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内容摘要:
象。 声音多次反射 小资料: •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 , 有时又听不见呢。 •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 •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 ,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原声 回声 如果不到 , 则回声跟原声混合在一起 , 使原声加强。 要能区别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 , 你至少要离高墙多远。 解:要区别出原声和回声,两者时间必须间隔 t= 空气中的声速可取 v= 340m/s 2vts =2= = 17m 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 , 可以 测量距离 . 习题 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 钟声传到海底 , 再反射回海面 , 共经过 , 求海的深度。 设海水中的声速约为1500m/s。 已知: v = 1500m/s 2 = = 求: s . 解: s= v t = 1500m/s = 1875m 答:海的深度是 1875m。 复 习 题 汽车以 15m /s 的速度向对面高山驶去 , 在司机鸣笛后 4s听到了回声 , 求听到回声时 , 汽车距高山多远。 (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40m/s ) 解: s1= v声 t = 340m/s 4s = 1360m s2= v车 t = 15m/s 4s = 60m 汽车到高山的距离 BC= 2ss 21-26 0 mm1 3 6 0 -= = 650m 答:听到回声时 , 汽车距高山 650m。 声的利用 声能够传递信息 应用: 声呐 (回声 测距与导航 ), B超,金属探伤等 声能够传递能量 应用: 清洗、排石等 二、声音的传播 、 、 中传播。 介质,真空中 传播声音。 一、声音的产生 1. 声音产生的原因: :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气体、固体、液体 都可以作为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 物体振动 气体 固体 液体 需要 不能 这些乐器是靠什么振动发声的呢。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体现出哪些有关声音的科学知识。 ①在鼓面上放些纸屑,敲鼓时观察到纸屑在跳动同时听见了鼓声。 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物体振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声源,空气能传播声音。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敲击音叉后,会产生什么现象。 音叉振动了;乒乓球被弹开。 结论:音叉振动产生声音 用手指按停音叉后,会产生什么现象。 音叉停止振动了;乒乓球又回到竖直的位置。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加大力度 敲击音叉后,会产生什么现象。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习题 1.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 , 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 , 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 这是什么缘故。 答:因为声音沿着铁管传播的速度快 , 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慢 ,乙同学听到的两下响声 , 一声是先从铁管中传来的 , 另一声是再从空气中传来的。 2. 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相关推荐
1结合文中两个人的生活道路简要谈谈你打算如何寻找自己人生的立足点,开创全新的人生。 (二) 生死攸关的烛光 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 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 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⑫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 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方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最后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四十七)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高考常考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1(2012天津高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B由玻尔理论知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光子C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紫外线良好的穿透能力D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小于该原子核的质量2(2012吉林二模)目前,在居家装修中
实验 51】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下表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 122页氢气的物理性质,学生概括,教师总结。 完成课本 123 页“长项 目 观察现象 性质推测 用 氢气流蘸肥皂液吹气泡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 通常无色、无味、气体 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极难溶于水 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话短说”。 [板 书 ]一 .氢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气味、气态。 标准状况下密度:。 极难溶于水。 ,
观察者就觉得汽车在运动; (2) 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觉得乘客不动。 (3) 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观察者往往习惯于以汽车为参照物,相对于汽车,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与汽车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观察者就觉得行人和自行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让学生看课本第 29页图 — 3。 问 题
赖曼资料光世昌老师搜集整理 山西省昔阳县中学校一、生平简介赖曼(18741954)是美国物理学家。 1874 年 11 月 23 日诞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 于 1893 年进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1897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17 年离开哈佛大学出去进修。 1919 年前往英国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两年。 1921 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数学和自然哲学教授。 从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