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翻译论文正文内容摘要:

6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 D值 柱类型 底层)(c bi iK  一般层)(2 cbiiK  底层)( KK 一般层)(2 KK 212 ( / )cD K kN mh 根数 二层至五层 边框架边柱 17236 4 边框架中柱 25071 4 中框架边柱 20684 22 中框架中柱 28832 22 D 1258580 底层 边框架边柱 12058 4 边框架中柱 14610 4 中框架边柱 13202 22 中框架中柱 15755 22 D 743726 这样,只要求出结构的顶点水平位移,就可以按下式求得结构的基本周期: [9] 天 津 大 学 土 木 工 程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17 式中 0 —— 基本周期调整系数,考虑填充墙使框架自振周期减少的影响,取 ; T —— 框架的顶点位移。 在未求出框架的周期前,无法求出框架的地震力及位移; T 是将框架的重力荷载 视为水平作用力,求得的假想框架顶点位移。 然后由 T 求出1T ,再用 1T 求出框架结构的底部剪力,进而求出框架各层剪力和结构真正的位移。 横向框架顶点位移计算见表 27。 表 27 横向框架顶点位移 层次 iG ( kN) iG ( kN) iD ( kN/m) 层间相对位移 ii iGD i 5 1258580 4 1258580 3 1258580 2 1258580 1 743726 = 831 94 横向地震作用计算 在 Ⅱ 场地, 7 度设防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 一 组情况下,结构的特征周期 gT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max =。 由于 1T =< = =, 不用 考虑顶点附加地震作用。 按底部剪力法求得的基底剪力,按 iii EKiiGHFFGH 分配给各层,则水平地震作用呈倒三角形分布。 结构横向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50. 9g 1 m a x ii10. 9/ / kEKF T T GN    ( )( ) 各层横向地震剪力计算见表 28,表中: 51iii EKjjjGHFFGH  天 津 大 学 土 木 工 程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18 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见 图 25。 表 28 各层横向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 层次 ih ( m) iH ( m) iG ( kN)  iiGHkNm 51iijjjGHGH iF ( kN) iV ( kN) 5 88900 4 86269 3 11 66360 2 46452 1 29880 (a)水 平地震作用(b)地 震剪力 图 25 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 横向 框架抗震变形验算 表 29 横向框架抗震变形验算 注:层间弹性相对转角均满足要求。 e < [e ]=1/450。 (若考虑填充墙抗力作用为 1/550) 层次 层间剪力 iV ( kN) 层间刚度 iD ( kN) 层间位移 iiVD ( m) 层高 ih ( m) 层间相对弹性转角 e 5 1258580 1/5593 4 1258580 1/2750 3 1258580 1/2063 2 1258580 1/1737 1 743726 1/1222 天 津 大 学 土 木 工 程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19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 分析 本设计取中框架为例,柱端计算结果详见表 210。 地震作用下框架梁柱弯矩,梁端剪力及柱轴力分别见表 21图 26,图 27。 表 210 A 轴柱(边柱)柱端弯矩计算 柱号 层次 层高h 层间剪力()iVKN 层间刚度iD imD imV K y(m) 上cMmkN 下cMmkN 边柱 5 1258580 20684 11 4 1258580 20684 22 3 1258580 20684 30 49 2 1258580 20684 36 66 66 1 743726 13202 43 中柱 5 1258580 28832 15 4 1258580 28832 30 3 1258580 28832 42 2 1258580 28832 50 1 743726 15755 51 注:表中: 3,210 yyyy  iimCim DDVV /  iiii hyM hM  1V yVimim上下 表 211 框架梁 端弯矩 、剪力及柱轴力 计算 层次 AB 边跨 CD 中跨 轴力 跨度 左bM 右bM bV 跨度 左bM 右bM bV cN dN 5 4 3 2 115 1 天 津 大 学 土 木 工 程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20 表中:中柱左右梁端弯矩: )下上右左左左 (ccbb bb MMkk kM ; )下上右左右右 (ccbb bb MMkk kM  对 边 柱 节 点: 下上 ccb MMM  ; l MMV bbb左右  图 26 地震作用下中框架弯矩图 ( kN/m) 8 2 5 8 8 4 2 2 266 666649115115 7 7 9 8 8 8 8 2 6 6 4 4 4 2 4 966 249 2 8 6 5 6 7 4 6 1 9 5 2 8 4 2 4 5 8 6 8 7 8 4 4 1 9 5 5 8 8天 津 大 学 土 木 工 程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21 图 27 地震力作用下框架梁端剪力及柱轴力 (kN) 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 荷载及计算简图 选取结构布置图中第 7轴线处框架作出具体计算。 三角形和梯形荷载转化为等效的均布荷载分别为: 232211 )21(85 qqqq EE   , 式中: 1 2    1 1 .7 5 .2 0 .3 3a    )21( 32   =    32  = 图 28 荷载折减示意图 天 津 大 学 土 木 工 程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22 顶层梁上的等效均布线荷载: AB跨恒荷载: 屋面均布荷载传给梁: 边q = 18= mkN 梁自重加两侧抹灰: ( +2 ) 25= mkN 总计: mkN BC跨恒荷载: 屋面均布荷载传给梁: 中q = 18= mkN 梁自重加两侧抹灰: ( +2 ) 25= mkN 总计: mkN 第 2~4 层梁上的等效均布 线荷载 AB跨恒荷载: 楼面均布恒荷载传给梁的线荷载: 边q = = mkN 梁自重加两侧抹灰: ( +2 ) 25= mkN 总计: mkN BC跨恒荷载: 楼面均布荷载传给梁 : 中q = = mkN 梁自重加两侧抹灰: ( +2 ) 25= mkN 总计: mkN 第 2~4层集中荷载 纵梁自重(包括抹灰): ( +2 ) 25 = 外纵墙自重(包括抹灰): ( +) = 内纵墙自重: ( +) = 柱自重: 3. 3 25= 总计: 天 津 大 学 土 木 工 程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23 第 1层梁均布线荷载 AB 跨恒载 = (+ 2) 25= kN BC 跨恒载 总计: 第 1层集中荷载 纵梁自重(包括抹灰) 纵墙自重(包括抹灰) 柱自重(包括抹灰) 总计: 活荷载计算: 屋面梁上线活荷载 1 /q K N m    楼面梁上线活荷载 2 18 2 6 /q KN m    kN /m kN /m kN /m kN /m kN /m kN /m kN / kN /m kN /m kN / kN / kN /m kN /m kN /m kN /m( a )恒载示意 ( b )活载示意图2 10 框 架竖向荷载示意图1. 11 kN /m5. 56 kN /m5. 56 kN /m5. 56 kN /m5. 56 kN /m 天 津 大 学 土 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