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内容摘要:

)混凝土外观质量保证措施 专门明确工程外观质量责任人,由其具 体负责外观质量对直接影响外观质量的作业人员,包括模板工、振捣工、水泥工等主要求技术工人进行培训,使他们清楚要点,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对可能会影响外观质量的问题,如麻面、气孔、冷缝、色泽不一等,要事先制定预防措施,明确外观质量要求,采取细致有效的技术处理措施对策,研究施工工艺,加大技术力量投入,加强技术管理,并具体落实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选用优质模板,杜绝使用不合格的、老化的、变形的模板,接缝处做到横平竖直,不漏浆、不跑模。 减少分层施工,严格控制混凝土分层厚度,严格控制出现施工冷缝。 对同工程项目,尽量选用同一生产厂家的水泥,对相邻结构浇筑的混凝土最好使用同厂家无色差工或尽量减少色差现象,保持混凝土表面整体感好。 (八)防止混凝土坍落损失过大的保证措施 为防止混凝土坍落损失过大我们采用外加剂后掺法,这种方法简单,便于应用。 掺入一定量的外加剂,抑制掺减水剂混凝土坍落度损失。 在夏季长时间,长距离运输混凝土时采用加盖隔热材料来达到减少混凝土坍落损失的效果。 三、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为确保单位工程优良,争创精品工程,我们将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并根据技术规范及业主的要求选择适用的材料,严格按国家和有关标准、规定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把不合格原材料拒绝于工程之外。 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材料质量并满足工程要求。 所采购的材料,必须在供货质量、信誉、供货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有保证持续供货能力的供料方采购。 做好材料进货的检验和标识工作。 按质量体系标准和要求,在进货、检验、试验、进仓、登记、标识、使用等全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文件要求,从采购的第一程序开始,层层把关,确保材料质量。 对于统购的材料,我们将采用必要的检验和试验手 段,确保材料质量能时时处于控制之中。 做好各种材料的质量记录和资料的整理与保存工作,做到各种证明、合格证(单)、验收、试验单据齐全,确保其可追溯性和完整性。 (一)混凝土集料质量的保证措施 一般要求 ( 1)组合集料的级配应尽可能密实;最大颗粒尺寸的选择,应以适合构件尺寸、钢筋间距和混凝土拌和、装卸、浇筑和操作为准,并符合规范规定。 ( 2)集料中杂质含量,应符合以下两表的要求。 根据需要,集料应以清洗和过筛,以除去有害物质。 砂中杂质含量限值 项次 项 目 ≥ 30 号的混凝土 < 30 号的混凝土 1 含泥量按质量计不大于( %) 3 5 2 云母含量按质量计不大于( %) 2 3 轻化物含量按质量计不大于( %) 1 4 硫化物及硫酸含量折算为 SO3 按质量计不大于( %) 1 5 有机质含量(用比色法试验) 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 如深于标准色,应以加水泥砂浆进行抗压强度对比试验。 加以复核。 注 :①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含泥量不应超过 3%,云母含量不应超过 1%。 ②对有机质含量进行复核时,用原状砂配制的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不低于用洗除有机质的砂所配制砂浆的 95%时为合格。 粗集料中杂质含量限值 项次 项 目 ≥ 30 号的混凝土 < 30 号的混凝土 1 针状片状颗粒含量( %) 10 10 2 泥土含量( %) 1 2 3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折算为SO3( %) 1 1 注 :① 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含泥量不应超过 1%。 ② 杂质含量以质量计。 ( 3)不同来源的集料,不得混合或贮存在同一料堆中;没有得到监理工程师同意,也不得在同一混凝土标号的结构或混合料中混杂使用。 ( 4)细集料、粗集料的堆放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硬化场地应为 20cm厚灰土垫层(石灰剂量 6~ 8%)上铺 15cm 厚水泥混 凝土( C15~ 20 号)。 细集料 ( 1)细集料应由颗粒坚硬、强度高、耐久性好的中、粗砂组成;或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也可由重量占 50%的坚硬、质纯的硬质岩石轧碎而成的人工砂与品质优良的天然砂组成。 ( 2)砂的组成,见下表的规定。 砂的组成 砂 组 粗 砂 中 砂 细 砂 特细砂 细度模数 ~ ~ ~ ~ 平均粒径(mm) > ~ ~ ~ ( 3) 砂的级配应符下表所列三个级配区中 任何一个级配区规定的级配 范围。 砂的分区及级配范围 累计筛余 % 级配区 筛孔尺寸 (mm) Ⅰ 区 Ⅱ区 Ⅲ区 0 0 0 10~ 0 10~ 0 10~ 0 35~ 5 25~ 0 15~ 0 65~ 35 50~ 10 25~ 10 85~ 71 70~ 41 40~ 16 95~ 80 92~ 70 85~ 55 100~ 90 100~ 90 100~ 90 注:① I 区砂基本属于粗砂范围;Ⅱ区砂系中砂和一部分偏粗的 细砂;Ⅲ区砂系细砂和一部分偏细的中砂。 ② 除 5mm、 和 筛孔外,允许超出分界线。 但其总量不应大于 5%。 ③ 对要求耐磨的混凝土,小于 筛孔的颗粒应不超过 3%,对其他混凝土,则不应超过 5%。 ( 4)砂中的杂质的含量应通过试验测定。 其最大含量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砂中杂质含量限值 项 次 项 目 ≥ 30 号的混凝土 < 30 号的混凝土 1 含泥量按质量计不大于( %) 3 5 2 云母含量按质量计不大于( %) 2 3 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不大于( %) 1 4 硫化 物及硫酸含量折算为 SO3 按质量计不大于( %) 1 5 有机质含量(用比色法试验) 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 如深于标准色,应以加水泥砂浆进行抗压强度对比试验。 加以复核。 注 :①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含泥量不应超过 3%,云母含量不应超过 1%。 ②对有机质含量进行复核时,用原状砂配制的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不低于用洗除有机质的砂所配制砂浆的 95%时为合格。 ( 5)当对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用硫酸纳进行坚固试验,试验时循环 5 次,砂的总质量损失不应大于 10%。 粗集料 ( 1)粗集料应采用坚硬碎石, 禁止使用受矿物水特别是酸水浸蚀的石灰碎石及受过煅烧的石料。 ( 2)粗集料应尽量采用较大粒径,级配良好,最大粒径选择以适合混凝土的拌和、装卸、浇注和操作为准,粒径一般在 20mm~ 40mm 之间。 当混凝土标号大于或等于 30 号时,除非监理工程师另有指示,最大粒径不宜超过 20mm;并应不超过结构物最小尺寸的 1/4 和钢筋最小净距的 3/4;在二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 1/2。 防水混凝土粗集料尺寸不应超过 40mm。 用泵送混凝土的粗集料最大粒径,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对于碎石不宜超过输运管径的 1/3,对于 砾石不宜超过输运管径的 1/。 ( 3)粗集料中杂质含量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粗集料中杂质含量限值 项 次 项 目 ≥ 30号的混凝土 < 30 号的混凝土 1 针状片状颗粒含量( %) 10 10 2 泥土含量( %) 1 2 3 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折算为SO3( %) 1 1 注 :① 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含泥量不应超过 1%。 ② 杂质含量以质量计。 ( 4)碎石的压碎指标应符合下表 粗集料压碎指标 岩石名称 混凝土标号 指标值( %) 碎石 水成岩 60~ 40 10~ 20 30~ 10 13~ 20 变质岩或深成的火成岩 60~ 40 12~ 19 30~ 10 20~ 31 喷出的火成岩 60~ 40 ≤ 13 30~ 10 不限 注:① 水成岩包括石岩、砂岩等;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深成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和橄榄岩等。 喷出的火成岩包括玄武岩和辉绿岩等。 ② 压碎指标值中,接近较小值适用于较高标号混凝土,按近较大值者适用于较低标号混凝土。 ( 5)粗集料的颗粒级配,宜采用连续级配,或连续级配与单粒级配合,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在特殊情况下,通过试验证明混凝土无离析 现象时,经监理工程师书面批准,方可采用单粒级。 粗集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碎石或砾石级配范围”的要求。 (二)混凝土拌和用水质量保证措施 一般要求 ( 1)采用任何水源用于混凝土的拌和用水,应在使用前进行水质化学分析。 供饮用的水,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不作试验就可使用。 ( 2)拌和用水应较干净,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物质;不得含有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等。 ( 3)不从浅滩、沼泽或混浊的水源取水用于混凝土,除非经水质化验确认合格并采取措施将吸水管进口加以包围过滤,以堵截粉土、淤泥、草和其他杂质进入。 吸水管进口以下水深至少保持到 60cm。 化学方面要求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