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德伯资料-中外科学家内容摘要:
里德伯资料光世昌老师搜集整理 山西省昔阳县中学校一、生平简介里德伯(18541919),瑞典物理学家。 1854 年 11 月 8 日诞生于瑞典哈姆斯坦特。 里德伯在哈斯坦物大学预科上中学,1873 年考入伦德大学。 1879 年发表学位论文论圆锥截面的结构 ,取得博士学位。 1880 年留在伦德大学当数学讲座教师,1882 年任物理学讲师,1897 年取得物理学教授职位,1901 年晋升为终身教授,并任物理系主任。 1919年当选为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外国会员。 里德伯于 1919 年 12 月 28 日在瑞典的伦德去世,终年 65 岁。 二、科学成就里德伯在物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是在光谱研究中发现了里德伯公式。 1890 年里德伯从事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结构的研究,发表了题为化学元素发射光谱结构的研究的论文。 里德伯独立地发现,元素的光谱是由三种不同类型的线系叠加组成的:第一种是位于可见光区的、谱线比较尖锐的线系,第二种是位于近红外区的、密度比较稀的线系,第三种是大部分谱线位于紫外区的、里德伯称它是主线系的线系。 它们在氢光谱中,分别是巴耳末线素、帕邢线系和赖曼线系。 里德伯研究了这些线系以后,总结出一个光谱线遍适用的公式,人们把它叫做里德伯公式。 里德伯当初并不了解巴耳末 1885 年的工作,后来得知巴耳末公式,他受到很大鼓舞,更加确信自己导出的公式具有普遍意义,在实验上也是无懈可击的。里德伯资料-中外科学家
相关推荐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四十五)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高考常考题型:选择题计算题1下列四幅图所反映的物理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的是()图 所示,物体 A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 在左边固定有轻质弹簧,与 A 质量相等的物体 B 以速度 v 向 A 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A、B 始终沿同一直线运动,则 A、B 组成的系统动能损失最大的时刻是() 图 2AA 开始运动时 BA
9 kJ m3 h1 K1),所用设备体积大,而且热效率不高。 而流态化干燥主要用于固态颗粒的干燥,其热容量系数较大( 8000~ 25000 kJ m3 h1 K1)。 将这两种干燥器组合起来干燥液状物料,和单纯利用喷雾干燥相比,在相同处理量的情况下,喷雾流化床组合干燥减小了喷雾干燥塔的尺寸,节约了操作空间;产品质量较好。 喷雾干燥和流化床干燥的组合在食品、医药和轻工产品干燥中均有应用。
剂和减水剂,一般不掺引 气剂。 因为在喷射过程中能引气,室内试验抗冻等级能大于 F速凝剂分粉状和液态两种,前者用于干喷法,后者用于湿喷法。 液态速凝剂又分为碱液态速凝剂与无碱液态速凝剂,粉状速凝剂均为有碱速凝剂。 对于喷射混凝土,速凝剂的掺量一般比较大,但也不应过多,因为,速 凝剂的主要成分大都含碱时性( AL2( SO4) K2SO4),其掺量不但影响到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还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
1、光世昌老师高中物理精品资源免费下载地址 (十三) 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高考常考题型:选择题计算题1(2012黄冈期末)下列图中实线为河岸,河水的流动方向如图 v 的箭头所示,虚线为小船从河岸 M 驶向对岸 N 的实际航线。 则其中可能正确的是()图 12(2012陕西交大附中诊断) 质点仅在恒力 F 作用下,在 面内由原点 O 运动到 A 点的轨迹及在 A 点的速度方向如图 2 所示
污泥斗的容积 V2= 13 h2( a12+a1a2+a22) =13 (8 2+8+ 2) = V2 W 符合设计要求,采用 机械泵吸泥 (五)进水布置 进水起端两侧设进水堰,堰长为池长 2/3 UASB 反应池的设计计算 一、 UASB 反应器的作用 UASB,即上流式厌氧污泥床,集生物反应与沉淀于一体,是一种结构紧凑,效率高的厌氧反应器。 它的污泥床内生物量多,容积负荷率高
应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 但 UASB 的传质过程并不理想 ,进一步提高有机负荷受到了限制。 为了使厌氧反应器中进水和污泥之间的接触更加充分 ,导致了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开发和应用。 EGSB 反应器实际上是改进的 UASB 反应器 ,运行中维持高的上升流速 (6~ 12 m/h) ,使颗粒处于悬浮状态 ,同时也可以采用较高的反应器和采用出水回流以获得高的搅拌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