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随堂练习 实验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内容摘要:
1、第 3 讲 实验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1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A适当加长摆线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_解析:单摆实验的精确度取决于实验装置的理想化程度及相关物理量的测量精度适当加大摆线长度,有利于把摆球看成 质点,在 摆角小于 10的条件下,摆球的空间位置变化较大,便于观察,A 对摆球体积越大,所受空气阻力越大,对质量相同的摆球其影响越大,角应小于 10,C 对本实验采用累积法测量周期, 2、若仅测量一次全振动,由于球过平衡位置时速度较大,难以准确 记录,且一次全振 动的时间太短,偶然误差较大,D 错答案: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 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 50 次所用的时间如图 136 所示则:图 136(1)该摆摆长为_表的示数为_;(2)如果他测得的 g 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D实验中误将 49 次全振动数为 50 次解析:(1)由摆长公式 lld/2 ,知 l0 m,由秒表的读数方法,可求得单摆振动 50 次所用的时间 t短 针读数( 3、t 1)长针读数(t 2)330 s9.8 s99.8 s,同时可求得周期 T.(2)通过 g ,可知 g 偏小的可能原因有二:一是摆长 l 的测量值偏小,即 测量值小于实际42知 A 错,B 正确;二是周期 T 的测量值偏大,如开始计时时,过早按下秒表;停止计时时,过迟按下秒表;误把 n1 次全振动数为 n 次等等由此可知 C、D 选项皆错,故正确答案为 1)9.8 s (2) 在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单摆摆角小于 5,完成 n 全振动的时间为t,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 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直径为 d. 图 137(1)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 g 4、 _.(2)从图 137 可知,摆球直径 d 的读数为_ 3)实验中有个同学发现他测得重力加速度的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A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B单摆所用摆球质量太大C把 n 次全振动时间误当成 (n1)次全振动时间D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解析:单摆的摆长为 lLd/2 ,完成 n 次振动的时间为 t,振动的周期 Tt/n,代入单摆的周期公式 T2 中,整理可得 g ,读出螺旋 测微器的示数为 2 d2)由推导出的公式 g 可知,只有 C 答案正确42 d2)1) (2)3) d2) 某同学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发现单摆静止时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他仍将从悬点到 5、球心的距离当作摆长 L,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测得 6 组 L 和对应的周期 T,画出 L线,然后在图线上选取 A、B 两个点,坐标如图 138 所示他采用恰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应为 g_( 填“ 偏大” “偏小”或“相同”) 图 138解析:设摆球重心在球心的正下方 x 处, 则第一次测量时摆长 L 1x, 对应周期 ,第二次测量时摆长 L 2x,对应周期 ,联立解得 g2 图象法处理实验 数据, 则计算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为 g ,实验42(21 2(2A 案: 相同42(2B 2009浙江,22)(1) 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中,两位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 6、的直径如图 139 甲、乙所示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选填“甲”或“乙”) 图 139(2)实验时,若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摆动,为了将人工记录振动次数改为自动记录振动次数,在摆球运动最低点的左、右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如图 1310 所示光敏电阻与某一自动记录相连,该仪器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 R 随时间 t 变化图线如图1311 所示,则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_若保持悬点到小球顶点的绳长不变,改用直径是原小球直径 2 倍的另一小球进行实验,则该单摆的周期将_(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图 1 311 中的 t 将_(填“变大” 、 “不变”或“变小 ”)图 1310图 1311解析:通过 R 随 t 的变化图象可知,单摆半个周期的时间为 (t1t 0)t 1t 0,所以单摆的周期为 倍的小球做 实验时, 该单摆的摆长将会变大,周期 T 将会变大 t 表示小球通过光敏电阻与激光器之间的时间,当 摆球直径变大时,通 过的时间将变大答案:(1)乙(2)2 大变大。高考一轮复习随堂练习 实验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相关推荐
1、第 3 讲 实验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把 V1 油酸倒入适量的酒精中,稀释成 V2 油酸酒精溶液,测出 1 酸酒精溶液共有 N 滴取一滴溶液滴入水中,最终在水中形成 S 单分子油膜则该油酸分子的直径大约为()A. m B. m C. D. 212在用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的实验中:(1)下面是一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A在准备实验时,油酸酒精溶液要提前一天配制,以免因溶液不均匀产生误差
1、二 考前再忆基础知识,保持状态满怀信心入考场一、力与物体的运动牢记主干,考场不茫然1弹簧弹力F动摩擦力FF 体平衡的条件和推论(1)物体受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是物体所受合力为 0,即 F 合 0。 若在 x 轴或 y 轴上的力平衡,那么,这一方向的合力为 0,即 0 或 0。 (2)常用推论:二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时,两个力等值、反向、共线。
了太阳 夏天的水漫上了小山包 骑着快马,驾着风 自 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略无 阙 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 非 亭午 夜分不见 曦 月。 至于 夏水 襄陵 , 沿溯 阻 绝。 或 王命急宣,有时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 乘 奔御风,不以 疾 也。 要求:紫色翻译 绿色修辞 划线翻译 春冬之时,则 素 湍 绿潭,回 清 倒影。 绝 山 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 漱
1、第 4 讲 专题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图 8491如图 849 所示,空间存在一匀强磁场 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和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的电场,一带电粒子q(不计重力) 以初速度 某处垂直于电场、磁场入射,初位置到点电荷Q 的距离为 r,则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可能是( )A沿初速度 向的直线B以点电荷Q 为圆心,以 r 为半径
第 3 讲 专题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问题特例图 8381如图 838 所示,与匀强磁场垂直的边长为 a 的等边三角形,磁场垂直纸面向外,比荷为 e/m 的电子以速度 A 点沿 向射入,现欲使电子能经过 ,则磁感应强度 B 的取值应为( )AB B电子从 C 点离开 时, 电子做圆周运动对应的轨道半径最小,有R ,而 R ,所以 粒子从 P 点瞄准 入射,最后又通过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