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5高考物理(广东版)课时作业 12.3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内容摘要: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实验与探究第 3 课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多选)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的依据是()A将油膜看成单分子油膜B不考虑各油分子间的间隙C考虑了各油分子间的间隙D将油膜分子看成球形解析:此实验的原理是将一滴油酸(体积为 V),滴入水中使之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成为一个个单层排列的球形体显然,球形体的直径即为单分子油膜的厚度答案:双选) 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 )A油酸未完全散开B油酸中含有大量酒精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D求每滴油酸体积时,1 溶液的滴数多记了 10 滴解析 2、:油酸未完全散开,其厚度就可能是分子直径的成千上万倍;而油酸中含有的酒精会溶于水,并很快挥发,不影响分子直径的大小;C 项中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会使油膜面积的测量值减小,D 项中会使一滴溶液体积的测量值减小答案:面四个图反映了“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的四个步骤,将它们按操作先后顺序排列应是_(用字母表示)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说明:要完全按实验基本步骤选择,颠倒一个都不对)答案:“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首先要确定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具体做法是:把浓度为 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记下滴入 n 滴时,量筒内溶液的 3、体积 V,则 1 滴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 _ ;然后将 1 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设法测出稳定后水面上油酸薄膜的面积 S,则可以认为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 d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1)已知配制的油酸溶液中,纯油酸与溶液体积之比为 1500,1 液滴 25 滴,那么 1滴溶液的体积是_ 滴溶液中纯油酸体积 v=_2)若实验中测得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所给数据填写出空白处的数值,并与理论公认的油酸分子的直径 0 10 m 作比较,并判断此实验是否与理论的数量级相符_(不必解释) /1010 1010 :(1) 810 5125(2)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操作过程如下,请把没有完成的空填充完整(1)用注射器或滴管将一定体积的油酸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记下量筒内增加一定体积的滴数,求出 1 滴油酸溶液中所含纯油酸的体积 V.(2)向浅盘里倒入约 2 的水,并将痱子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3)_,让它在水面上自由地扩展为油酸膜(4)待油酸薄膜的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用彩笔画在玻璃板上(5)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_.(6)根据公式_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 3)将一滴油酸溶液滴到水面上(5)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 S(6)dVS。金版学案2015高考物理(广东版)课时作业 12.3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相关推荐
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请写出取 x 次后,木棰的剩留量与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 ( 1)让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遇到挑战,激发斗 志,又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共性,体验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从而引入两种常见的指数函数① a1② 0a1 ( 2)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中存在这样的指数函数模型,便于学生接受指数函数的形式。 形成概念: 形如y
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二)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样也是本课课标的内容,是教学重点。 这一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刻和客观了解国情和我国发展面临的复杂国际和国内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但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本身就是极为复杂的,这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在理解、分析和综合掌握上都存在着较大的能力差距
,那么本文中的雷、电具有怎样的寓意呢。 二、新授 1.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伫立 (zhu4) 睥睨 (pi4 ni4) 咆哮 (xiao4) 波澜 (lan2) 污秽 (hui4) 犀利 (xi1) 劈开 (pi1) 稽首 (qi3) 驰骋 (cheng3) 虐待 (n252。 e4) ( 2)解释下列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污秽:不干净。 犀利
) ( 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 ( ) ( 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 ) ⑸ 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 ,拖到长江的边上去 ,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 ( ) ⑹ 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 ) ⑺ 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 又合拢了来。 ( ) ⑻ 哭,哭有什么用。 眼泪,眼泪有什么用。 ( )
下列叙述 不正确 . . . 的是 A、 a和 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 a和 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Cu2+ +2e= Cu C、无论 a和 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 a和 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 Cu2+ 向铜电极移动 解析: A、发生置换反应,正确。 B、形成原电池,铜片作正极,溶液中 Cu2+ 先放电,正确
拴上一把钥匙。 富兰克林用一只莱顿瓶来收集天电。 在一次雷闪中,风筝上的绒毛头竖起来。 同时钥匙和富兰克林的手指间认出一串电火花。 这时候受到猛烈电击的富兰克林忘却了雷击的痛苦,欣喜地向身旁的儿子喊道:“我受到电击了。 现在可以证明:雷闪就是电”。 接着,富兰克林通过钥 匙,使莱顿瓶充了电,用来做电气实验,就这样,他终于揭开了雷电现象的神秘面纱。 原来天电和地电是完全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