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声的利用练习题a内容摘要:
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泡产生振动,因此又会发出声音; 故选 A. 点评: 此题结合人耳听到声音的实例,考查利用声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要学以致用. 7.( 2020•荆门)魔术师表演 “会跳舞的火焰 ”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 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 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 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 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 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与能量。 1558533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能传递能量. 解答: 解:当魔术师敲响小鼓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声音能传递能量,使蜡烛火焰跳动.故 AC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是 由振动产生,以及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了解和掌握. 8.( 2020•烟台)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波只能传递信息 C. 音调和响度完全相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也完全相同 D. 在空屋子里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要大些,是因为声音反射的结果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色;声与信息。 1558533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解决此题要掌握: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音的波形由声音的特征决定,即由响度、音调和音色决定;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声音越强,响度越大. 解答: 解: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原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原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音色不同,波形也不同,原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声波由于波长较大、频率较小,所以被介质阻挡后能返回,也就是所谓的反射,可以增大声 音的响度,声音会感觉听到的声音大些,原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有关问题,要结合相关的声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情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说明液体能传声 B. 乙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丙实验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D. 丁图中马路边的隔音板阻隔噪声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 1558533 分析: A、从声音的传播上入手分析. B、从声音的产生上入手分析. C、声音可以 传递能量;声音也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D、从阻断噪声的途径来入手分析. 解答: 解: A、在水中敲击石块可以听到声音,说明液体也可以传声; B、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发出声音,说明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蜡烛放在录音机的喇叭旁,蜡烛会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马路边的隔音板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故选 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一道基础题. 10.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间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A.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 空气能够传声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能量。 1558533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说明经空气传递来的声音具有能量,也能够传递能量,但是不能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解答: 解:敲击右边的音叉的时候,音叉振动发声,声音由空气传到左边音叉,左边音叉振动把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能够传到能量、以及空气能够传声.但不能说明声 音能传递信息.故 A、 B、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以及传播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是中招的热点. 11.向平静的水面投入一颗小石子,听见 “咚 ”的一声响,并看见水面荡起了一圈圈的波纹,水中的小鱼立即向四周逃去.关于以上现象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液体也可以振动发声 B.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 水面荡起的波纹说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D.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信息。 1558533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 3)水以水波的形式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解答: 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液体也能振动发声.不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可以传声,不合题意. C、水面荡起的波纹说明水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符合题意.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不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此题考查了有关声音的一些基本知识,是一道基础题.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及来源;声与信息。 1558533 专题: 应用题;实验题;定性思想。 分析: 声音是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手机能够发射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递.自动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控噪声污染的.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 解: A、敲击编钟,编钟振动而发出声音,能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真空不能 传递声音,真空罩中的手机能接收信号,说明手机发射的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自动噪声监测仪可以用来监控噪声污染.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利用 B 型超声波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的监控及声音的利用等物理知识,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真空传波不传声. 13.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 也可以发出声音 B.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 市区内某些路段 “禁鸣喇叭 ”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音 D.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 “结石 ”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考点: 声音的产生;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 155853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没有振动就不会有声音;人们利用发声体的固有属性﹣﹣音色来判断发声体的种类; “禁止鸣笛 ”是从阻止噪声产生的角度控制噪声的;声波具有能量可以利用声波能量来治病. 解答: 解: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故 A错; B、 “闻其声而知其人 ”是根据音色判断出来的,故 B 错; C、 “禁鸣喇叭 ”是从防止噪声产生角度控制噪声的,故 C 错; D、超声波具有较高能量,超声波粉碎 “结石 ”就是利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 该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特性、噪声的控制和声音的利用等多个声现象有关的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综合试题. 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 敲锣时 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用手奋力挥动却听不到声音,说明人手振动发出的是超声波 D.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 “小石头 ”,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考点: 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1558533 专题: 学科综合题。 分析: ( 1)水花被溅起的原因是音叉在振动,这是一种转换思想; (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有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 ( 3)每秒振动小于 20 次叫次声波,每秒振动大于 20200 次叫超声波; ( 4)声传递能量体 现在清洗、切削、振动等现象. 解答: 解: A、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引起水花四溅,故 A正确; B、用力敲时振幅大,所以响度大,影响的不是音调,故 B 不正确; C、手挥动时每秒小于 20 次,应是次声波,故 C 不正确; D、声波传递的能量使体内结石振碎,这是声传递能量,故 D 不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1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B. 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声音, 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 C.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大 D. 礼堂的四周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考点: 声音的产生;回声;音调;响度。 1558533 分析: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 B、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因素;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D、由于礼堂的面积比较大,声音从主席台传出后遇到墙壁再反射回来的时候,用 的时间较长,回声和原声间隔的时间较长的话,人耳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这样观众就可以听到两个声音,影响听众的收听效果. 解答: 解: 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由于人的听觉。23声的利用练习题a
相关推荐
二碘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 5 B. +2 C. +3 D. +5 15. “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 下列叙述不科学的是( ) A.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 B.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 C.加碘食盐的 “ 碘 ” 是指碘元素 D.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 CO2中混有的少量 CO,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点燃混合气体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通入水
的敬畏规则 ,外化于行 ,五年的时间,北京教会了我很多,这是血液里的,也是本能。 ” 2017 年 3 月 17 日 1 点半,南昌一家 4S 店的销售员许诺发了一条朋友圈,几个小时钱他刚刚从一辆着火的小轿车里拽出了三个人。 材料中许诺救人的行为 ( ) 10.“阳光跟帖”行动是由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主办,国家网信办和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支持的项目,旨在倡导广大网民理性评论、壮大跟帖评论正能量
生理盐水 肥皂水 石灰水 化学试题卷 第 4 页 (共 8 页) 5个原子核 氢 元素 的 质量分数最大 的相对分子质量 277g 19.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 t1℃升温到 t2℃,仍是饱和溶液 C. t2℃时,在 100g 水中放入 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D. t1℃时,甲和乙各 30g
次声的 危害 核爆炸 导弹发射 次声 火山 地震 风暴与海啸 次声 二、响度 声音的 强弱 叫做响度。 物体在振动时离原来位置的 最大距离 叫振幅。 响度与 振幅 和 距离 有关 易混淆点提醒 响度不同于音调,它是指声音的 大小 响度还与 距发声体的远近 及 声音是否分散 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声音越集中,那么声音损失就越少,响度就越大。 课堂小练习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而当我们把时间间隔取位移间隔取得越短时,越能更准确地描述在这一小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这就是瞬时速度。 师:在质点从 t 到 t+△ 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x/t△中,△ t 取值非常非常小时 ,这个值就可以认为是质点在时刻,的瞬时速度. (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