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文化教育内容摘要:

动作用,数学学科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数学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文化观已经渗入到今天的中学数学教学中。 这扩充了数学教育的视野。 课程的设置也更为丰富多样。 新课改下的高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 必修和选修中含有大量的数学文化内容。 有学者对人教版 2020 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 A版的必修一至必修五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文化内容极为丰富(见下表)。 而 选修又分为四个系列,内容丰富,除了数学基本知 6 张奠宙:数学文化。 网络资料 7 M克莱因 《西方文化中的数学》 8 同 7 9 参见《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张红、冯卫国主编。 识,还包括数学史,数学的应用。 而在课本编订中,每一单元后都增加了数学阅读材料和探究活动。 阅 读材料大多关于数学史,探究活动使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探究,亲自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体验数学概念是如何生成发展的。 这种探究过程和数学的发展过程是很相似的。 探究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困难,他们也将体验到数学发展的艰辛,对于数学家们那种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会有亲身的体验。 新课改重视学科德育,教学中,除了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外,情感态度也 是一个重要维度,新课程中的这些阅读和探究对于数学德育也是极 有助益的。 按模块对 20204 年人教版 普通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A 版的必修 1 至必修 5 教材中数学文化的分类统计 10 类别 模块 体现科学价值的内容 体现应用价值 的内容 体现人文价值的内容 体现美学价值的内容 总计 教材中相关内容 数学名题 身边得数学 其他学科中的数学 社会中的数学 数学家生平 对数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中国数学发展史中的优秀成果 艺术中的数学 必修一 13 0 25 26 20 0 4 0 0 0 94 必修二 23 1 22 3 1 1 4 1 3 0 59 必修三 35 0 79 4 34 2 7 4 0 0 165 必修五 21 0 9 28 3 0 3 0 1 0 65 必修六 12 4 73 22 16 1 4 1 0 6 139 总计 110 5 208 83 74 4 22 6 4 6 522 《新课标》强调数学文化的学习,此处,《新课标》中的数学文化与本文界定的数学文化有所不同。 本文界定的数学文化包括两个要数 —— 数学的学科性与文化性。 而《新课标》中强调的数学文化指的是数学的文化性。 以往数学教育过于强调数学的学科性,忽略了数学的文化性,新课改提出了对数学文化性的学习要求,无疑是一大进步。 虽然,《新课标》中的数学文化与本文界定的 数学文化不同,其实是本文界定的数学文化的一个子集,它不包括数学的学科性。 但总体来看,新课改下的新课程包含了数学学科性与文化性。 按照本文界定的数学文化,可以认为新课改中的数学课改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数学文化观”。 这种数学文化观下的数学教育,包含了数学的学科性教育和数学文化性教育。 不再同过去那样,过于重视数学学科性教育,而导致数学内容“繁、难、偏、旧”,课程单一,过于注重形式技巧,过于抽象。 文化观下的数学教育,增加数学文化性教育,课程内容新颖,联系实际,更为形象,适当弱化了形式与技巧,课程内容更为开放。 10 张维忠主编 .数学 课程与教学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 新课改给 予数学文化特别的重视,使数学文化走进中学数学教育视野,数学文化教育增加了数学文化性的教育,使数学摆脱了孤立主义,回归自身的文化性。 数学视野更为开阔,学生将获得一个更全面的数学观。 但是,要真正地实施数学文化教育,还要靠教师们的努力,这对于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观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更多关注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 仔细检讨这些研究,它们都基于这样一个前提条件: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剩下的事就是如何组织引导学生去学习这些内容。 对于这个前提条件,还有待商榷。 事实上,很多老师的学科素养还有待提高。 面对中学生,数学课程本身对于老师而言不是太难,教师凭借几年的数学专业学习,即可应付,甚至一些老师未受过专业学习,现学现卖,亦可应付。 这常常导致教师忽略了学科的学习。 “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教师要时常反省:“我有着一桶水吗。 ”,面对新形势下的数学文化教育,数 学教师的数学学科素养不足将成为数学文化教育的重大障碍。 教学技能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懂得教学技能,就有可能“茶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 —— 即便一位教师博学多能,不会表达传递,就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因此,注重教学技巧和方法的研究是必要的。 但是,任何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无论用什么技巧和方法,首先对于教学内容要有深入的把握。 由于教师学科素养不足,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够,在这样的基础上,却又想尽办法(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方式),试图达到自己设定的教学目的。 由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吃不透,他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也肯 定是有问题的。 或许,连教师自己也没能够达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 这样的教学往往变成教学技巧的展示,有形式,没内容,流于花哨,华而不实。 数学文化走进中学数学教学,是要使中学数学教育里真正地进行数学文化教育,使学生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绝不是数学教育的修饰与点缀。 但在实施中,由于教师数学素养不高,对于数学文化本身就缺乏深入的了解和体悟,极易使得数学文化教育变成数学教育的装饰。 另外,数学文化教育除了在数学素养上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在教学观念上,也要求教师改变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教学观念。 这种教学 观念与数学文化教育是不相容的 —— 数学文化教育是数学素质教育,而数学应试教育则是机械的解题训练。 这一点,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将给数学文化教育带来很多问题。 就教师而言,一些老教师长期从事数学“应试教育”,这种应试教育给教师带来的一种“教学惯性”会使得教师面对学数学文教育时,观念难以转变和适应;对于那些新教师则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教学观念不可避免地有着应试教育的痕迹。 这种影响也不可能短期内消除。 因此,面对数学文化教育,教师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还要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三, 数学文化教育与数学创新 能力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当前的教育中备受重视,在 21 世纪,人类社会对于创新的诉求可谓空前高涨。 在教育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 21 世纪我国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具体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