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识点精讲 稳恒电流内容摘要:

1、十、稳恒电流 )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在电源的内部电流由低电势点流向高电势点(由负极流向正极). )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I=q/t (2)0 A=10 3)电流强度的定义式中,如果是正、负离子同时定向移动,q 应为正负离子的电荷量和. )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的比值叫导体的电阻. (2)定义式:R=U/I,单位: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电流无关. 31)内容: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 R 与它的长度 L 成正比 2、,与它的横截面积 S 成反比. (2)公式:R=L/S. (3)适用条件:粗细均匀的导线;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映了材料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金属);有些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半导体和绝缘体);有些材料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如锰铜和康铜). (2)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而且电阻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这种材料称为半导体,半导体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掺入微量杂质特性. (3)超导现象: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处于这种状态的物体叫超导体. 1)电功和电功率: 荷的电势能减少,=是计 3、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 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P=W/t=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式. (2)焦耳定律:Q=I 2 中 Q 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单位是 (3)电功和电热的关系 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Q, 2 =姆定律成立) , 非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Q, 2 姆定律不成立). 串联电路(P、U 与 R 成正比) 并联电路(P、I 与 R 成反比)电阻关系 R 串 =2+ 1/R 并 =1/+1/流关系 I 总 =2= I 并 =2+压关系 U 总 =2+ U 总 =2=率分配 P 总 =2+ P 总 =2+-(1)物理意义:=15V,物理意义是 4、指:电路闭合后,电流通过电源,每通过 1C 的电荷,干电池就把 15J 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大小:等于电路中通过 1C 电荷量时电源所提供的电能的数值,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在闭合电路中等于内外电路上电势降落之和 E=U 外 +U 内 . 1)内容:闭合电路的电流强度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闭合电路总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E/(R+r) (3)总电流 I 和路端电压 U 随外电阻 R 的变化规律 当 R 增大时,I 变小,又据 U=,U 增大到时,I=0,U=E(断路). 当 R 减小时,I 变大,又据 U=,U 减小到零时,I=E r ,U=0(短路). 端 5、=坐标轴上的截距等于短路电流 I 短;图线的斜率值等于电源内阻的大小. 1)电源的总功率:就是电源提供的总功率,即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功率,也叫电源消耗的功率 P 总 =(2)电源输出功率:源的输出功率. P 出 =I 2 R=E/(R+r) 2 R ,当 R=r 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其最大输出功率为 2/ 4r (3)电源内耗功率:内电路上消耗的电功率 P 内 =U 内 I=I 2 r (4)电源的效率:指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源的功率之比,即 =P 出 /P 总 =U /E . 安培表测出通过电流,用R=U/ I 即可得到阻值. 内、外接的判断方法:若 R x 大大大于 R A ,采用内接法;R x 小小小于 R V ,采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分压法的优势是电压变化范围大;限流接法的优势在于电路连接简便, L 较小、变阻器总阻值较大时(几倍) ,流表量程或电阻元件允许最大电流较小,采用限流接法时,无论怎样调节,电路中实际电流(压)都会超过电表量程或电阻元件允许的最大电流(压) ,为了保护电表或电阻元件免受损坏,必须要采用分压接法电路. 所用的变阻器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阻值,采用限流接法时,即使变阻器触头从一端滑至另一端,待测电阻上的电流(压)变化也很小,) ,应选择变阻器的分压接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