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物理单元验收试题(11)选考3-4内容摘要:

1、2012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物理单元验收试题(11)【新人教】命题范围:选考 3为选择题,共 50 分;第卷为非选择题共 50 分。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分钟。 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 5 分,选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1劲度系数为 20N弹簧振子,它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在图中 A 点对应的时刻( )A振子所受的弹力大小为 05N ,方向指向 子的速度方向指向 x 轴的正方向C在 04s 内振子作了 175 次全振动D在 04s 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 03 2、5位移为 02一个质点做简谐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述正确的是 ( )A质点振动频率为 4 10 s 内质点经过的路程是 20 5 s 末,质点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Dt =15 s 和 t = 45 s 两时刻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都是 列简谐横波沿 x 轴正向传播,O 、 A、 B、 C、 D 为传播方向上的五个质点,相邻质点之间相隔 10m ,如图所示。 t= 0 时刻波源 O 点开始向 过 010s 它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而此时刻 B 质点开始从平衡位置开始向 y 轴正方向运动由此可以确定( )A这列波的波长为 8 0m,周期为 20纪教育网B这列波的波速为 20m/s,频率是 25 0 3、30s 末 D 质点刚开始振动D在 030s 末 D 质点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 9 个质点,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均为 L,如图(a)所示。 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 0 时到达质点 1,质点 1 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 t 第一次出现如图( b)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 ( )A周期为 t,波长为 8 期为 t,波长为 8 期为 t,波速为 t12D周期为 t,波速为5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色散现象的是 ( )A雨后美丽的彩虹B对着日光灯从夹紧的两铅笔的缝隙中看到的彩色条纹C阳光下肥皂泡膜上的彩色条纹D光通过三棱镜产生的彩色条纹6用包括红、绿、紫三种色 4、光的复色光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在所产生的干涉条纹中离中心条纹最近的干涉条纹是( )A红色条纹; B绿色条纹;C紫色条纹; D三种条纹中心条纹的距离相等7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一块平行平面玻璃砖,经折射分成两束单色光如 a、b 所示,已知 a 光的频率大于 b 光的频率,下列哪个光路图可能正确( )A B C ab b b 列简谐横波在 x 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a、b、c 为介质中的三个质点,a 正向上运动由此可知( )21 世纪教育网A该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Bc 正向上运动C该时刻以后,b 比 c 先到达平衡位置D该时刻以后,b 比 c 先到达离平衡位置最远处9一列横波在 x 轴上 5、传播,在 x0 与 x1 两点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中实线与虚线由此可以得出()A波长一定是 4 的周期一定是 4 的振幅一定是 2 的传播速度一定是 1 cm/纪教育网10如图所示为一列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在 t0 时的波形当 R 点在 t0 时的振动状态传到 S 点时,围内(含 P、R)有一些质点正在向 y 轴负方向运动,这些质点的 x 坐标取值范围是()A2 cmx4 B2 cmx 4 cmx3 D2 cmx3 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12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11 (6 分)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单摆 6、的摆角小于 5,完成 n 次全振动的时间为 t,用毫米刻度尺测得的摆线长为 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的直径为 d(1)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求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 g_(2)如图所示,摆球直径 d 的读数为_(3)实验中有个同学发现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下述原因中的_A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 来源:21 世纪教育网B单摆所用的摆球质量太大C把 n 次全振动的时间误作为( n1)次 全振动的时间D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12 (6 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要利用下述器材测定光在透明的有机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矩形有机玻璃条(长约 40 、秒表、平行 光光源、刻 7、度尺、三角板、木板、白纸和大头针已知真空中的光速是 c30010 8 m/s(1)上述器材中不需要的两种器材是_、_(2)如图所示是他们用插针法测得光通过有机玻璃条的光路图,在空气和有机玻璃的界面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作出法线 作 AN, BN他们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计算光速的公式是_21 世纪教育网21 世纪教育网三、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38 分。 解答时 应写出必要 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 分)如图所示为一简谐波在 t=0 时的波形图,介质中的质点 P 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y=t, 8、求该波的速度,并画出 t=03s 时的波形图(至少画出一个波长)。 14(13 分 )一列简谐横波由质点 A 向质点 B 传播。 已知 A、B 两点相距 4m,这列波的波长大于 2m 而小于 20m。 下图表示在波的传播过程中 A、B 两质点的振动图象。 求波的传播速度。 15(15 分)如图所示,一条通过透明球体球心的直线在真空中波长为 0=564B 平行于 向球体,B 为入射点,若出射光线 交点P 到球心 O 的距离是球半径的 倍,且与 成的角 =302(1)将光路补充完整,标明相应的入射角 i 和折射角 r;(2)求透明体的折射率。 21 世纪教育网参考答案1B 解析:由图可知 A 在 t 轴上方, 9、位移 x025以弹力 F5N ,即弹力大小为 5N,方向指向 x 轴负方向,选项 A 不正确;随着时间的延续,正向位移正在增大,即振子的速度方向指向 x 轴的正方向,选项 B 正确t0、t 4s 时刻振子的位移都是最大,且都在 t 轴的上方,在 04s 内完成两次全振动,选项 C 错误振幅为 05 04s 内振子通过的路程为 24A=4项 D 错误2析:由图象可知,振动周期为 4s, 故频率为 025 错误;在 10 s 内质点振动了 25 个周期,经过的路程是 10A20 正确;在 5 s 末,质点处于正向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C 正确;由图象可得振动方程是 t =1 5 s 和 10、 t = 45 s 带入公式解得 x= 正确。 )4 23析:由题意可知,t=T/4=010s,则 T=040s,f= 1/T =25设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d,则 2d=/4,=8d=8 0m ,v=/T=20m/s,于是,A 错,B 正确;点相距半个波长,则振动由波源传到 D 点需时间 2s,再经过10s, D 质点将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故 C 错,D 正确4析:由质点 1 到 3 之间的距离 2L= , 得波长 8 L;t=0 时刻,质点 1 开始4向下运动,说明 波的起振方向向下,根据波向右传播可知,t 时刻质点 9 向上运动,说明质点 9 已至少振动了半个周期,波的前沿已传至距质点 11、 9 之后半个波长处。 故t=T + ,得 T = t,则波速 v =。 选项 B、C 正确。 235析:雨后彩虹、光通过三棱镜后产生的彩色条纹均是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色散现象;选项 B 中的彩色条纹是单缝衍射现象;阳光下肥皂泡膜上的彩色条纹是薄膜干涉现象正确选项是 C 解析:双缝干涉现象中将在光屏上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条纹间距与光波长成正比,中心处应该是三种单色光的干涉中央明纹叠加,形成的复色光条纹,考虑到紫光波长最短,紫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最小,所以,靠中心条纹最近的应该是紫色条纹。 C 项正确。 A B A 解析:本题考查两面平行玻璃砖对光路的作用。 光线由空气射入玻璃时的入射角与由玻璃射入空气 12、的折射角相同,光线由空气射入玻璃时的折射角与由玻璃射入空气的入射角相同,因此射出玻璃的光线应与入射玻璃的光线相平行,C、D 错;玻璃对频率较大的 a 光线折射率大,a 光线的偏折程度大,A 正确。 8析:由波传播的规律知,该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A 项正确;质点 c 和质点 a 之间有一波谷,质点 c 振动方向与质点 a 振动方向相反,质点 c 向下运动,B 项错误 b 比 c 先到达平衡位置,C 项正确c 比 b 先到达偏离平衡位置的最远处,D 项错误9析:根据振动图象可知周期是 4 s,振幅是 2 、C 两项正确;由于波的周期性,不能确定波长,因此也无法确定波速,A 、D 两项错误10C 解析:首先将波向传播方向平移直到 R 的波形移到 S 点,此时可截取 P、R 之间的波形图如图,以便于研究此时 P、R 之间各质点的振动方向;然后再次使用 “平移法”,假设再经过一小段时间,那么波将再向右传播少许,如图中虚线波形,可以看出向下运动的质点坐标包括 2 x3 项正确11 (6 分)解析:结合单摆的周期公式 T2 ,其中 lL ,T 得 glg d2 2 d2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会使测量值偏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