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感觉世界内容摘要:
手的哪一部位去触摸物体的。 为什么不用其它部位。 由此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手指与手背、身体背部等人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的敏感度的差异。 实验二 :分别用一支铅笔,用同样大小的力试触对方同学的手背、手指的指尖、手 掌、身体背部等处,让对方感觉各部位对铅笔的感觉的敏感度的差异。 交流合作 :请同学们将两个实验的现象,加以分析比较,得出皮肤具有什么功能。 哪一部位皮肤最敏感。 结论 :人的皮肤具有触觉、痛觉。 手指的指尖触觉较敏感。 图片欣赏 :出示教材图 12“ 盲人用触觉阅读盲文 ”。 思考 :你现在观察这幅图靠的是哪一个感觉器官。 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此图告诉了你人的皮肤具有什么功能。 你知道他为什么用手指去触摸盲文吗。 (二) 皮肤的冷、热觉 小实验:请你用简单的方法,测试你的同桌同学体温是否正常。 上台表演:让 几个同学上台表演:用手测试额头体温的方法,并指明正确的测试方法:用手背测试体温。 思考 :你认为用手背而不用手心测试体温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结论 :手背上热敏感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 小实验 :教师出示一个玻璃球和一块小木块。 让一位学生分别用左右手摸两个物体,然后说出两手对物体冷热程度的感觉。 学生的可能答案:玻璃球比较冷,木球比较热 演示并设问 :将两物体取回放到讲台桌上,问,两个物体所处的环境是否一样,温度是否有高低。 学生的可能回答:都放置在同一个教室的讲台桌上,应该与室温相同,因此两物体的温度相同。 思考 :由此实验请你分析,皮肤对外界物体感觉的是热的还是冷的,是不是物体本身的温度的高低。 设问 :你认为皮肤对外界物体冷热觉的感觉应该是什么因素。 实验: 教师分别三杯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约 60℃ ),一杯温水。 让两位学生上台实验:一学生先将一手指浸入冷水中,再将手反映取出浸入温水中,说出浸入温水后,手指的感觉 . 让另一位学生先将手指浸入热水中一会儿,再取出浸入温水中,说出浸入温水中后手指的感觉。 实验现象 :二位学生的感觉不同:一个形成冷觉,一个形成热觉 实验证明 :皮肤形成的。浙教版科学七下感觉世界
相关推荐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一)理科综合2 页,共 300 分。 考试时长 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12 择题共 120 分)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乳酸菌和酵母菌都A有
35 字音、错别字 千锤百炼铸新词(选用词语) 自由作文 36 句子的“守法”与“变法”(结构混乱、不合逻辑、歧义多解,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句子的“守法”与“变法” 37 给语言绣上几道花边儿(修辞) 给语言绣上几道花边儿 38 小节不可随便(标点符号)文章长短随君意(压缩语段、扩展语 句) 小节不可随便 文章长短随君意 39 简明、连贯、得体之法,修改文章 简明、连贯、得体之法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试卷共 14 页,共 30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机读卡和答题纸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 120 分)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噬菌体、蓝藻、酵母菌的结构及功能有很大区别,但是它们A都可进行有氧呼吸供能
(二)学做结合 掌握方法 我先向学生介绍:吉祥结有单线结、双线结和三线结,今天我们来学习打双线结。 板书:双线结。 吉祥结的制作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使学生 充分理解、掌握制作的方法。 我让学生自学课本 29 至 31 页的内容,先初步感知吉祥结的制作过程,然后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制作,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小组内作以交流。 此时,我还要走到学生中去,及时地予以指导点拨。
师:听完这首儿歌,小朋友来说说我们的小手能干什么。 生:做劳动、学习、拿东西 „„ 师:小朋友说得很棒,你们的手真能干,会劳动、写字、还会画画,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它是人类的好朋友。 (看手影视频) 师:我们的手除了能做这样 简单的游戏,还能做更有趣,更高明的游戏,小朋友想不想看。 接下来老师为大家放一段视频,认真看看我们的小手有多神气,可以做出哪些形象。 (学生看视屏) 师:看完这个手影游戏
1、高中物理资源下载平台世昌的博客 (理综)适应性练习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题 6 分,共 1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白质的合成 B抗体与抗原结合C 制 D种硫细菌和绿色植物的共同特点是A在质膜上含有光合色素 B只在细胞溶胶里形成 水合成有机物 D物刺激胃壁感受器会引起胰液分泌,胃液中的盐酸进入小肠引起促胰液素分泌,进一步引起胰液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