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选修5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件内容摘要:

大都在 50千米以内(地壳范围之内),它们与地址构造尤其同活动断裂构造有着更密切的联系。 我国近年来所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其震源深度都是不超过30千米的浅源地震。 1、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 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 据统计 , 在唐山地震中死亡的人员共有 人 , 重伤 人;造成截瘫患者3817人 , 失去父母的孤儿 4204人 , 轻伤仍需治疗者达 36万 之多。 唐山地震震级为 , 它代表的能量是 1016焦耳 , 这相当于一个 电机组连续运转 8年的总发电量 , 相当于1945年美国投向日本广岛的 400颗 原子弹同时爆炸 ! 2、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3、我国地震的分布: 西部主要地震带 天山地震带 昆仑山地震带 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阿尔泰山地震带 祁连山地震带 红河地震带 东部主要地震带 台湾地震带 东南沿海地震带 郯城庐江地震带 河北平原地震带 汾渭地震带 燕山地震带 秦岭地震带 二、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一)泥石流 定义: 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 特殊洪流。 类型: 暴雨泥石流: 冰川泥石流: 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 102176。 E 以西的高原 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岩石、植被、气候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 岩石: 植被: 气候: 坡陡谷深的山区 破碎,松散碎屑物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