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考点综述 力学公式及图象的综合运用内容摘要:
1、(多选)受水平外力 F 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其 线如图 1 所示,则 ()图 1A在 0 力 F 大小不断增大B在 力 F 为零C在 力 F 大小可能不断减小D在 力 F 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2如图 2 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直立在水平面上,下端固定在弹簧正上方有一个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 O,将弹簧压缩当弹簧被压缩了 块的速度减小到零从物块和弹簧接触开始到物块速度减小到零过程中,物块的加速度大小 a 随下降位移大小 x 变化的图象,可能是图中的()图 23如图 3 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 F 拉物体,在 F 从 0 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先静止后 2、又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 a 随外力 F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能计算出来的有 ()物体的质量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C在 F 为 10 N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D在 F 为 14 N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4一名学生为了体验超重和失重的感觉,从一楼乘电梯到十五楼,又从十五楼下到一楼,他的感觉是 ()A上楼时先超重,然后正常B上楼时先失重,然后正常,最后超重C下楼时先失重,然后正常D下楼时先失重,然后正常,最后超重5据报导“民航公司的一架客机,在正常航线上做水平飞行时,由于突然受到强大气流的作用,使飞机在 10 s 内下降高度达 1 700 m,造成众多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伤亡 3、事故” 如果只研究飞机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且假设这一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试分析:(1)乘客所系安全带必须提供相当于乘客体重几倍的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脱离坐椅。 (2)未系安全带的乘客相对于机舱将向什么方向运动。 最可能受到伤害的是人体的什么部位。 6如图 4 所示,一辆汽车 A 拉着装有集装箱的拖车 B,以速度 0 m/s 进入向下倾斜的直车道车道每 100 m 下降 2 m为使汽车速度在 s200 m 的距离内减到 0 m/s,驾驶员必须刹车假定刹车时地面的摩擦阻力是恒力,且该力的 70%作用于拖车 B,30%作用于汽车 的质量 000 的质量 000 重力加速度 g10 m/s D析(1)竖直方向 4、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a 34 m/s , F 刚脱离的条件为 ,所以 F2.4 人体重力的 ;(2)由于相对运动,人将向机舱顶部做加速运动,因而最可能被伤害的是头部答案(1)(2)见解析6解析汽车沿倾角斜车作匀减速运动,用 a 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有 v v 2 212 F 表示刹车时的阻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2) ( m2)a式中 210 2 2100设刹车过程中地面作用于汽车的阻力为 f,根据题意 f F30100方向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反;用 其方向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同,以汽车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式得(a ) m1(a )30100由式,代入数据得 80 80 N。河北省201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考点综述 力学公式及图象的综合运用
相关推荐
1、小翔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弹力 F 与伸长量l 的关系,由实验绘出 F 与l 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该弹簧劲度系数为 N/m。 答案:125解析:F 与l 的关系图线斜率等于弹簧劲度系数为 k=F/L=125N/m。 弹性限度内,伸长量 x 与弹力 F 成正比,即 F=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出它的劲度系数 k 的值。 下面表格是橡皮筋受到的拉力 F 与伸长量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2014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一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其中 19 题为单选, 1012题为多选)。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为零,该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B物体的动能不变,该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的速度越大,该物体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该物体的加速度一定越大2
1、如图 1 甲所示是电容器充、放电电路配合电流传感器,可以捕捉瞬间的电流变化,并通过计算机画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1 乙所示实验中选用直流 8 V 电压,电容器选用电解电容器先使单刀双掷开关 S 与 1 端相连,电源向电容器充电,这个过程可瞬间完成然后把单刀双掷开关 S 掷向 2 端,电容器通过电阻 R 放电,传感器将电流传入计算机,图象上显示出放电电流随时间变化的 I t
理解题意, 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 1:后排有 8 人,前排有 7 人。 预设 2:男生有 9 人,女生有 6 人。 预设 3:男生比女生多。 „„ 板书 知道了什么。 教师:为什么同一幅图片观察到得信息不一样呢。 (出示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谁能把你知道的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多请几个学生说) 还可以怎么说。 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么列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