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三维物理 通用版 二轮专题复习 选修3-4 课下练习内容摘要:

1、课下针对高考押题训练1(2012北京海淀期中)如图 1 甲所示,一个单摆做小角度摆动,从某次摆球由左向右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x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如图 1 乙所示。 不计空气阻力,g 取 10 m/于这个单摆的振动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 1A单摆的位移 x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式为 x8t ) 摆的摆长约为 1.0 t2.5 s 到 t3.0 s 的过程中,摆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大D从 t2.5 s 到 t3.0 s 的过程中,摆球所受回复力逐渐减小解析:选 题图乙可知,单摆周期 T2 s,故 s,故 x8 t) 2A 正确;由 T2 可求得 l1.0 m,B 2、 正确;从 t2.5 s 到 t3.0 s 的过程中,位移小,故摆球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C 错误;摆球的回复力为重力沿圆弧切向的分力,可知回复力在 t2.5 s 到 t3.0 s 的过程中逐渐减小, D 正确。 2(2012四川高考)a、b 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光束从介质进入空气时,其折射光束如图 2 所示。 用 a、b 两束光()A先后照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在缝后屏上都能出现干涉条纹,由此确定光是横波B先后照射某金属,a 光照射时恰能逸出光电子, b 光照射时也能逸出光电子 图 2C从同一介质以相同方向射向空气,其界面为平面,若 b 光不能进入空气,则 a 光也不能进入空气D从同一介质以相同方向 3、射向空气,其界面为平面, a 光的反射角比 b 光的反射角大解析:选 C根据题图可知,此介质对 a 光的折射率大于对 b 光的折射率,即 na波和纵波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生双缝干涉现象,故 A 选项错误;根据 nab,由于 a 光刚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即 a 光的频率等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又 ab,则 b 光不能使该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 B 选项错误;根据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与频率的关系 可得 b,当 a、b 光从同一介质以相同的方向(入射角相同) 射入1界面为平面,若 b 光发生全反射,说明入射角大于或等于 b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则入射角一定大于 a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即 a 4、 光也不能进入空气,故 C 选项正确;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则 a、b 光从同一介质以相同的方向(入射角相同)射入空气,其界面为平面, a 光的反射角等于 b 光的反射角,故 D 选项错误。 3(2012天津高考)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 时刻的波形如图 3 所示, M 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该波的传播速度为 40 m/s,则 t s 时( )140A质点 M 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一定为负值 图 3B质点 M 的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同C质点 M 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相同D质点 M 的加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解析:选 波形图可知,波长为 5、 4 m,波动周期为 T/v0.1 s。 根据题图,t0 时刻,质点 M 向上运动,在 t sT/4 时,质点 M 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正值,其速140度方向沿 y 轴负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选项 A、B 错误;质点 M 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沿y 轴负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选项 C 正确;质点 M 的加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选项 D 正确。 4(2012浙江调研)为了表演 “隐形的大头针”节目,某同学在半径为 r 的圆形软木片中心垂直插入一枚大头针,并将其放入盛有水的碗中,如图 4 所示。 已知水的折射率为 ,为了保证表演成功(在水43面上看不到大头针),大头针末端离水面的最大距离 h 为 6、()A. r B. r 图 473 43C. r D. 77解析:选 A当大头针末端发出的光线射到圆形软木片边缘时的入射角恰好等于临界角 C 时,大头针末端离水面的距离 h 最大,此时有:C , ,解得 h1n A 正确。 735(2012南通调研)(1) 以下是有关波动和相对论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有_。 A光速不变原理是: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B两列波相叠加产生干涉现象,则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交替变化C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D夜视仪器能在较冷的背景上探测出较热物体的红外辐射(2)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折射率为 的某种介质,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3为_。 真空中 7、的光速为 c,则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_。 (3)将一劲度系数为 k 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下端系上质量为 m 的物块,将物块向下拉离平衡位置后松开,物块上下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周期恰好等于以物块平衡时弹簧的伸长量为摆长的单摆周期。 请由单摆周期公式推算出物块做简谐运动的周期 T。 解析:(1)两列波相叠加产生干涉现象,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是固定的,B 错误,其余选项均正确。 (2)由图可知,90, n,解得 60。 由 n 可知, c。 3(3)平衡时,kl摆的周期 T2 ,解得 T2。 lg 1)2)60 c(3)233 2012江苏高考)(1) 如图 5 所示,白炽灯的右侧依次放置偏振片 P 和 Q 8、,A 点位于P、Q 之间,B 点位于 Q 右侧。 旋转偏振片 P,A、B 两点光的强度变化情况是_。 图 5AA、B 均不变 BA、B 均有变化CA 不变,B 有变化 DA 有变化,B 不变(2)“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两个大头针 A、B,在另一侧再竖直插两个大头针 C、D,在插入第四个大头针 D 时,要使它_。 图 6 是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痕迹,其中直线 a、a是描在纸上的玻璃砖的两个边。 根据该图可算得玻璃砖的折射率 n_。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 6(3)地震时,震源会同时产生两种波,一种是传播速度约为 3.5 km/s 的 S 波,另一种是传播速度约为 7.0 9、 km/s 的 P 波。 一次地震发生时,某地震监测点记录到首次到达的 P 波比首次到达的 S 波早 3 定地震波沿直线传播,震源的振动周期为 1.2 s,求震源与监测点之间的距离 x 和 S 波的波长。 解析:(1)因白炽灯发出的光为自然光,含各个方向的偏振光,且各个方向的偏振光的强度都相同,偏振片 P 和 Q 都只允许特定方向的偏振光通过,不管偏振片 P 旋转到任何位置都有光线通过,而且强度不变,所以 A 点的光的强度不变,当自然光通过偏振片 P 后变为偏振光,再通过偏振片 Q,旋转偏振片 P,当偏振片 P 和 Q 允许通过的方向相同,则 偏振片 P 和 Q 允许通过的方向垂直时, B 点最 10、暗,所以 B 点光的强度会发生变化。 所以只有 C 正确。 (2)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是利用大头针得到进入玻璃的入射光线,在另一侧插入大头针挡住前面的 A、B 的像来确定 C,同样插入大头针 D 挡住 C 及 A、B 的像,C 和 D 确定了出射光线,利用入射点和出射点的连线来确定折射光线,作出法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 1和折射角 2,从而利用折射定律 n 确定玻璃的折射率。 12(3)设 P 波的传播时间为 t,则 xv Pt,xv S(tt )解得 x t,代入数据得 x1 260 km。 v 得 4.2 案:(1)C(2) 挡住 C 及 A、B 的像算对)(3)1 260 .2 2012苏北四市 11、一模)(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X 射线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高B用同一装置观察光的双缝干涉现象,蓝光的相邻条纹间距比红光的小C根据狭义相对论,地面上的人看到高速运行的列车比静止时变短且矮D做简谐运动的单摆摆长增大为原来的 2 倍,其周期也增大为原来的 2 倍(2)一列简谐横波在 t0 时的波形图如图 7 所示。 介质中 x3 m 处的质点 P 沿 y 轴方向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y5t ) 此波沿 x 轴_(选填“正”或“负”) 方向传播,传播速度为_ m/s。 图 7(3)如图 8 所示,折射率 n 的半圆形玻璃砖置于光屏 平面 距离为 h10 束单色光沿图示方向射向圆心 O,经玻璃砖后 12、射到光屏上的 O点。 现使玻璃砖绕圆心 O 点顺时针转动,光屏上的光点将向哪个方向移动。 光点离 O点最远是多少。 图 8解析:(1)运动的列车变短了但不变矮,C 错误,由 T2 知,l 增为原来的 2 倍, 变为原来的 倍,D 错误;由 x , 蓝 红 知,B 正确;X 射线的频率比无线电2 正确。 (2)由 P 的振动位移表达式 y5t) 知,t 0 时,P 沿y 方向振动,此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由 5 得, T0.4 s,则 v m/s10 m/s。 2T T )光屏上的光点将向右移动。 如图所示,设玻璃砖转过 角时光点离 O点最远,记此时光点位置为 O,此时光线在玻璃砖的平面上恰好发生全反射, 13、临界角为 C。 由折射定律有。 1反射的临界角 C45 ,光点 O到 O的距离 h10 答案:(1) (2)负10(3)向右10 2012山东高考)(1) 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t 0 时刻的波形如图 9 所示,介质中质点 P、Q 分别位于 x2 m、x4 m 处。 从 t0 时刻开始计时,当 t15 s 时质点 Q 刚好第 4 次到达波峰。 求波速。 图 9写出质点 P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不要求推导过程)。 (2)如图 10 所示,一玻璃球体的半径为 R,O 为球心,直径。 来自 B 点的光线 M 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 一光线 点发生全反射。 已知 30,求玻璃的折射率。 球心 O 到 距离。 图 10解析:(2)设简谐横波的波速为 v,波长为 ,周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