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阅读训练(三)内容摘要:

的太平军后方。 但李鸿章愿意去。 这一去便让上海人目瞪口呆,这一去便让他组建的淮军名声鹊起,李鸿章也因此被封为一等肃毅伯爵,戴双眼花翎。 淮军需要武器, 1863年李鸿章买下洋人的机器设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 —— 上海洋枪三局。 李鸿章算过一笔帐:一发英国的普通炮弹在市场上卖到 30两银子,一万发铜帽子 弹要卖到 19两银子。 他说,大清国凭什么要把白花花的银子给了洋人。 大清中叶以后,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运输,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招商局轮船公司”。 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它一直运营到 1949年。 而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李鸿章不允许洋人从香港铺设来的海底电缆上岸。 时隔不久,由他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间开通。 作为大清国唯一出访过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的重臣,李鸿章深知电报业蕴藏着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 由于他的支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 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座矿务局、第一所电报局、第一所外国语学校、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李鸿章曾对美国人说,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 清政府必须邀请欧美资本进入大清国,以建立现代的工业企业,帮助大清国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 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政府手中。 大清国欢迎欧美来华投资,提供资金和技工。 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大清国自己控制。 他说:“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 ”在中国还处在男人梳长辫、女人裹小脚的时代,李鸿章的这番话可谓石 破天惊。 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的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之战是李鸿章一生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他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海军费绌,设备多不完,惟鸿章知之深。 朝野皆不习外事,谓日本国小不足平,故全国主战,独鸿章深知其强盛,逆料中国海陆军皆不可恃,故宁忍之诟言和。 朝臣争劾鸿章误国,枢臣日责鸿章,乃不得已而备战。 ” 1895 年,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廷令李鸿章前去日本议和。 李鸿章知道如果采取强硬的立场,只能导致中日战争继续扩大。 以大清国实 际的军力状况而言,结果只能是中国的东北被全面占领。 可如果答应日本人的条件大清国主权和财产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李鸿章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当带着《马关条约》回国时,李鸿章却成了举国的“公敌”。 1901年 1月 15日,李鸿章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与逼迫下在丧权辱国的《议和大纲》《辛丑条约》上签字。 国人即刻指责道:“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 一个巨大的帝国屡战屡败,却每一次都要讨伐李鸿章不能维护国家权益。 李鸿章吐血了。 一辈子与蛮横的洋人周旋得身心俱憔的李鸿章死前留有遗折一封。 他说,大清国如果打开国门 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不但可以富强自己,而且因为贸易是双边的,等于也就制约了别人,这样的制约甚至强过武力。 持有这样的认识,在百年前的中国可谓凤毛麟角。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 正如梁启超所言,国人在对其咒骂痛斥之时,万“不可不深自反也”,万“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梁启超还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选自王树增《 1901》,有删改) (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 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李鸿章早年便大有作为,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崭露头角,也因此受到朝廷的嘉奖与器重,被派往安徽组织地方武装镇压太平军。 B.李鸿章购买洋人机器设备并创办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以此维护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大清国的近代化进程。 C.当国人自上而下固步自封做着天朝美梦时,李鸿章就清醒地看到了外国列强的叵测用心,进而坚决抵制其对大清国主权的干涉。 D.作者一反以往对李鸿章卖国的常论,客观评价他的才智、远见及其贡献,还李鸿章 以公道,李鸿章的是非功过就此盖棺定论。 E.作者撷取了李鸿章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再现了这位晚清重臣的悲剧人生,其不幸命运实乃所处时代悲剧的真实写照。 ( 2)百年前的李鸿章对大清国近代化事业做出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 6分) ( 3)为什么说中日甲午之战使李鸿章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请简要分析。 ( 6分) ( 4)在评价国人眼中的“误国者”李鸿章的时候,梁启超曾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 “悲李鸿章之遇”。 你是否认同梁启超的观点。 请谈谈你的看法。 ( 8分) 二十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4小题,共 25分) 永远的巴金 王蒙 在这个星空之夜,巴金走了。 如果设想一下近百年来最受欢迎和影响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想应该是巴金的《家》。 而等到我自己迷于阅读的时候,我宁愿读《灭亡》和《新生》,因为这两本书里写了革命哪怕是幻想中的革命,写了牺牲,写了被压迫者的苦难和统治者的罪恶。 我也读过巴金写的与译的《春天里的秋天》《秋天 里的春天》还有《寒夜》《憩园》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热烈的情思,哪怕这种情是用无望的寒冷色调来表现的。 甚至在他晚年以后,他写什么都是那样的充沛、细密、水滴石穿,火灼心肺。 巴金的书永远像火炬一样地燃烧,巴金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 作为一个作家他太老实,太朴实无华,对不起,我要说是太呆气啦。 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 ”所以他特别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敌视文学艺术、维护封建道统的顽固派。 他看到了太多的不应该不幸的人却遭到了不幸,他充满了感情的郁积。 巴金的作品其实一向直言不讳,拥护什么,同情什么,反对什么,都清晰强烈。 一个爱国主义,一个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 —— 这是他在迎接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的时候说的。 他甚至于讲得有点极端,因为在另一个场合他曾经说自己不是文学家,他拿起笔来只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 他喜欢在高尔基的作品中描写过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有一个英雄叫丹柯,他为了率领人们走出黑暗的树林,他掏出了自己的心脏,作为火炬,照亮了夜路。 所以他一辈子说是要把心交给读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是一个用心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来写作,来做人的人。 所 以提起历史教训来他永远是念念于心,他太了解历史的代价了,他不希望看到历史的曲折重演。 在他的倡议下,世界一流的现代文学馆终于建成了,这是“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的丰碑,也永远是巴金老人的纪念馆。 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 他还想纪念与记住一些远为沉重的东西,那样的记忆已经凝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把记忆和反思镌刻在人们的心底了。 “我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是我并不悲观,我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在他年老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说。 他像老母鸡一样地用自己的翅膀庇护着年轻人。 他与女儿李小林主编的 《收获》本身就是勤于耕耘、勇于创新、尊重传统、推举新秀的园地。 “要多写,要多写一点„„”他一次又一次地对我说。 在他还能行动的时候,每次我去看望他,他老人家总要边叮嘱边站立着„„走出房门相送,而当我紧张劝阻的时候,他与女儿小林都解释说他也需要活动活动。 我们握手,他的手常常冰凉,小林说他的习惯是体温维持较低,然而他的心永远火烫。 他不怎么笑,有时候想说两句笑话,如说到张洁的一篇荒诞讽刺小说,但是他的神情仍然认真而且苦涩、无奈。 他总是那样诚实、谦虚、质朴、无私。 他永远踏踏实实地活在中国的土地上。 他提倡讲真话提倡了一 生,却遭到过诋毁,曰:“真话不等于真理”,倒像是假话更接近真理。 现在,这种雄辩的嚼舌已经不怎么行时了,巴金的矗立是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对于假大空伪文学的胜出。 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 (有删节 )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作者读过了许多巴金写的译的作品,深深地感受到在这些作品中都蕴含着强烈的激情、力量和牺牲精神。 B.巴金喜欢关于高尔基笔下英雄丹柯的民间故事,表现了巴金愿意为人间呼唤光明、 驱逐黑暗的理想愿望。 C.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沉重的建馆历史已经收录在他晚年巨著《随想录》里,并铭刻在人们的心底。 D.巴金老人不苟言笑,即使听到笑话也是表情苦涩无奈,这体现了他的诚实、谦虚、质朴、无私。 E.“巴金的矗立”是指巴金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在人民心中及文学史的崇高地位,是对巴金的高度赞誉。 12.巴金先生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这句话中包含几层含义,请分点概述。 (6分 ) 13.文中提到了巴金先生哪些优秀品质。 请简要分析概括。 (6分 ) 14.文章结尾处说“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得到的启示。 ( 8分) 二十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 ( 25 分) 乔布斯:用“禅”改变世界 没有人可以选择命运,乔布斯同样如此。 他在生下不久就被父母送给别人收养,尽管养父母非常爱这个孩子,但是家境的困窘还是让乔布斯感到生存的压力。 由于他爱捣乱、不服从老师的管理、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和课外作业,学校几次勒令他退学。 所幸的是,乔布斯对电子产品有着非凡的兴趣,而且他会非常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以至于母亲要叫醒他,必须要用铅笔戳他的脑袋。 乔布斯高中毕业后选择了一家自己喜欢的大学 —— 俄勒冈的里德学院,为此父母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凑齐了学费。 但是乔布斯不到一年就离开了学校,因为“已经看不到其中的价值所在”。 他喜欢嬉皮士,喜欢听鲍勃迪伦的民谣和披头士的摇滚,和狐朋狗友一起酗酒、吸大麻„„乔布斯恣意放纵自己,以为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然而这些没能让他真正“解脱”。 最终乔布斯发现,有些东 西永远是无法改变的,比如自己的出身,兴趣,生存的社会以及必然走向的死亡。 世界并不属于他,他需要学着去适应世界。 在里德大学,乔布斯接触到了佛教里的禅宗,为之深深着迷。 禅宗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禅宗认为“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禅宗“明心见性”的哲学帮助乔布斯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并从中汲取力量。 2020 年,乔布斯的事业正处于巅峰状态,却被检查出患有胰腺癌,其后虽然治愈,但是屡次休假,经常受到健康问题的困扰。 但是面对死亡,乔布斯却从禅宗中得到顿悟:“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 它将 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 ”并因此告诫年轻人:“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将他们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 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 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 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 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 纵观乔布斯重回苹果之后推出的一系列产品, iMac、 iPod、 iPhone、 iPad等,共同的也是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简约。 最直观的外观、最简单的操控方式、最直指人心的功能设计„ „这些都让苹果产品的用户为之疯狂。 而主宰这样的设计方案的,不是所谓的市场调研或者消费者的意见,而是乔布斯的精神世界。 奇虎 360董事长周鸿点评乔布斯“做了经典的减法”,也证明了乔布斯从禅宗中得到的简约理念。 “我相信乔布斯花了很多时间在内省,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只不过他可能不愿意讲出来。 ”“我想乔布斯在做产品上有一种哲学的高度,他真的能够做取舍。 ” 在内心里,乔布斯却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乔布斯每天清晨醒来时,总是会问自己:“假如今天是我的最后一天,我应该做什么。 ”是的,乔布斯每天做的事情, 都是对他自己而言最有意义的事情,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他的态度简单而坚定“ No”。 乔布斯在经历过死亡威胁之后,悟道:“如果佛祖保佑我重获健康,我将用余生去从事造福世人的伟大工作。 ” 正是抱有如此热烈的理想,乔布斯才没有在禅中沉醉,他将参禅视为一种途径,通过禅找到造福世人的方法。 这又和佛教“慈悲”的说法不谋而合。 所以乔布斯的佛教信仰不是“小乘”,而是“大乘”,他能由己及人,他比消费者更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在事业上,乔布斯制造了无数的敌人。 在苹果公司,除现任 CEO蒂姆库克之外,历任CEO 都是他的 敌人。 他将自己视为苹果的拥有者,不允许其他人对他的决策提出异议。 乔布斯之前,苹果历史上有五位 CEO,没有一位在苹果善终。 早年的乔布斯就是这样,他从来不是一个维持平衡的人,而从来都是打破平衡的人。 跟他一起工作生活过的人都难免会受到伤害,而这样的做法显然与“禅”背道而驰。 正如美国作家杰弗里扬和威廉西蒙在其著作《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所言,乔布斯“在被自己开创的公司赶出去之后,在‘荒野’之中整整待了 15年,在他重新回来的时候,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是一种更加人性化 的转变。 ” 2020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赠给毕业生这样一句话:“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显然,一向自命不凡的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