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吨低温冷库设计计算说明书毕业设计内容摘要:

如下: 冷库围护结构耗冷量计算表 序号 库房名称及库温 围护结构名称 室外计算温度(℃ )tw 计算面积(㎡) K0 (w/㎡ ℃ ) 库内外温差(℃) twtn a Q1 (W) 备注 1 冷冻间( 01) 23℃ 北外墙 南外墙 东外墙 地坪 屋顶 合计 3305. 46 2 冷冻间( 02) 23℃ 北外墙 南外墙 西外墙 0. 29 地坪 屋顶 合计 3305. 46 3 冷藏间( 03) 18℃ 南外墙 西外墙 北外墙 地坪 屋顶 合计 4 冷藏间( 04) 18℃ 南外墙 北外墙 地坪 屋顶 合计 . 5 冷藏间( 05) 18℃ 东外墙 南外墙 北外墙 地坪 屋顶 合计 14 6 围护结构总负 荷 货物热流量 货物热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Φ — 货物热流量( W); m — 冷间的每日进货质量( kg); h1— 货物入冷间开始温度时的比焓( kJ/kg); h2— 货物在冷间终止降温时的比焓( kJ/kg); t— 冷加工时间( h)。 冷间每日进货质量 m 应按如下规定 : 1 冷却间或冻结间应按设计冷加工能力计算; 2 有从外库调入货物的冷库,其冻结物冷藏间每间每日进货质量应按该间计算吨位的 5﹪计算。 货物热流量计算表如下 房间 日进出货量 G(吨) 进库温度t1(℃) 食品比焓h1( kJ/㎏ ) 终止温度t2℃ 食品比焓h2( kJ/㎏ ) 冷却时间 T(h) 冷负荷Q2(W) 冷冻间 1 冷冻间 2 冷藏间 3 冷藏间 4 冷藏间 5 合计 电机运转热流量 电动机运转热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bPd   1000 式中 Φ — 电动机运转热流量( W); Pd— 电动机额定功率( KW); 15  — 热转化系数,电动机在冷间内时取 1; b— 电动机运转时间系数,对空气冷却器陪用的电动机取 1。 电动机运转热流量计算表 电动机运转负荷 Q=1000*Pd*b*£ 房间 风机额定功率 Pd( KW) 热转化系数£ 电动机运转时间系数 b Q( W) 冷冻间 1 10 1 1 10000 冷冻间 2 10 1 1 10000 冷藏间 3 冷藏间 4 冷藏间 5 合计 20200 冷间操作热流量 操作热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 rrnnwnkkdd nMhhVnnA  1  式中 Φ — 操作热流量( W); Φ d— 每平方米照明热流量,冷却间、冻结间、冷藏间和冷间内穿堂 可取 ㎡; nk— 每日开门换气次数; Vn— 冷间内净体积( m3); hw— 冷间外空气的比焓( kJ/kg); hn— 冷间内空气的比焓( kJ/kg); M— 空气幕效率修正系数,可取 ; n — 冷间内空气密度( kg/m3); 243 — 每日操作时间系数,按每日操作 3小时计算; nr— 操作人员数量; Φ r— 每个操作人员产生的热流量( W)冷间设计温度高于或等与 5℃时,宜取 279W;冷间设计温度低于 5℃时,宜取 395W。 冷间操作热流量见下表 16 冷间操作热流量 Φ 5=Φ d*Ad+nk*Vn**p*(h1h2)/(*24)+nr*Φ r*3/24 房间 房间面积 Ad(㎡) Φ d(W/㎡ ) 照明负荷 Φ 50( W) 室内体积 Vn( M3) 冷间外的比焓h1( kJ/㎏ ) 冷间内的比焓h2( kJ/㎏ ) 空气密度(㎏/m3) 开门次数 nk 操作流量 /人Φ r( W) 操作人数 nr 操作热流量 Φ 5 冻结间1 72 288 冻结间2 72 288 冷藏间3 冷藏间4 冷藏间5 合计 各个库房冷却设备冷负荷 冷间冷却设备负荷计算公式为: 4321  Ps +Φ 5 式中 s — 冷间冷却设备负荷( W); 1 — 围护结构热流量( W); Φ 2— 货物热流量( W); Φ 3— 通风换气热流量( W); Φ 4— 电动机运转热流量( W); Φ 5— 操作热流量( W); P— 货物热流系数。 各库房冷却设备负荷见下表 17 房间 围护结构冷负荷Φ1 货物热流量Φ 2 电动机运转热流量 Φ4 操作热流量 Φ5 货物热流量系数 P 冷间冷却设备负荷Φ s 冷冻间 1 3305. 46 10000 冷冻间 2 3305. 46 10000 冷藏间 3 0 1 冷藏间 4 0 1 冷藏间 5 0 1 合计 冷间机械负荷 冷间机械负荷计算式如下: Φ j=( n1)R 式中 1 — 围护结构热流量( W); Φ 2— 货物热流量( W); Φ 3— 通风换气热流量( W); Φ 4— 电动机运转热流量( W); Φ 5— 操作热流量( W); n1— 围护结构热流量修正系数; n2— 货物流量折减系数; n3— 同期换气系数; n3— 冷间电动机同期运转系数。 n4— 冷间同期操作系数。 R— 制冷装置和管道冷耗补偿系数,直接冷却取。 货物热流量折减系数 n2应根据冷间的性质确定。 冷却物冷藏间宜取 ~ ;冻结物冷藏间宜取 ~ ;冷加工间和其他冷间宜取 1 冷间机械负荷计算见下表: 18 房间 围护结构冷负荷Φ1 围护结构热流量修正系数n1 货物热流量Φ 2 货物流量折减系数n2 电动机运转热流量 Φ4 冷间电动机同期运转系数 n4 操作热流量Φ 5 冷间同期操作系数n5 制冷装置和管道冷耗补偿系数 R 机械负荷Φ j 冷冻间1 3305. 46 1 1 冷冻间2 3305. 46 1 1 冷藏间3 1 1 0 冷藏间4 1 1 0 冷藏间5 1 1 0 合计 4 设备选型 冷凝温度与蒸发温度的确定 冷凝温度的确定 : 根据《冷库设计》 P90选用蒸发式冷凝器,由于 XX 地处北方,夏季空气湿度相对较小,蒸发换热效果好,且 XX缺水宜用蒸发式冷凝器。 其计算式为: ts—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系统采用循环水,由《冷藏库设计》知,循环用水的水温由当地室外空气的湿球温度而定。 查《冷库设计》附表 6 知 XX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为22℃。 t1=22+=℃ 查《冷库设计》 P284 附图 1得 R717 的冷凝压力, R717 的 19 冷凝压力为 Pk= 105Pa 蒸发温度的确定 在直接冷却系统中,蒸发温度一般比库房温度低 10℃左右。 据冷藏库设计 P320冻结间和冷藏间可共用一个蒸发温度。 因此蒸发温度取- 33℃ 查得 蒸发压力 P0= 105Pa 压缩比 Pk/p0=8 采用一级中间冷却双级压缩式制冷系统 中间温度的确定 由《实用制冷工程手册》 P144查得中间温度的经验公式计算法。 此法试用 R717,R12 等制冷剂,且蒸 发温度不低于 40℃ .计算公式如下: tmopt=++3= + (- 33) +3=- ℃ 过冷温度的确定 对于双级系统,过冷温度比中间温度高 35℃,过冷温度取 0℃ . 吸气温度确定 据冷库设计,高压机吸气温度不宜超过 15℃ .这里取低压机吸气温度 0℃,低压机排气温度取 110℃,高压机吸气温 4℃, 高压机排气温度取 110℃。 制冷原 ℃ 理的热工计算 原理图如下 20 中间冷却器6875冷凝器29蒸发器低压级压缩机高压级压缩机34 根据原理图得到的压焓图如下 21 通过 R717 的 P— h 图得到: h0= kJ/kg,h1=,h2= kJ/kg, h3= kJ/kg,h4= kJ/kg, h5=,h8=h9= kJ/kg, 单位制冷量 q0=h0- h9== kJ/kg ν 1= m3/kg, ν 0= m3/kg,ν 2= m3/kg,ν 3= m3/kg, ν 4= m3/kg,ν 5= m3/kg, 制冷剂的质量流量 001 3 8 .9 0 .1 1 41 2 1 8 .2 6RM q  kg/s 压缩机选型计算 ,确定过冷度t g=+=0℃; z=33℃和中间冷却温度 tmopt=℃,查图 47得低压级压缩机的输气系数λ =; 3. 根据蒸发温度t z=33℃和过冷度t g=0℃,查表 44得低压级压缩机单位容积制冷量q r=1015 kJ/ m3; : m3/h= m3/h。 根据计算出的低压级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从压缩机产品样本中选出 压缩机两台作为低压级压缩机,其理论输气量为V= m3/h,可满足要求。 6. 选择高压级压缩机。 通常采用高低压级压缩机理论输气量之比ξ=1/2,V= m3/h,得 m3/h 从压缩机产品样本中选出 型压缩机一台作为高压级压缩机,其理论输气量为 V= m3/h,可满足要求。 22 : ξ 实际选配两台 压缩机作为低压级压缩机,一台 压缩机作为高压级压缩机,形成一组配组双级机。 电动机功率的选配和校核计算 : ( 1)低压级压缩机每台氨循环量: kg/h (2)理论功率: (3)指示效率: η gs=T z/T l+bt z= T z是蒸发温度( K); T l是冷凝温度( K); b系数,立式氨压缩机取 . ( 4)指示功率P zs P zs=P L/η gs= (5)摩擦功率P m P m=F mV/3600=70 F m摩擦压力( kP a) , 立式氨压缩机取 5080 kP a; V压缩机理论输气量 m3/h。 ( 6)轴功率P z。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