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三维物理 通用版 高考必考的三大题型 巧解选择题的八大妙招内容摘要:

1、第 1 讲 巧解选择题的八大妙招题型特点选择题是各种形式的考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题型。 主要用于考查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认识、判断、辨析、理解和应用等。 对于提高考查知识的覆盖面,鉴别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的能力上,有其独到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解答选择题的 3 步骤 解答好选择题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要对基本物理方法和技巧熟练掌握。 解答时要根据具体题意准确、熟练地应用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解答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仔细审题,抓住题干和选项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物理含义,找出物理过程的临界状态、临界条件。 还要注意题目要求选择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 2、“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第二步:每一个选项都要认真研究,做出正确判断。 当某一选项不能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要错选。 第三步:检查答案是否合理,与题意是否相符。 二、解答选择题的 8 方法 方法一比较排除法示例 (2012 海南高考) 如图 211,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 定在水平地面上,和 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 和 ,且。 一初速度为 小物块沿斜面 上运动,经时间 到达顶点 b 时,速度刚好为零;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 滑。 在小物块从 a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可 图211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 v 与时间 t 的关系的图象是()图 212方法应用因斜面有摩擦,由能量守恒可知,物块在 3、c 点的动能小于初动能,即 错误;斜面 长度小于斜面 长度,B 错误;C 正确。 心得体会解答本题时,抓住“斜面粗糙”和“加速度大小不同”的特点,利用排除法很快便得出答案。 方法二特值代入法示例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 x 所用的时间为 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 x 所用的时间为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t2xt2. t2xt2方法应用考虑匀加速的特例情况 a0,即匀速,应有 t1t 2,可以排除 C、D。 再考虑初速度为零的特例,取 s,则 1) s,代入 A 或 B 演算,只有 A 项满足加2速度为常数 a2x,故答案为 A 项。 心得体会本题若应用匀变速运动规律直接推导会非常繁琐, 4、但巧妙运用特值代入法,可以快速找出正确答案。 这种方法在解决通解表达式问题时很有效。 方法三极限思维法示例 如图 213 所示,轻细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 m 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轻质圆环上,圆环套在粗糙水平杆 ,现用水平力 F 拉绳上一点,使物体处于图中实线位置,此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然后改变 F 的大小使其缓慢下降到图中虚线位置,圆环仍在原来的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水平拉力 F、环与杆的摩 图 213擦力 F 摩 和环对杆的压力 变化情况是( )AF 逐渐增大,F 摩 保持不变, 渐增大BF 逐渐增大,F 摩 逐渐增大,F N 保持不变CF 逐渐减小,F 摩 逐渐增大,F N 逐渐 5、减小DF 逐渐减小,F 摩 逐渐减小, 持不变方法应用在物体缓慢下降的过程中,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不断减小,可把这种 减小状态推到无限小,即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0;此时系统仍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当 0 时, F0,F 摩 0。 所以可得出结论:在物体缓慢下降过程中, 摩 也随之减小,从而可判断出 D 选项正确。 心得体会极限思维法就是,在所涉及的变量不超出其取值范围的条件下,将某变量的变化抽象成无限大或无限小去思考的方法。 在一些特殊问题中如能巧妙地应用此方法,可使解题过程变得简捷。 方法四图象分析法示例 如图 214(a)所示,两平行正对的金属板 A、B 间加有如图(b)所示的交变电压 6、,一重力可忽略不计的带正电粒子被固定在两板的正中间 P 处。 若在 刻释放该粒子,粒子会时而向 A 板运动,时而向 B 板运动,并最终打在 A 板上。 则 能属于的时间段是()图 214A0 B. 4 DT 法应用以向 B 板运动为正方向,分别作出 P 从0、T/4 、T/2 时刻释放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 215 所示,则由图象可看出,若 0 或 TT/8,粒子在一个周期内正向位移大,即最终打到 B 板;若T/2T/4,粒子在一周期内负向位移大,且中间有往返运动,最终打到 A 板。 故 B 项正确。 心得体会此题由于运动过程较复杂,若用常规方法分析让人纠结,而巧用 v t 图象分析法则可轻松化解难题。 用 7、 vt 图象来分析带电粒子在周期交变电场中的单向或往复运动,一般都很奏效。 方法五单位判断法示例 某个由导电介质制成的电阻截面如图 216 所示,导电介质的电阻率为 ,制成内外半径分别为 a 和 b 的半球壳层形状 (图中阴影部分),半径为 a、电阻不计的球形电极被嵌入导电介质的球心成为一个引出电极,在导电介质的外层球壳上镀上一层电阻不计的金属膜成为另外一个电极,设该电阻的阻值为 R。 下面给出 R 的四个表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 R,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 图 216出判断。 根据你的判断,R 的合理表达式应为()AR BRb a2b a2 DRb a 8、 b a方法应用由电阻定律 R 可知,选项 C、D 单位不正确,再考虑 ba 时,R 应知 A 错误,B 正确。 心得体会某一物理量的表达通式直接应用现有知识可能无法推导,或很难直接得出结果,此时可结合单位换算,判断出哪些表达式是不合理的。 此类问题在近几年高考中多次出现。 方法六转换对象法示例 如图 217 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根条形磁铁,磁铁中央正上方用绝缘弹簧悬挂一水平直导线,并与磁铁垂直。 当直导线中通入图中所示方向的电流时,可以判断出()A弹簧的拉力增大,条形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减小B弹簧的拉力减小,条形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图 217C弹簧的拉力增大,条形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增大D弹簧的拉力减小 9、,条形磁铁对桌面的压力增大方法应用由左手定则可知磁铁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力竖直向下,故弹簧拉力增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导线对磁铁的反作用力竖直向上,减小了磁铁对地面的压力。 答案为 A。 心得体会本题直接对磁铁受力分析不好分析,转换对象,对通电导线受力分析,然后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得到磁铁的受力情况。 方法七反证举例法示例 关于静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带电B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一定为零C同一电场线上的各点,电势一定相等D负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时,电势能一定增加方法应用带电物体的电势可以为零,比如接地的导体,可以带电,取大地电势为零,则此导体的电势为零,A 错;电场强度和电 10、势没有必然的联系,场强为零的地方,电势可以为零,也可以不为零,如两正点电荷连线中点处的场强为零,但电势不一定为零,B 错; 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 C 错;负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则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一定增加,D 对。 心得体会若选项中带有“可能” 、 “可以”等不确定词语,只要能举出一个特殊例子证明它正确,就可以肯定这个选项是正确的;若选项中带有“一定” 、 “不可能”等肯定词语,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驳倒这个选项,就可以排除此选项。 方法八逆向思维法示例 如图 218 所示,Q 是单匝金属线圈,一个螺线管,它的绕线方式没有画出,Q 的输出端 a、b 和 输入端 c、d 之间用导线相连,P 是在 下方水平放置的用细导线绕制的软弹簧线圈。 若在Q 所处的空间加上与环面垂直的变化磁场,发现在 间段内弹簧线圈处于收缩状态,则所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情况可能为图 219 中的() 图 218图 219方法应用由于在 簧线圈处于收缩状态,则在弹簧线圈中应有感应电流通过,选项 A、B 显然不对,因为 此时产生恒定电流。 因为线圈收缩,所以 产生的感应电流应增大,则在 Q 处所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增大,选项 D 正确。 心得体会Q 中的磁场发生变化是弹簧线圈收缩的原因,由“弹簧线圈收缩”这个结果去分析 Q 中 B 的变化规律,这就是 “逆向思维法”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得出结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