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正裕发合成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精品内容摘要:

烘 干三 次涂 层贴 合烘 干冷 却剥 离 收 卷 成 品 革 后 处 理放离型纸离 型 纸循 环 使 用半 成 品 革 工艺流程说明 ( 1) 认真做好技术准备,组织有关人员熟识图纸,了解设计原则意图,及时与用户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流。 严格遵照并执行国家行业标准组织设计、生产。 ( 2)科学地安排生产工艺流程,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做到所有工作人员均按工艺流程、检验规范操作,有规可依,按章办事。 ( 3) 除由有资格的人员完成外,对具备资格的人员,进行设计、生产、检验等特殊工序进行过程的参数和产品等方面进行监控。 ( 4)辅助材料采用国家名牌厂家生产的产品,按规定进行严格 的入库检验、出库验证,确保成品质量。 ( 5)按规定对检验、生产设备进行校正、维护,以保证其过程能力。 ( 6) 在加工、调试和现场服务过程中,各工序间进行“自检”“互检”,检验人员严格进行“专检”,不合格的零件不进入下道工序,切实做好现场质量、安全、生产管理。 ( 7)严格进行出场检验,不允许一丝一毫的疏忽,争取彻底消灭故障隐患,并欢迎需方到公司参与出场验收。 二、设备方案 主要设备选型原则 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是技术先进、可靠和经济合理。 具体包括: ( 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应与选择的项目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工 艺技术方案相适应,满足项目的要求,可获得最大效益。 ( 2)适应产品品种和质量的要求。 ( 3)提高连续化、大型化程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 4)降低原材料、水、电、汽单耗,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 5)强调设备的可靠性、成熟性,保证生产和质量稳定。 不允许将不成熟或未经生产考验的设备用于建设方案设计。 ( 6)符合政府或专门机构发布的技术标准要求。 ( 7)在满足机械功能和生产过程的条件下,力求经济合理(含用料、制造、操作和维护保养)。 尽可能立足于国内。 ( 8)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之间相互配套。 设备方案 本项目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达到扩大生产能力的目的。 本项目设备选择装置设备运行情况,以安全可靠、通用匹配为原则,对项目的关键设备或国内技术不能完全达到工艺要求的设备可以考虑从国外进口。 主要设备见下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PU 湿式生产线 条 4 2 PU 干式生产线 条 4 3 印刷处理机 台 5 4 揉纹机 台 30 5 压花机 台 8 6 全自动喷浆干燥机 台 3 7 定型机 台 4 8 磨纹机 台 10 9 干揉机 台 20 10 干法搅拌机 台 10 11 真空脱泡机 台 8 12 真空搅拌机 台 8 13 烘干机 台 22 14 验布机 台 6 15 开布机 台 2 16 成品检验机 台 5 17 验纸机 台 6 18 试验设备仪器 台 3 19 检验设备仪器 台 3 20 DMF 三塔精制回收系统 套 1 21 DMF 喷淋吸收系统 套 1 22 总计 163 三、产品方案 产品方案的确定 本项目的产品方案为: PU 合成革: 1920 万米 /年 生产规模 根据市场调研,确定产品生产规模如下: 湿法 PU 合成革生产线 4 条 干法 PU 合成革生产线 4 条 四 、工程技术方案 设计要求 加工区道路应铺砌硬质路面,并有足够的排水系统,车间结构,设计安排,车间内壁及地面材料均要符合卫生要求。 生产流程中易交叉污染的工序要分隔,车间架空构件要便于清洗,生活区要与生产车间远隔,必须设有与车间人数相适应的更衣室、休息室、冲洗厕所和沐浴室。 车间布置的形式 车间的机器设备布置通常采用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按机器设备类型布置,即把同类型机器设备分别集中配置,有利于充分 发挥设备和工人的负荷。 但这种方式会增加工序间的联系和管理的复杂性,适合单件小批的生产类型。 另一种布置方式是按加工对象工艺过程的次序配置机器设备,形成一条封闭的生产线。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管理,适用于加工对象稳定且成批和大量生产的类型。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迅速变化和产品的不断更新,采用柔性生产线和大跨度、大柱距,不间隔的厂房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功能分区:生产区包括湿法车间 平方米 , 干法车间 平方米,后处理车间 平方米,其他辅助车间 平方米 ;仓储区包括桶装 库 320 平方米,成品库 平方米;生活区包括办公大楼 平方米 ,宿舍楼 平方米;绿化占地 12020 平方米。 生产车间设计 ( 1)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2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20;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202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0。 ( 2)设计标 高 本工程 177。 相对标高,标高单位为 m; 各层标高为建筑完成标高,屋面标高为结构面标高。 ( 3)建筑设计方案 拟 新建 的生产车间的建筑设计为体现 建筑陶瓷 制造行业的建筑特征,美化生产环境,满足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在设计中以技术先进、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为原则,并按使用性质,生产类别充分考虑建筑对洁净、噪音控制,采光、通风、日照、消防、卫生及其它特殊要求,在满足生产工艺同时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和标准,力求建成一个环境优美,又有时代特征的新颖的企业形象。 ① 拟 建 湿法车间 平方米 , 干法车间 平方米,后处理车间 平方米,其他辅助车间 平方米 ,均 为框架结构,为单层建筑,建筑物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属丙类,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一、二级,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6度。 生产车间平面设计中,物流经物流入口处经过。 缓冲进入相关的生产区内,交通防火疏散方面设置内走道及封闭处廊,其安全疏散宽度和疏散出口均满足防火规范要求。 为便于处理以及扩大室内空间,便于生产工艺调整,控制区采用 100 厚夹芯彩钢板隔墙,吊顶采用轻钢龙骨 50 厚夹芯彩钢板吊顶,墙柱面采用高档涂料墙面,按生产使用要求洁净区墙面,非洁净区墙面与顶棚交角处做 R≥ 50 圆弧,室内装修均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及 PVC 板吊板,中等装修标准。 门窗材料外墙门窗均采用铝合金或塑钢,室内洁净区双层或单层铝合金、塑钢等新型材料密闭固定窗,彩钢板门,外装修墙面采用白色外墙面砖局部彩色面砖。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混凝土强度为 C30。 上部结构:采用轻钢结构。 ② 拟建 桶装库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为钢筋砼排架结构。 围手结构为砖墙。 建筑耐火等级:一级。 车间火灾危险性属甲类。 ③ 办公 大 楼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为三层混合结构。 建筑耐火等级:二级。 火灾危险性属乙类。 ④ 成品库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为排架结构,轻钢屋架。 虽护结构为砖墙。 建筑耐爆火等级:二级。 火灾危险性属乙类。 ⑤ 宿舍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为 三 层混合结构。 建筑耐 火等级:二级。 火灾危险性属乙类。 ⑥ 门卫休息室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为 砖混 结构。 火灾危险性属乙类。 ⑦ 锅炉房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为砖混结构。 火灾危险性属乙类。 ⑧ 厕所、五金库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为砖混结构。 火灾危险性属乙类。 ( 4)消防系统 消防系统最大的设计特 点可以用 “ 立足自救,安全保险 ”这八个 字 来概括。 设计中,消防系统所有阀门都设有状态显示装置。 不仅消火栓,喷淋系统的阀门设置,而且生活给水系统中与消防相关的阀门也都设置了状态显示装置 ,并配置湿式报警阀系统。 这样整个 建筑物 内涉及有关的所有阀门状态都在消防中心内显示、监测, 从而保证消防安全。 室内消火栓管道。 国内规范要求环状布置,但一般设计仅采用竖向环状布置 ,以保证消防供水的安全可靠。 在整个 消火栓系统 的最不利点处 设 实验消火栓,以检测消防水压是否足够。 消防水源由 县 供水管网 供给。 ( 5)通风及空调 ① 室外气象 参数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 35℃;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相对湿度 80%; 冬季空气调节室外相对温度 5℃; 冬季空气调节室外相对湿度 77%。 ② 通风除尘 各生产车间、 成品库 、 办公 大 楼、宿舍楼 等房间或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热、产湿、产尘、产生异味气体时,均应设置排风或除尘等措施。 排风系统风管、风机均采用玻璃钢制,控制区排风系统在排风管道上设止回阀,防止室外气体倒灌。 ( 二 ) 辅助工程 给水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规定,根据《 宿州 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供水水源为 镇 自来水。 给水管 道的布置遵照国家规范《室外给水工程设计规范》( GBJl386) 中的城市管道综合设计要求。 同时遵照以下规定:南北向布设于路西,东西向布设于路北。 供水管网系统采用生活 — 生产 — 消防统一的供水管网系统,规划配水管道管径为DN200DN400,采用球墨铸铁管。 承担消防任务的给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不小于 100mm,室外消火栓采用地式双开口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 120m。 给水干管、分配管均用铸铁清水管、胶圈接口。 铸铁管内壁喷涂水泥砂浆,外壁刷冷底子油一道,石油沥清两道。 排水 雨水: 为保证雨水排放畅通及便于以后运行 维护,规划在各干道下埋设雨水干管,在支路及工业厂区道路下埋设雨水支管。 路面雨水通过雨水口直接进入雨水干管,工厂区内雨水通过支管进入干管。 进入干管的雨水按照就近排放的原则排入 附近河流。 雨水管道采用 DN200、 DN400 钢筋混凝土圆管。 污水: 污水量按供水量 的折污系数计算,接入的 镇 污水干管,汇入 镇 污水处理厂。 项目区 内污水管道采用 DN200 钢筋混凝土圆管。 电力 供电电源利 用 项目 区 变电所接入 10KV 电力线构成双回路供电。 建一个 630KVA 的配电站。 供电网络规划: 项目区 内电网采用环状、枝状相结合的方式布 设,主干线联成环网,支线呈枝状布置。 10kV 电力线均采用电缆沟暗敷设方式,埋在道路的人行道下,与电信线分侧敷设,埋深一般不小于 米。 10kV 电缆主干线采用 YJ22300型铜芯交联电缆,支线采用 YJ2218 YJ22— 150 型铜芯交联电缆或高一线号铝芯电缆。 消防 ( 1) 设计原则与目标 原则: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消防实力和消防保障能力达到 项目区 规定水平。 ( 2) 消防设施与给水 消防给水管网:消防给水给合 项目 区 供水管网,消防栓的布置应满足消防规范需要,每 120 米一个的标准设置, 每个消火栓含一个 DN100 出口和两个 DN65 出口。 消防 建设与 项目 区道路,给水管道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步建设 , 一步到位。 连接 消防栓 的 给水管网最小管径不小于 100 毫米,最不利点的消防栓压力不小于 帕斯卡,流量不少于 40 升 /秒,提高供水保证率。 第 七 章 环境影响评价 一、厂址环境条件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 萧县白土镇 ,该厂址环境条件良好 ,交通便捷 ,基础设施完善。 自然环境。 该地区为 暖温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基本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对“二类地区”的要求;地下水 水质优良,水量丰富,无腐蚀性;土质物理性能好。 生态环境。 厂址所在的 项目区 规划合理,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 厂址所在地民风淳厚,当地群众勤劳善良。 二、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 1)粉尘:在前期平整场地产生开挖土方、填平低地影响及建筑物垃圾外运、工料进场中产生的影响,主要是产生局部扬尘污染。 ( 2)噪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施工噪声(机械、交通噪声)。 ( 3)固体废弃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 4)废水:施工排水影响及施工人员生活废水。 营 运期 ( 1)废气:主要为 锅炉 房 产生的 废气。 ( 2)废水:拟建项目废水来源主要为清洗废水、生活污水、冲洗水等。 ( 3)噪声:主要是生产设备噪声。 ( 4)固体废弃物:主要为 报 废 无纺布 、 废机油、包装材料、职工生活及保洁垃圾。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设计依据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2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199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 GB123482020); 设计采用的标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