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ppt内容摘要:

( =05)这样的数叫做负数,把正数、零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 在有理数范围内,按照非负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比如, 8+( 13) =8+( 013) =813=05=5, 9( 4) =9( 04) =90+4=13, 7( 5) =( 07) ( 05) =07+5=57=02=2。 数学上规定: • 如果 ab> 0,则 a> b; • 如果 ab= 0,则 a=b; • 如果 ab< 0,则 a< b。 比如,( 8) ( 5) =3,所以 8< 5。 在小学阶段,要求不是特别严密,如果注意到 8=0 5) =05,因为 08< 05(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大,差越小),也可以得到 8< 5。 数的大小比较 “认识负数”的教学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 在北京市监测试题中,下面两题普遍出错: : 第一杯,糖占水的 1/5;第二杯,用 10克糖配制 50克糖水。 哪一杯更甜呢。 8分,将涂 色的 5份看做单位 1,用分数表 示未涂色的部分为( )。 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 课本上说:将单位 1(可以是一个个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一份或者几份的数。 • 学生所掌握的分数的“份数”定义,只是分数的一种直观模型化解释,并不是分数定义的本质所在。 • 在小学数学中,分数有三种定义,即份数定义、商的定义和比的定义,“商的定义”才是分数定义的本质所在。 份数的定义有什么优点。 有什么缺点。 为什么说“商的定义”才是分数的本质定义。 这两个定义有何异同。 五年级“分数意义”的教学 • (一)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分数的定义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 • 2020年 11月,在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交流群里,有一个帖子,引发了不少小学教师的讨论。 • 这个帖子是:“课本上说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既然小学已经系统的学习了分数,将小数问题转化为分数问题来处理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学习小数呢。 ” 小数的定义。 课本中的小数定义 这个教学案例说明了什么。 小数的本质 小数的教学 • 用人民币类比引入小数 ; • 用米尺测量理解小数的产生和含义。 乘法的计算方法 乘法竖式的教学 • 学生为什么不会写除法竖式。 为何探究不出来。 122 2 42 4 4 0243 7 26 12 12 0。 难点分析 除法竖式的教学 • 师:把这 42根小棒平均分给 3个小朋友,你怎么分。 请你分一分,分完后请告诉老师,你是分几步完成的。 每一步对应的数学算式是什么。 • 生:我分三步来分的。 第一步,把 4捆平均非给 3个人,每人 1捆,还余下一捆,对应算式 4247。 3= 1…1 ;第二步,把余下一捆打开,和 2根放在一起,得到 12根,对应算式10+ 2= 12;第三步,把 12根平均分给 3个人,每人 4根,对应算式 12247。 3= 4。 • 师:把这 42根小棒平均分给 4个人,请你用刚才的第一种方法分一分,分完后请告诉老师,你是分几步完成的。 每一步对应的数学算式是什么。 • 生:分三步来分的:第一步,把 4捆平均分给 4个人,每人 1捆,对应算式 4247。 4= 1;第二步,把第一步余下的和 2根放在一起,得到 2根,对应算式 0+ 2= 2;第三步,把 2根平均分给 4个人,每人 0根,余下两根,对应算式 2247。 4= 0…2 (教师把三个算式写在黑板上)。 结果为,每人 10根余下 2根。 180176。 • 在一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公开课上,教师期望学生通过度量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176。 ,便让每位学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它们加起来,看看等于多少。 • 然而,大部分学生测量的结果都不是 180176。 (要么多一点,要么少一点),仅有几个学生量出所画的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176。 ,教师就通过投影展示了这几个学生的“作品”,然后通过投影出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176。 ”。 接下页 • 谁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