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比较阅读内容摘要:

;乙文的主 要 观 点 可 概 括为:。 1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二) ( 1)明白、知晓;( 2)同“弼”,辅佐; ( 3)匹敌、对抗( 4)完全 1( 1)一个 常常 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1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 1卒章显志。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②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 ”复徙居学宫⑤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⑥揖让进退⑦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注释】①舍:住屋。 ②市:市场。 ③贾人:商人。 ④炫卖:边喊边卖。 ⑤学宫:学校。 ⑥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⑦ 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8.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 A.行拂乱乱其所(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B.此可以处吾子也( ) 处江湖之远( )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__ (2)此可以处吾子矣。 译文: 10.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成才的史 实和乙文“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什么 ?(2 分 ) 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