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卷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2016.04)word版内容摘要: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共30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4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 分)本部分共分20 小题,每小题6 分,共1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一、选择题1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A特有蛋白质合成 B核基因转录取并分解糖类 D细胞核全能性丧失2夏季,健康人从炎热环境进入低温空调房间后,会引起A大脑皮层冷觉感受器兴奋 B皮肤毛细血管血流量增加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D垂 2、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3用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得到以下电泳图谱。 其中1 号为准样液( ,10 号为蒸馏水,加入的模板 图所示。 据此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物的分子大小在250500间B3 号样品为不含目的的基因的载体 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D10 号确定反应体系等对结果没有干扰4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 ,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蜜,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据此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密林熊蜂不给角蒿传粉不影响角蒿的进化C该盗蜜行为可能会影 3、响角蒿的种群密度D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5在应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白菜正确的是A用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解离以获得原生质体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用聚乙二醇诱导白菜和甘蓝的原生质体融合C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杂种细胞培养成植株D经筛选获得符合要求的白菜2015 年9 月3 日胜利日大阅兵中,八一飞行表演队首次使用高沸点的彩色拉烟剂,进行了绚丽的拉烟飞行其原理是用氮气将拉烟剂带入飞机燃料燃烧后喷出的高温气体中,其中的水蒸气与气化后的彩色拉烟剂遇冷凝结形成“彩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彩雾”是一种混合物B上述过程中有物理变化C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促使拉烟剂气化D “彩雾”的形成 4、与焰色反应的原理相同7核反应不仅能发电也能制造元素2016 年初国际上确认,利用原子核间的撞击已制造出原子序数分别为113、115、117 和118 四种新元素,填补了目前元素周期表的空白,其中113 号元素与素处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发电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B115 号元素一定是处于的非金属元素C117 号元素与F 、I 均处于D四种新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不同周期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可用蒸馏法提纯工业乙醇B葡萄糖用于制镜业是利用了葡萄糖的还原性C 最多可与4 生反应D1- 氯丙烷和2醇溶液共热,都可得到丙烯9硫黄制酸在我国的工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 5、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硫黄的燃烧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B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中使用催化剂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D中气体a 可以直接排放到大气中10将 溶液和 溶液混合后得到浊液a ,过滤得到滤液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浊液若向滤液液,无明显现象C若向滤液液,会出现白色沉淀D若向滤液液,无明显现象11某同学利用下列实验探究金属铝与铜盐溶液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实验1 可以得出结论:金属铝的活泼性弱于金属铜B实验2 中生成红色物质的离子方程式:C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同是导致实验1、2 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D由上述实验可推知:用砂 6、纸打磨后的铝片分别与H+浓度均为 的盐酸和硫酸反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后者更剧烈12稀硫酸酸化后的软锰矿(主要成分为 )悬浊液可用于吸收燃煤尾气中的 ,得到 可与 反应制备电池材料 ,同时生成。 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吸收 的反应:B 作为碱性电池正极材料时的放电反应:C 与 反应制备D尾气中的 还可用足量的氨水吸收: 2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增大C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D物体的内能变化,它的温度并不一定发生变化14已知氦离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根据能级跃迁理论可知A氦离子( 7、)从 n=4 能级跃迁到 n=3 能级比从 n=3 能级跃迁到 n=2 能级辐射出光子的频率低B大量处在 n=3 能级的氦离子( 向低能级跃迁,只能发出 2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 氦离子()处于 n=1 能级时,能吸收 45能量跃迁到 n=2 能级D氦离子()从 n=4 能级跃迁到 n=3 能级,需要吸收能量15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振动的振幅不相等B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C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D在机械波的传播过程中,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的周期越大16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卡文迪 8、许仅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推出了行星与太阳间引力大小跟行星与太阳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关系B “月 地检验”表明物体在地球上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是它在月球上受到月球对它的引力的 60 倍C “月地检验” 表明地面物体所受地球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引力遵从同样的规律D引力常量 G 的大小是牛顿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得出的17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不计重力的甲、乙两个带电粒子,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如图。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粒子所带电荷种类不同B若甲、乙两粒子所带电荷量及运动的速率均相等,e+图 17甲乙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若甲、乙两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则甲粒子所带电荷量 9、较大D该磁场方向一定是垂直纸面向里18 “娱乐风洞”是一项将科技与惊险相结合的娱乐项目,它能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把表演者“吹”起来。 假设风洞内向上的风量和风速保持不变,表演者调整身体的姿态,通过改变受风面积(表演者在垂直风力方向的投影面积) ,来改变所受向上风力的大小。 已知人体所受风力大小与受风面积成正比,人水平横躺时受风面积最大,设为 立时受风面积为 8当受风面积为 ,表演者恰好可以静止或匀速漂移。 如图所示,12某次表演中,人体可上下移动的空间总高度为 H,表演者由静止以站立身姿从 A 位置下落,经过 B 位置时调整为水平横躺身姿(不计调整过程的时间和速度变化) ,运动到 C 位置速度恰好减为 10、零。 关于表演者下落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 A 至 B 过程表演者的加速度大于从 B 至 C 过程表演者的加速度B从 A 至 B 过程表演者的运动时间小于从 B 至 C 过程表演者的运动时间C从 A 至 B 过程表演者动能的变化量大于从 B 至 C 过程表演者克服风力所做的功D从 A 至 B 过程表演者动量变化量的数值小于从 B 至 C 过程表演者受风力冲量的数值19如图所示,铜线圈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铜线圈的两端连接在电流传感器上,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相连,采集的数据可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得到铜线圈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利用该装置探究条形磁铁从距铜线圈上端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后,沿铜 11、线圈轴线竖直向下穿过铜线圈的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两次实验中分别得到了如图甲、乙所示的电流形磁铁在竖直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直立姿态,且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两次实验条形磁铁距铜线圈上端的高度不同,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则甲图对应实验条形磁铁距铜线圈上端的高度大于乙图对应实验条形磁铁距铜线圈上端的高度B若两次实验条形磁铁的磁性强弱不同,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则甲图对应实验条形磁铁的磁性比乙图对应实验条形磁铁的磁性强C甲图对应实验条形磁铁穿过铜线圈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小于乙图对应实验条形磁铁穿过铜线圈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D两次实验条形磁铁穿过铜线圈的过程中所受的磁场力都是先 12、向上后向下20 1924 年,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理论,他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大胆地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等) ,他认为粒子的动量 p 与波的波长 之间遵从关系: (h 为普朗克常量) ,这一假说后来在一系列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如图甲所示,在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中,将电子垂直射向两个紧靠的平行狭缝(电子发射端到两狭缝距离相等) ,在缝后放上一个安装有电子侦测器的屏幕(屏幕上的 O 点位于两狭缝中心对称轴的正后方,图中未画出) ,电子打到探测器上会在屏幕上出现亮点。 在实验中,以速率 射电子,开始时,屏幕上出现没有规律的世昌的博客 ,但是当大量的电子到达屏幕之后,发现屏幕上不 13、同位置出现亮点的概率并不相同,且沿垂直双缝方向呈现出间隔分布,如图乙所示。 这种间隔分布类似于光的干涉中出现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速率 2射电子,重复实验,O 点可能处在暗条纹上B以速率 2射电子,重复实验,所形成的条纹间距会变小C若将两个狭缝沿垂直缝的方向移动一段很小的距离(不改变狭缝和屏幕间的距离) ,重复实验,如果屏幕上仍有间隔的条纹分布,则 O 点一定处在暗条纹上D若将两个狭缝沿垂直缝的方向移动一段很小的距离(不改变狭缝和屏幕间的距离) ,重复实验,如果屏幕上仍有间隔的条纹分布,则 O 点一定处在明条纹上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 180 分)本部分共 11 小题,共 180 分。 21 ( 18 分)(1 )图 1 为示波器面板的图示,荧光屏上显示的是一个位于屏幕右下方、线条较粗且模糊不清的波形。 若要将该波形调至屏中央,应调节_;若要屏上波形线条变细且边缘清晰,应调节。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衰减旋钮B聚焦旋钮和辅助聚焦旋钮C水平位移旋钮和垂直位移旋钮D扫描微调旋钮和扫描范围旋钮(2 )用如图 2 所示装置做“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 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挡板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 为了保证细绳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以下操作必要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在未挂钩码时,将木板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B在悬挂钩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