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lc的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内容摘要:

由上位机记录下来,提高了测量精度。 ( 3)生产过程中不同程度上采用了智能控制,可以根据水质和水源的变化自动的调整相 应的控制方式。 ( 4)大量采用遥测、遥控设备;并开始有效地利用社会信息资源,如电话网络、移动电话网络、国际互联网、气象信息等。 国内发展情况: 解放初期由于工农业生产刚刚起步,当时的污水污染程度很低,且提倡利用污水进行农业灌溉,特别是北方缺水地区将污水灌溉利用作为经验进行推广,如著名的沈抚灌渠等,所以全国仅有几个城市建设了近十座污水处理厂(还包括 1921~ 1926年间外国人兴建 3座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工艺有的还是一级处理,处理的规模也很小,每天只有几千立方米,最大的也只有每天 5万立方米 左右,致使污水处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处于较落后的状态。 我国第一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 —— 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于 1982年破土动工, 1984年 4月 28日竣工投产运行,处理规模为 26万立方米 /天。 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行后多年来达到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使黑臭的污水变为清流,它的诞生填补了我国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空白。 在此成功经验的带动下,北尔、上海、广东、广西、陕西、山西、河北、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市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分别建设了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与国外相比,我国污水处理自动化控制起步较晚 ,七十年代开始采用热工仪表,实行集中巡检;八十年代应用分析仪表和 DCS 系统;至九十年代,随着一大批利用国际贷款的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产,我国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从国外引进污水厂的自动控制系统已广泛采用集散式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用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检测仪表,各种新工艺、新设备大量出现并得到应用。 可以说我国污水处理自动化的现状是:手动与自动皆备,自制和引用并举。 可以看出我国的污水处理自控系统有以下特点: ( 1)对于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引进了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手动与自动并存的控制方式。 大部分以前建设的污水厂自动化程度仍然很低,仍采用人工巡检的方式。 ( 2)国产在线仪表的稳定性还没有达到要求,所以大部分采用进口的在线仪表,但是由于进口仪表价格昂贵,所以应用并不是很广泛。 水质的检测主要是有实验室人员通过实验来测量。 ( 3)各个控制站之间完全独立,无没有信息的交换。 并且各个控制单元由于其内部资源的限制,只是实现了简单的时间控制和逻辑控制。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