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与名师对话第一轮复习资料 质量检测3内容摘要:

1、质量检测( 三)(时间:90 分钟总分:11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1(2011眉山一诊)眉山文豪苏东坡的诗词流芳千古,在定风波中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其中“竹杖芒鞋轻胜马”揭示的物理规律是( )A人比马力量大,运动状态容易改变B人力量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C质量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D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答案008 北京奥运会取得了举世瞩 2、目的成功,某运动员(可看作质点) 参加跳板跳水比赛,起跳过程中,将运动员离开跳板时做为计时起点,其 vt 图象如图所示,则()At 1 时刻开始进入水面 Bt 2 时刻开始进入水面Ct 3 时刻已浮出水面 D. 0t 2 的时间内,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解析t 1时刻速度为零,说明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选项 A 错误;t 2时刻速度达到最大,开始进入水面,选项 B 正确;t 3时刻速度减小到零,说明运动员到达最低点,选项 C 错误;0t 2的时间内,运动员做竖直上抛运动,处于失重状态,选项 D 正确答案右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在粗糙斜面上以加速度 加速下滑( 斜面固定);当把物体的质量增加 3、m 时,加速度为 有一竖直向下且过重心的恒力 F 作用在物体上时,加速度变为 果 F则( )Aa 1a 2a 3 Ba 1a 2a 1a 2 D 对案右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质弹簧上放着质量为 2 物体 A,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一个质量为 3 物体 B 竖直向下轻放在 A 上的一瞬间,则 A 对 B 的压力大小为( 取 g10 m/s 2)( )A30 N B0 C15 N D12 N解析轻放 B 的瞬间,A 受的弹力、重力不变,它们的合力为零等效于 A 只受 整体有 mAm B)a,对 A 有 m 12 牛顿第三定律得 A 对 B 的压力 2 N.答案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车放在光滑的 4、水平面上,小车上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 的小球,M 水平向右拉小球,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 a 向右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 角,细线的拉力为 T;若用一力 F水平向左拉小车,使小球和车一起以加速度 a向左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也成 角,细线的拉力为 T)Aaa,T T Baa,TTCa a,TT解析对小球竖直方向上 T可推断 TT;水平方向上FT,F( mM )a,整理得 Ma,可推断 a a,所以答案为 B.答案2011南通二调)如图所示,在水平面和竖直墙壁之间放置质量为 m、高为 h 的木块 A 和质量为 M、半径为 R 的球 B,各接触面均光滑,木块 A 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 F 作用,系 5、统处于静止状态O 为 B 的球心, C 为 A、B 接触点,竖直方向夹角 60,则()A撤去 F 时,球 B 的加速度 B撤去 F 时,木块 A 的加速度 去 F 时,墙壁对球 B 的弹力 D若球 B 着地前瞬间速度为 v,则此时木块速度为解析本题考查共点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及机械能守恒撤去外力 F 前,设 B 对木块 A 的作用力为 A 木块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上 时, 的作用将向左加速运动,同时球 B 向下加速,处于失重状态,故对 A 木块的作用力 A 木块的加速度小于 ,选项 A 错误、 B 正确;撤去外力 F 时,A、以球 B 与墙壁之间作用力不可能为零,选项 C 错误;撤去外力 F 6、后,A、B 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 Mg(hR 化简可知选项 D 正确12 12 2A答案验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15 分)13(5 分)(2011南通质检)“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主要的步骤有:( )A将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长木板上;B打开夹子,让两个小车同时从静止开始运动,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夹上夹子,让它们同时停下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个小车在这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大小;C分析所得到的两个小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与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的大小关系,从而得到质量相等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作用力大小的关系;D在小 7、车的后端也分别系上细绳,用一只夹子夹住这两根细绳;E在小车的前端分别系上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内分别放着数目不等的砝码,使砝码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分别用天平测出两个砝码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实验步骤,对于实验的一些常识,必须牢记于心,结合本实验的实验步骤,不难排列出正确的顺序答案10 分) 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这一物理规律. 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 如图所示) 、小车、计时器一个、刻度尺(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 不考虑摩擦力的影 8、响):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 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端 下所用的时间 t.用刻度尺测量 间的距离 s,则小车的加速度 a_.用刻度尺测量 对于 高度 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 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_.改变_,重复上述测量以 h 为横坐标,1/t 2 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 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以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2)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 相对于斜面底端 高度 进行(1)中的各项测量计算与作图时用(hh 0)代替 方案正确可行B方案的理论依据正 9、确,但利用所给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C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其中合理的意见是_解析(1)由于不考虑摩擦的影响,由 s a12 2题意可知:F 合 题意可知,要验证的是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为了说明问题,则需要多组数据,故要改变斜面倾角,重复上述实验(2)由于欲消除实验中的摩擦阻力,而斜面的倾角不同,所受摩擦力不同,应选 C.答案(1) 斜面倾角(或 h 的数值)(2)算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47 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10 分)(2 10、011南京一模)杂技演员在进行 “顶竿”表演时,使用了一根质量可忽略不计的长竹竿一质量为 40 演员自竿顶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竹竿底端时速度刚好为零已知杂技演员在下滑过程中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以向下的方向为速度的正方向)求:(1)在 01 s 时间内杂技演员的加速度大小;(2)长竹竿的长度;(3)在 01 s 时间内竹竿底部对下面顶竿人肩部的压力大小( 取 g10 m/s 2)解析(1)由图得 a 3 m/s 2)由图线包围的面积即为位移:x 33 m 4.5 )对演员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f280 ff 280 N答案(1)3 m/s 2(2)4.5 m(3)280 12 11、分)(2011四川内江市一模)减速带是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设施,通常安装在学校附近学生出入较多的公路上,当汽车到达减速带前都要减速,然后,低速通过减速带,从而保障汽车和行人的安全. 当汽车通过减速带时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两面对称的减速带截面的底面宽度为 d,高为 h,一辆质量为 m 可视为质点的汽车在减速带上上升时,在水平方向上可视为速度为 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可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1)汽车到达减速带顶端 A 时的速率为多少。 (2)在上升阶段,汽车对减速带的作用力多大。 解析(1)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匀速通过减速带的时间 t0车到达减速带顶端的时间 t据平均速度 02在竖 12、直方向的末速度 v 合 v 016)根据公式 h a8m ( g)8车对减速带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FFm( g)8案(1)v 0 (2)m( g)1 1612 分)(2011上海高考)如图,质量 m2 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 A 处,A、20 m用大小为 30 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 s 拉至 B 处( 已知0.8, g10 m/s 2)(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用大小为 30 N,与水平方向成 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 A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 B 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 t.解析(1)物体做匀加速运动L 0a 10 (m/s 2)22022由牛顿第二定律Ff021010 (N) 0210(2)解法一:设力 F 作用的最短时间为 t,相应的位移为 s,物体到达 B 处速度恰为 0,由动能定理(s s) 0s m)102030牛顿运动定律( maa g11.5 m/s 2F ms s)2 F 作用的最短时间为 t,小车先以大小为 a 的加速度匀加速 t 秒,撤去外力后,以大小为 a的加速度匀减速 t秒到达 B 处,速度恰为 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