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抗战开始说课课件内容摘要:
2日,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承认共产党的合法 地位。 意义 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动员并团结全民族力量展开长期抗战的根本保证,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平型关大捷 雁门关大捷 三、南京大屠杀 1937年 12月 时间: 基本情况: 1937年 12月 13日,南京陷落,日军在南京用活埋、集体屠杀、刀劈、火烧、水溺等惨无人道的手段,屠杀中国军民 30多万人。 日军攻占南京 1937年 12月 15日,占领南京的日军正在掠夺财物。 南京城一片废墟 日军坑杀中国人民 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 准备屠杀 对俘虏和平民进行刺杀训练。 日军砍头比赛,暴行令人发指。 “占领南京前谁先杀死百人”比赛的日军第十六师团九联队野田毅少尉(右)和向井敏明少尉(左)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官兵 私自拍摄的日军砍杀中国军 俘虏“试斩”的过程 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大屠杀的罪行铁证如山,无可置疑,不容掩饰。 铁证(一)是中国人的控诉;铁证(二)是中立国人士的目击;铁证(三)日文报纸的报道是日本侵略者的变相“ 自供 ”。 阅读 P90~91揭露大屠杀罪行的史料 日本政府每 4年审定一次由民间各出版社分别编写的历史教科书。 自上个世纪 80年代初至今,日本有 4次审定发行的教科书因明显地篡改历史、肆无忌惮地美化侵略战争而引起亚洲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与抗议。 1982年第一次审定 “ 侵略华北 ” 成了 “ 进入华北 ”。 把日军 “ 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 改成 “ 全面进攻 ”。 1986年第二次审定只字不提日本曾侵略过别的国家。 仍将日本侵华战争说成是日军 “ 被迫应战 ” . 2020年第三次审定将太平洋战争标榜为 “ 正义 ”。 2020年第四次审定篡改历史的错误仍比比皆是。 日本右翼势力在中学历史教科书篡改史实 ,居心何在 ? 答:右翼势力妄想掩盖事实真相,歪曲历史事实,向青少年灌输虚假的历史知识,从而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翻案招魂,敌视社会主义的中国,破坏中日人民友好关系。 靖国神社的前门照片 靖国神社是日本近代史上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精神支柱。 它建于1869年(明治维新第二年),最初叫 “ 东京招魂社 ” ,到了1879年改称为 “ 靖国神社 ”。 它把在明治维新以来历次战争、其中多为对外侵略战争中死去的亡灵作为神来祭祀。 靖国神社坐落在。全民族抗战开始说课课件
相关推荐
‚水‛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好的感受。 ‚ 无形的线条‛就是‚爱‛,正是人们相互之间有了爱的关心,爱的温暖,才使得生活充满了阳光。 精读赏析 文中探讨‚爱‛的句子有: “爱是什么 ?” “爱是花的香味吗 ?” —— 在海伦看来,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 “爱是不是太阳 ?” —— 在海伦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生长。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二)理科综合试题何清 刘荣沛 阮建军命题人:金水清 赵娥红 审题人:席瑞华 考试时间:2015 年5 月 18 日张海涛 高赢 尹楠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300 分,考试用时 150分钟第 I 卷(本卷共 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
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机器内存放一些已经分好类别的固定素材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大家好。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份电子作品(课件出示几件设计精美的电子小报),请大家认真欣赏,说说哪个更具吸引力。 (生答 )这几篇图文并茂的作品就是电子小报,是利用我们熟悉的文字处理软件 WORD 制作出来的,大家已经学习了用 Word 制作文档的方法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 300 分 时量:150 分钟 2015 年 4 月 12 日长郡中学;衡阳八中;永州四中;岳阳县一中;湘潭县一中;湘西州民中由 麓山国际联合命题石门一中;澧县一中;郴州一中;益阳市一中;桃源县一中;株洲市二中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择题:本题包括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
因,我们发现孩子思维的层次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经过训练的孩子,虽然解决问 题的结果是错误的,但是 100%的学生都尝试把“份”与分数建立了联系,应用“份”概念解决自己从未遇到的复杂问题。 只不过因为对单位“ 1”转化的理解不足,造成了错误。 而没有经过训练的孩子,只有 %的孩子明确知道“份”与分数的关系,并在第一步正确的解决了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孩子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判断 回答 记忆 从学生熟悉的事情谈起,易调动学生 知 识 学 习 落进行分类,并说出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所从事的工作。 让学生分析聚落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根据图片,分析聚落的形状。 教师给出特定称谓。 师生共同完成教材活动,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并与家乡的聚落进行比较,同时增添几个聚落图片作进一步的分析。 介绍聚落与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的关系,从而引出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