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一上4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内容摘要:
下列叙述 不正确 . . . 的是 A、 a和 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 a和 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 Cu2+ +2e= Cu C、无论 a和 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 a和 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 Cu2+ 向铜电极移动 解析: A、发生置换反应,正确。 B、形成原电池,铜片作正极,溶液中 Cu2+ 先放电,正确;铁片作负极失去电子形成 Fe2+,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所以 C、正确。 D、 a和 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 a作阳极,铜片失去电子形成为 Cu2+。 Cu2+ 向铁电极移动。 错误 15. ( 2020全国大纲, 10 题)用石墨作电极电解 CuSO4溶液。 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A. CuSO4 B. H2O C. CuO D. CuSO4H 2O 答案: C 依据 2CuSO4+2H2O 2Cu+O2↑+2H2SO4, 欲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 , 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CuO。 16. ( 2020江苏, 18题, 12分) Ag2O2是银锌碱性电池的正极活 性物质,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在 KOH加入适量 AgNO3 溶液 ,生成 Ag2O沉淀,保持反应温度为 80,边搅拌边将一定量 K2S2O8溶液缓慢加到上述混合物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固体样品。 反应方程式为 2AgNO3+ 4KOH+ K2S2O8 Ag2O2↓+ 2KNO3+ K2SO4+ 2H2O 回答下列问题: ( 1)上述制备过程中,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2)银锌碱性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 KOH溶液,电池放电时正极的 Ag2O2 转化为 Ag,负极的 Zn转化为 K2Zn(OH)4,写出该电池反应方程式:。 (3)准确称取上述制备的样品(设 Ag2O2 仅含和 Ag2O) ,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分解为Ag 和 O2 ,得到 (标准状况下)。 计算样品中 Ag2O2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 答案: (1)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 1~ 2滴 Ba(NO3)2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浑浊,表示已洗涤完全(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 1~ 2滴酚酞溶液,若溶液不显红色,表示已洗涤完全) (2)Ag2O2+ 2Zn+ 4KOH+ 2H2O= 2K2Zn(OH)4+ 2Ag (3)n(O2)= 224mL/ mL- 1 1000mL L- 1= 10- 2 mol 设样品中 Ag2O2的物质的量为 x, Ag2O的物质的量量为 y 248g mol- 1 x + 232 g mol- 1 y = g x+ 1/2 y = 10- 2 mol x= 10- 3 mol y= 10- 3 mol w(Ag2O2)= = 解析: 本题以银锌碱性电池正极活性物质 Ag2O2制备、制备过程检验洗洗涤是否完全的实验方法、电池反应、以及成分分析与相关计算为背景,试图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用化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的能力。 【 备考提示 】 高三复习重视化学与社会生活问题联系,要拓展搞活学科知识。 化学计算要物质的量为基本,适当关注化学学科思想 (如质量守恒、电荷守恒、极端分析等)等在化学计算中的运用。 17. ( 2020 山东, 29 题 ,14 分) 科研、生产中常涉及钠、硫及其化合物。 (1) 实验室可用无水乙醇处理少量残留的金属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要清洗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可用的试剂是。 (2)下图为钠硫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 320℃ 左右,电池反应为2Na+x S= Na2Sx,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M(由 Na2O 和Al2O3 制得)的两个作用是。 与铅蓄电池相比,当消耗相同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时,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 倍。 (3) Na2S 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 CuSO4,溶液 pH (填 “增大 ”“减小 ”或 “不变 ”), Na2S 溶液长期放置有硫析出,原因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解析: (1)乙醇与钠反应的 方程式为 : 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 要除去硫 , 常用能溶解硫的二硫化碳清洗。 (2)正极上是 S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 xS+2e == Sx2;要形成闭合回路, M必须是能使离子在其中定向移动的,故 M的两个作用是导电和隔膜;假设消耗的质量都是 207 g,则铅蓄电池能提供的电子为 2 mol,而钠硫电池提供的电子为 23207 1 mol,故钠硫电池的放电量是铅蓄电池的 倍。 (3) Na2S 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反应为: H2O + S2 HS + OH, HS + H2O H2S + OH,其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Na+ )> c(S2- )> c(OH- )> c(HS- )> c(H+ )。 加入CuSO4,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Cu2++ S2==CuS,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碱性减弱, pH 减小;Na2S 溶液长期放置会析出硫,是因为 O2 将其氧化的原因,离子方程式为: 2S2+ 2H2O+O2==2S+ 4OH。 【答案】 (1)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二硫化碳或热的 NaOH 溶液 (2)xS+2e == Sx2 离子 导电 (导电或电解质 )和隔离钠与硫 (3)c(Na+ )> c(S2- )> c(OH- )> c(HS- )> c(H+ ) 减小 2S2+ 2H2O+O2==2S+ 4OH 18. ( 2020 广东) ( 16分)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除去,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钢材镀铝。 工艺流程如下: (注: NaCl熔点为 801℃; AlCl3在 181℃升华) ( 1)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和② ( 2)将 Cl2连续通入坩埚中的粗铝熔体,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 气泡的主要成 分除 Cl2外还含有 ;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肯定存在 ( 3)在用废碱液处理 A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镀铝电解池中,金属铝为 极,熔融盐电镀中铝元素和氯元素主要以 AlCl4― 和A。沪科版化学高一上4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相关推荐
) ( 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 ( ) ( 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 ) ⑸ 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 ,拖到长江的边上去 ,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 ( ) ⑹ 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 ) ⑺ 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 又合拢了来。 ( ) ⑻ 哭,哭有什么用。 眼泪,眼泪有什么用。 ( )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实验与探究第 3 课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多选)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的依据是()A将油膜看成单分子油膜B不考虑各油分子间的间隙C考虑了各油分子间的间隙D将油膜分子看成球形解析:此实验的原理是将一滴油酸(体积为 V),滴入水中使之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成为一个个单层排列的球形体显然,球形体的直径即为单分子油膜的厚度答案:双选)
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请写出取 x 次后,木棰的剩留量与 y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 ( 1)让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遇到挑战,激发斗 志,又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共性,体验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从而引入两种常见的指数函数① a1② 0a1 ( 2)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中存在这样的指数函数模型,便于学生接受指数函数的形式。 形成概念: 形如y
拴上一把钥匙。 富兰克林用一只莱顿瓶来收集天电。 在一次雷闪中,风筝上的绒毛头竖起来。 同时钥匙和富兰克林的手指间认出一串电火花。 这时候受到猛烈电击的富兰克林忘却了雷击的痛苦,欣喜地向身旁的儿子喊道:“我受到电击了。 现在可以证明:雷闪就是电”。 接着,富兰克林通过钥 匙,使莱顿瓶充了电,用来做电气实验,就这样,他终于揭开了雷电现象的神秘面纱。 原来天电和地电是完全一样的。
( 3)利用油料植物所产生的生物油; ( 4)把生物质压制成成型燃料(如块型、棒型燃料),以便集中利用和提高热效率。 ( 1)作为能源,氢有以下特点 ①所有元素中,同物质的量,氢质量最轻。 ②所有气体中,氢气的导热性最好,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 出 10 倍,因此在能源工业中氢是极好的传热载体。 ③氢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 75%,除空气中含有氢气外
时它的亮度将是目前的 数千倍。 太阳是在宇宙演化后期才诞生的第一星族恒星,它比第二星族的恒星拥有更多的比氢和氦重的金属(这是天文学的说法:原子序数大于氦的都是金 属。 )。 比氢和氦重的元素是在恒星的核心形成的,必 须经由超新星爆炸才能释入宇宙的空间内。 换言之,第一代恒星死亡之后宇宙中才有这些重元素。 最老的恒星只有少量的金属,后来 诞生的才有较多的金属。 高金属含量被认为是太阳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