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三维物理 通用版 高考仿真检测三内容摘要:
1、高考仿真检测(三)(满分 110 分,限时 60 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在物理学发展史中,许多科学家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聪明的智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自然规律,形成了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B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k 的值C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D把带电体看成点电荷运用了理想 2、化模型的方法解析:选 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牛顿并没有准确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C 错误;B 、D 是正确的。 罗地亚选手弗拉希奇以 2 米 04 的成绩获得冠军。 弗拉希奇身高约为 m,忽略空气阻力,g 取 10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弗拉希奇下降过程处于失重状态B弗拉希奇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图 31C弗拉希奇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等于她的重力D弗拉希奇起跳时的初速度大约为 4.5 m/ 动员起跳后上升和下降过程均为加速度向下,整体处于失重状态,A 项正确;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大于重力故能顺利起跳,C 项错误;运动员起跳时重心大约在腰 3、部,背越式过杆,重心上升高度可按 1 m 估算,则起跳时的初速度约为 v 2 m/s4.5 m/s,D 项正确。 23美国宇航局 2011 年 12 月 5 日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外第一颗类似地球的、可适合居住的行星“开普勒226” ,其直径约为地球的。 至今其确切质量和表面成分仍不清楚,假设该行星的密度和地球相当,根据以上信息。 估算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等于( )A0 3 m/s B0 3 m/0 4 m/s D0 4 m/ D由 m ,M ,R 可推得:vd ,故3 3 v 星 2.4 v 地 0 4 m/s,故 D 正确。 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 a、b 分别与自感系数很大的自感线圈 L 和定值 4、电阻 R 组成如图 32 所示的电路(自感线圈的直流电阻与定值电阻 R 的阻值相等) ,闭合开关 S 达到稳定后两灯均可以正常发光。 关于这个实验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闭合开关的瞬间,通过 a 灯和 b 灯的电流相等 图 32B闭合开关后,a 灯先亮,b 灯后亮C闭合开关待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灯过一会同时熄灭D闭合开关,待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 a 灯过一会儿熄灭, b 灯先闪亮后熄灭解析:选 C闭合开关的瞬间,因 L 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a 灯的电流小于 b 灯的电流,b 灯先亮,故 A、B 均错误;闭合开关稳定后,断开开关后,因 L 对电流的阻碍作用,L 中的电流逐渐变小,且与 b 灯形成 5、回路,故 a、b 两灯过一会同时熄灭,C 正确,D 错误。 3 所示,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平板车上,另一端拴一个质量为 m10 物体 A,整个装置静止于水平路面上,此时弹簧的拉力为 F5 N。 若平板车从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运动,且加速度逐渐增大,但 a1 m/s 2。 则() 图 33A物体 A 相对于车仍然静止B物体 A 受到的弹簧的拉力逐渐增大C物体 A 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D物体 A 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解析:选 题意知,物体 A 与平板车的上表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N。 当物体向右的加速度增大到 a1 m/ 合 10 N,此时平板车对物体 A 的静摩擦力为 5 N,方向向右,物体 A 6、 相对于车仍然静止, A 对;物体 A 受到的弹簧的拉力大小不变,B 错;因加速度逐渐增大,合力逐渐增大,物体 A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左后向右,先减小后增大,D 对。 6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球半径为 R,以球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你可能不知道带电金属球所产生的电场中电势 随 x 变化的规律,但是根据学过的知识你可以确定其 x 图象可能是 ()图 34解析:选 B金属球内部场强处处为零,故金属球为一等势体,故 0F以,A 和 C 能保持相对静止。 (2分)在 F 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匀加速运动,设 A 刚要与 B 发生碰撞时的速度为 v,对 体,由动能定理得(F3 2mg)s 3(3 7、分)12解得 v1 m/s。 (1 分)A 与 B 发生碰撞后停止,C 在木板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刚好滑到 B 的最右端恰好停止,则木板的长度最小。 对 C 物体,由动能定理得(F 122L 2(2 分)12解得 Lm,即每块木板的长度至少应为 m。 (1 分)(2)C 恰好没有脱离木板,C 的位移 sCs2L4 m , (3 分)故水平恒力 F 所做的功为 W16 J。 (2分)答案:(1)m (2)16 18 分) 如图 311 所示,在坐标原点 O 处,能向四周均匀发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都平行于纸面的带正电粒子。 在 O 点右侧有一半径为 R 的圆形薄板,薄板中心 O位于 x 轴上,且与 8、 x 轴垂直放置,薄板的两端 M、N 与原点 O 正好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 已知带电 图311粒子的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速率为 v,重力不计。 (1)要使 y 轴右侧所有运动的粒子都能打到薄板 ,在 y 轴右侧加一平行于 x 轴的匀强电场,则场强的最小值 多大。 在电场强度为 ,打到板上的粒子动能为多大。 (2)要使薄板右侧的 线上都有粒子打到,可在整个空间加一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不能超过多少(用 m、v、 q、R 表示)。 若满足此条件,从O 点发射出的所有带电粒子中有几分之几能打在板的左边。 解析:(1)由题意知,要使 y 轴右侧所有运动粒子都能打在 临界条件为:沿 y 9、 轴方向运动的粒子作类平抛运动,且落在M 或 N 点。 沿 y 轴方向,R1 分)沿 x 轴方向,R 1 分)12加速度 a (1 分)0 (2 分)2 k 2 分)12解得 1 分)52(2)加匀强磁场后,粒子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当轨迹以O为圆心同时过 M、N 两点时,轨迹直径最小 (如图所示 ),且等于轨迹半径 rR,(3 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 (2 分) (2 分) 点向第四象限发射出的粒子均能打在 的左侧,占发射粒子总数的。 (3 分)14答案:(1) , 2) 磁感应强度不能超过 ,22 4(二)选考题(共 15 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 3 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 10、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3物理选修 33 (15 分)(1)(6 分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温度高的物体,其所有分子的动能都比温度低的物体分子的动能大B盛有气体的容器作减速运动时,容器中气体的内能随之减小C电流通过电阻后电阻发热,它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等温压缩后,其压强一定增大(2)(9 分 )已知金刚石的密度是 03 kg/的摩尔质量是 02 kg/伏加德罗常数取 61023。 ()根据上述数据估算碳原子直径的大小。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试说明作出上述估算的理论假设(即物理模型) 是什么。 并举例说明该假设是 11、哪一实验的理论依据。 解析:(1)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但不是所有分子的动能都比温度低的物体分子的动能大,A 项错;气体的内能与气体的机械运动无关,B 项错;电流通过电阻发热,是电流做功,C 项错;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等温压缩,其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增多,故压强一定增大,D 项正确。 (2)()碳的摩尔体积 V (2 分)0 (1 分)0 2 分)6联立解得 d (1 分)36d210 10 m (1 分)()作出上述估算的理论假设是:设想金刚石中碳原子是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的,(或答分子间的间隙忽略不计);且可以看成球形。 单分子油膜法测分子直径(2 分)答案:(1)D(2)( 12、)210 10 m()碳原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的(或答分子间的间隙忽略不计 );看成球形。 单分子油膜法测分子直径14物理选修 34 (15 分)(1)(6 分 )关于振动和波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有关B部队过桥不能齐步走而要便步走,是为了避免桥梁发生共振现象C在波的干涉中,振动加强的点位移不一定始终最大D各种波均会发生偏振现象E我们在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可以判断该星球正在距离我们远去(2)(9 分 )桌面上有一玻璃圆锥,圆锥的轴(图 312 中虚线) 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此三角形的边长为 L,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 的圆 13、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底面入射到圆锥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知玻璃的折射率为 ,求: 图 312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的面积是多少。 解析:(1)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 T2 ,与摆球质量无关,A 错误;部队过桥时不避免桥梁发生共振现象,B 正确;在波的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振幅最大,位移仍随时间变化,C 正确;只有横波才能发生偏振现象,D 错误;地球上接收到来自遥远星球的光波的波长变长,说明光波频率变小,由多普勒效应现象规律可知,星球正离地球远去,E 正确。 (2)根据 v (2 分)v 108 m/s (1 分)3108 m/画出如图光路图, (2 分)入射角 160,设折射角为 2,根据 n 可得 2 30 (212分)由几何关系可知,产生的亮斑直径为 L/3,S (2 分)1)2) 108 m/s3物理选修 35 (15 分)(1)(6 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 A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B. 88226)衰变为 86222)要经过 1 次 衰变和 1 次 衰变C 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E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2)(9 分 )如图 313 所示,C 是放在光。高考新课标三维物理 通用版 高考仿真检测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