视作质点,质量均为 m,与轻质弹簧相连设 Q 静止,P 以某一初速度 v 向 Q 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 2、弹性势能为多少。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衰变规律、半衰期等知识点,变过程中每经过一个半衰期,质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故其质量减少得越来越慢(3)两物体动量守恒,弹簧最短时共同速度为 v,由动量守恒得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mv 212 12以上两式得 Ep答案(1)C(2) a(3) 2(12 分)(1)人类认识原子结构和开发利用原子能经历了十分曲折的过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卢瑟福、玻尔、查德威克等科学家在原子结构或原子核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请选择其中的两位,指出他们的主要成绩_.们对放射线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图为三种射线在同一磁场中的运动轨迹,请从三种射线中任选一种,写 3、出它的名称和一种用途_.(2)质量相同的 A、B 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的同一方向运动, A 球的动量是 9 kgm/s,B 球的动量是 5 kgm/s,当 A 球追上 B 球时发生碰撞,试求碰撞后 A 球的动量的取值范围解析(2)由题意知,两小球质量相等,当二者发生弹性碰撞时:p 1p 2p 1p 2 2 21 12 2 12 21 12 2即 p 212m p 22p 15 kgm/p1p 2p 1p 2p 2解得 7 kgm/ 球的动量的取值范围为:5 kgm/sp 17 kgm/s.答案(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或其他成就) 玻尔把量子理论引入原子模型,并成功解释了氢 4、光谱( 或其他成就) 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或其他成就)1 为 射线,利用电离作用消除机器摩擦中的静电2 为 射线,利用穿透本领作金属探伤、测厚度、照射种子、癌细胞等3 为 射线,利用穿透本领控制铝板厚度(2)5 kgm/sp 17 kgm/10 分)(1)利用光谱分析鉴别物质的组成成分时,灵敏度是很高的如何进行操作。 _.如下图甲所示的 a、b、c 、d 为四种元素的特征谱线,图乙是某矿物的线状谱,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确定该矿物中缺少的元素为_Aa 元素 Bb 元素Cc 元素 Dd 元素(2)用中子轰击锂核( 生核反应,产生氚和 粒子并放出 能量63写出核反应方程式;求上述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多少( 5、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若中子与锂核是以等大反向的动量相碰,则 粒子和氚的动能之比是多少。 解析(1)光谱分析中首先获取样本的线状谱,然后利用各种原子的特征谱线加以对照,从而确定组成成分由矿物的线状谱与几种元素的特征谱线进行对照,b 元素的谱线在该线状谱中不存在,故 B 正确与几个元素的特征谱线不对应的线说明该矿物中还有其他元素(2) n H 0 31 42m 060 19310820 30 m1、m 2、v 1、v 2分别为氦核、氚核的质量和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m 1v1m 2核的动能之比 m 2m 134.22案(1)见解析B(2)见解析0 30 344(10 分)(2011山东卷)(1) 6、碘 131 核不稳定,会发生 衰变,其半衰期为 8 天碘 131 核的衰变方程: I_( 衰变后的元素用 X 表示)1315经过_天有 75%的碘 131 核发生了衰变(2)如图所示,甲、乙两船的总质量( 包括船、人和货物)分别为 10m、12m,两船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速度分别为 2v0、v 船上的人将一质量为 m 的货物沿水平方向抛向甲船,甲船上的人将货物接住,求抛出货物的最小速度(不计水的阻力)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核反应方程、半衰期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对核反应方程的掌握程度、对半衰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多个物体间动 7、量守恒问题的能力答案(1) X e 1613154 0 1(2)设乙船上的人抛出货物的最小速度大小为 出货物后船的速度为 船上的人接到货物后船的速度为 动量守恒定律得12m1mv 1mv 0m2v0mv 1mv 2为避免两船相撞应满足v1v 2联立式得v 05(10 分)(1)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 n4 的激发态,已知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 n1 时的能量)当它们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发出_种不同频率的光发出光子的最大频率是_(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 h)(2)三种不同的入射光 A、B、C,分别照射在三种不同的金属 a、b、c 表面,均恰能使金属逸出光电子若三种入射光的波长 ABC,则()A用入射光 8、 A 照射金属 b 和 c,金属 b 和 c 均可发出光电效应B用入射光 A 和 B 照射金属 c,均可使金属 c 发生光电效应C用入射光 C 照射金属 a 和 b,金属 a 和 b 均可发生光电效应D用入射光 B 和 C 照射金属 a,均可使金属 a 发生光电效应(3)质量 0 g 的子弹,以 00 m/s 的速度射向质量 0 g、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如果子弹留在木块中,木块运动的速度 多大。 如果子弹把木块打穿,子弹穿过后的速度 100 m/s,这时木块的速度 是多大。 解析(1)不同频率的光子数量为 C 6,由 n4 的激发态跃迁到 n1 能级时,氢24原子辐射出的光子频率最大,根据 9、,解得最大频率是 11 155)金属的逸出功为 W ,所以在本题中 2,真空中的光速为 c,则氢原子从能级B 跃迁到能级 C 时将_ 光子(填“吸收”或“辐射”),其光子的波长为_(3)从地面竖直向上发射一颗质量为 m0.4 礼花弹,升到距地面高度为 h125 v30 m/s,此时礼花弹炸成质量相等的两块,其中一块经 t5 s 落回发射地则礼花弹在爆炸过程中,有多少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 (g 取 10 m/计空气阻力且不考虑燃料质量的影响)解析(1)核聚变反应是用氘和氚作为原料,在高温下进行的,故 A、B 选项正确;核能大小的计算公式应是 E,故 C 选项错误;在聚变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 10、量比裂变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要大 34 倍,故在消耗相同质量的核燃料时,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比裂变反应大得多,D 选项正确(2)氢原子从能级 A 跃迁到能级 B 时,所辐射的光子的能量为 Bh ,从能级 时,所辐射的光子的能量为 Ch ,因为 12,所以 迁到能级 C 时,辐射光子,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为 Ch h h ,所以 2(3)设礼花弹爆炸后,经 5 s 落地的一块弹片的速度为 二块弹片的速度为 据运动学公式有:hv 1t v 10根据动量守恒有:v 260 m/学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大小即为弹片动能的改变量,有:E v v 22解得:E180 J.答案(1)2)辐射 12/(1 2) 11、(3)180 11 分)(2011新课标卷)(1)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 _若用波长为 (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普朗克常量分别为 e、c 和 h.(2)如图,A、B、C 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 m,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 B、C 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 B 和 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 B、C 可视为一个整体现 A 以初速 B、C 的连线方向朝 B 运动,与 B 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 C 与 A、知 C 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 12、解析(1)(2)设碰后 A、B 和 C 的共同速度的大小为 v,由动量守恒得3mv设 C 离开弹簧时,A、B 的速度大小为 设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细线断开到 C 与弹簧分开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3m) p (2m)v 12 12 21 12 20由式得弹簧所释放的势能为13 20答案(1) (写为 也可)0 00(2)08(11 分)(2011湖南嘉禾一中高三摸底一)如图甲所示,物体 A,B 的质量分别是 4 轻弹簧连接,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 B 左侧与竖直墙壁相接触. 另有一个物体 C 水平向左运动,在 t5 s 时与物体 A 相碰,并立即与 A 有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左运动,物块 C 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1)求物块 C 的质量;(2)弹簧压缩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3)在 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