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教案内容摘要:

远也不能原谅自己”。 这位母亲是生活的强者,她有一种风骨,一种品味.一种神圣的母爱所支撑的耐心。 她不动声色地把一大堆关怀和体贴挥霍在你面前,你心中。 要你承受,这细微。 偷偷摸摸地吞嚼你的五脏六腑,总有一天你会蓦然觉得无地自容。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向缺乏心存感激的心态。 我们的互动 互助欣慰多数人都认为是应该这么做的。 人际关系中任何一个举动,比如文中的母亲的付出,她可做可不做,也就是说可以付给你,也可以付给别人。 做了就是一种支付。 我们应该学会这种谦让为人的品质。 思考: 同学们,读了这篇散文,我们都很有感触,母亲是天底下最神圣的一个称呼。 母爱也是人间一个永恒的话题。 请你用一句名言、一首诗歌、一副画、一曲歌,来表达对母亲浓浓的爱吧。 五、板书设计 早训、催上早学 严厉 重罚、舔病眼 慈爱 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 仁慈、温和 感谢 受气,忍耐、悲哭 气量大、性子好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问 刚气,不受人格侮辱 16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亲情,激起了心灵的共鸣,使他们对关心家庭,关心父母有了新的认识。 从而激发了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了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形成了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3.我的第一本书 课型: 自读课文 教 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 过程与方法目标: 3. 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 4. 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5.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 6. 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1.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 入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 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出示课题、作者 二、课前热身 1. 了解作者; 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7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小组内分工合作,定时完成,做在作业本上,当堂订正。 抽一人即可,要留足时间。 三、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悟。 1. 学 生复述 “ 第一本书 ” 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划分文章的结构。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 (二)再读课文,揣摩、理解研讨课文内容。 (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 还可以作怎 样的理解。 (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我的第一本书”的。 ( 3) 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 生惟一的一本书” ? 再读课文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 4) “ 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 明确: ( 1)“我的第一本书 ”,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 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 2)作者追忆 “ 第一本书 ” 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真爱的感情追忆 “ 第一本书 ” 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 ( 3)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 4)我的第一本书对 “ 我 ” 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尽量活跃课堂气氛。 18 (三)、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 了乐趣和知识。 )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 这部分先抽一学生回答,然后视情况适当点拨。 四、深入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这算得什么“出息”呢。 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五、小结与拓展 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 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六、布置作业 本课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后记: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感悟。 4.列夫托尔斯泰 生命中 父子情 最初的快乐 同学情 与梦幻 童年乐趣 19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课文后面“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体会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学习运用比喻和夸张的 修辞手法。 3.学习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阅读和品味语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2.通过自己探究和教师点拨,理解本文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以及欲扬先抑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 髭 . (zī) 长 髯 . (r225。 n)鬈 . (qu225。 n)发 黝 . (yǒu)黑 滞 . (zh236。 )留 愚 钝 . (d249。 n)禁 锢 . (g249。 ) 轩 . (xuān)昂 犀 . (xī)利 侏 儒 . (r) 酒 肆 . (s236。 ) 尴尬 . . (gāng224。 )锃 . (z226。 ng)亮甲 胄 . (zh238。 u)粲 . (c224。 n)然 盎 . (224。 ng)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20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 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 入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 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 (1881~ 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 (月光小巷 、 看不见的珍藏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象棋的故事 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 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 ?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四、学习课文 (一 )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21 明确: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 描绘的: “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 “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 “„„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二 )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1.托尔斯 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 „„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五、小结 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六、布置作业 22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七、 作业设计 1. 辨字组词。 滞 ( ) 钝 ( ) 锢 ( ) 尴 ( ) 带 ( ) 纯 ( ) 涸 ( ) 滥 ( ) 2. 改正错别字。 粗制烂造 鹤立鸡群 正经危坐 诚皇诚恐 无可置凝 郁郁寡欢 引人注目 藏污纳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黝黑、禁锢、尴尬、炽热、轩昂、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 二、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 了解他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1828~ 1910), 19 世 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 《安娜卡列尼娜》、《 战争与和平 》、《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 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战争与和平 》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 《 安娜 卡列尼娜 》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 复活 》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 19 世纪最初 15 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 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 1812 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23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 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托尔斯泰人格的美及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人。 三、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 份幸福”,这是否矛盾 ?你怎样理解作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