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章节练习 力学综合内容摘要:
1、- 43 题 20 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 A、B 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两球质量关系为定向右为正方向,A、B 两球的动量均为 6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 m/s,则 A. 左方是 A 球,碰撞后 A、 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25B. 左方是 A 球,碰撞后 A、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110C. 右方是 A 球,碰撞后 A、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25D. 右方是 A 球,碰撞后 A、 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 1ad、bd、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 位于同一圆周上,d 点为最低点。 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质量相同的小滑环(图中未画出) ,三个滑环分别从 a、b、c 2、 处释放(初速为 0) ,关于它们下滑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性不同的几个小球沿光滑水平面以相同的初速度向竖直墙运动,与墙发生碰撞。 有的小球停在墙边,有的小球被弹回。 关于小球与墙碰撞过程的动量变化大小和动能变化大小, 放在物体 A 上,A 、B 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如图)。 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惯性沿光滑固定斜面 C 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 到 B 到 B 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与 A、B 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 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 t 的关系和物块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 取重力加速度 g10m/s 2。 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 m 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分别为 2/ 4 6 8 10F/Nt/ 4 6 8 104t/m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道半径越大,道半径越大,惯性沿固定斜面由底端向上运动,当它回到出发点时速率变为 滑块向上运动的位移中点为 A,取斜面底端重力势能为零,则 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系一质量为 m 的木块,弹簧为自然长度时木块位于水平地面上的 O 点。 现将木块从 O 点向右拉开一段距离 L 后由静止释放,木块在粗糙水平面上先向左运动,然后又向右运动,往复运动直至静止。 已知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且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木块的速率为 点的距离是 的小物块 A 静止在离地面高 h 的水平桌面的边缘,质量为 m 的小物块 B 沿桌面向 4、 A 运 动 并 以 速 度 之 发 生 正 碰 ( 碰 撞 时 间 极 短 )。 碰 后 A 离 开 桌 面 , 其 落 地 点 离 出 发 点 的 水 平距 离 为 L。 碰 后 B 反 向 运 动。 求 B 后 退 的 距 离。 已 知 B 与 桌 面 的 动 摩 擦 因 数 为。 重 力 加 速 度 为g。 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A 、B 两物体位于光滑水平面上,仅限于沿同一直线运动。 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某一定值 d 时,相互作用力为零;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 d 时,存在大小恒为 F 的斥力。 设 A 物体质量 始时静止在直线上某点;B 物体质量 速度 远 5、处沿该直线向 A 运动,如图所示。 若 d=v 0=s,求:相互作用过程中 A、B 加速度的大小;从开始相互作用到 A、B 间的距离最小时,系统(物体组)动能的减少量;A、5 辆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 C、 D 两端有油灰层。 小车质量M=车的水平底板上放有光滑小球 A 和 B,质量分别为 m B=、B 小球间夹一被压缩的弹簧,其弹性势能为 突然松开弹簧,A 、 B 小球脱离弹簧时距 C、 后两球分别与油灰层碰撞,并被油灰粘住。 问:A、B 小球脱离弹簧时的速度大小各是多少? 整个过程小车的位移是多少?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 B 相连,B 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弹簧处在原长状态。 另一质量与 B 6、 相同滑块 A,从导轨上的 P 点以某一初速度向 B 滑行,当 A 滑过距离 ,与 B 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 A、B 紧贴在一起运动,但互不粘连。 已知最后 A 恰好返回出发点 P 并停止。 滑块 A 和 B 与导轨的滑动摩擦因数都为 ,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形变量为 出发时的初速度 木板 b 端固定一档板,木板连同档板的质量为 M=a、b 间距离s=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 在木板 a 端有一小物块,其质量 m=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们都处于静止状态。 现令小物块以初速 s 沿木板向前滑动,直到和档板相碰。 碰撞后,小物块恰好回到 a 端而不脱离木板。 求捧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6 体 B 和物体 7、C 用劲度系数为 k 的轻弹簧连接并竖直地静置于水平地面上。 将一个物体 A 从物体 B 的正上方距离 B 的高度为 由静止释放,下落后与物体 B 碰撞,碰撞后 A 与 B 粘合在一起并立刻向下运动,在以后的运动中 A、B 不再分离。 已知物体 A、B、C 的质量均为 M,重力加速度为 g,忽略各物体自身的高度及空气阻力。 求 A 与 B 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A 和 B 一起运动达到最大速度时,物体 C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多大。 开始时,物体 A 从距 B 多大的高度自由落下时,在以后的运动中才能使物体 C 恰好离开地面。 来研究碰撞问题。 其模型如图所示。 用完全相同的轻绳将 N 个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 8、小球并列悬挂于一水平杆,球间有微小间隔,从从左到右,球的编号依次为 1、2、3N ,球的质量依次递减,每球质量与其相邻左球质量之比为 k(k1)。 将 1 号球向左拉起,然后由静止释放,使其与 2 号球碰撞,2 号球再与 3 号球碰撞所有碰撞皆为无机械能损失的正碰。 (不计空气阻力,忽略绳的伸长,g 取 10m/设与 n+1 号球碰撞前 n 号球的速度为 n+1 号球碰撞后的速度。 若 N=5,在 1 号球向左拉高 h 的情况下,要使 5 号球碰撞后升高 16h(16 h 小于绳长) ,问 k 值为多少。 在第问的条件下,悬挂哪个球的绳最容易断,为什么。 同一竖直平面上,质量为 2m 的小球 A 静 9、止在光滑斜面的底部,斜面高度为H=2L。 小球受到弹簧的弹性力作用后,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 离开斜面后,达到最高点时与静止悬挂在此处的小球 B 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球 B 刚好能摆到与悬点 O 同一高度,球 上的 P 点,O 点的投影 O与 P 的距离为 L/2。 已知球 B 质量为m,悬绳长 L,视两球为质点。 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空气阻力。 求:球 B 在两球碰撞后一瞬间的速度大小;球 A 在两球碰撞后一瞬间的速度大小;球 A 在斜面底端时的动能。 3 NP 7 0 7. D 9. 20210.a 1=s2,a 2= 11.v A=3m/s,v B=1m/s 2. 13. 14. 3 15. 10850Hk812k=1 号球 16.。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章节练习 力学综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