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上繁星word学案内容摘要:

:“„„。 ” B.。 :“ ——。 ” C.。 , ——。 D. ,。 ,„„。 【考点】: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分析】: 答案为 B 项。 “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是设问句,应该使用问号。 “他能够说”后面是直接引用,应该使用冒号、引号。 “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是对“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的解释说明,中间 应该使用破折号。 (浙江省绍兴市)选出红色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 ) A.①小张当了劳动模范,我们全村都很 光彩。 ②在所有申办 2020 年奥运会的城市中,北京有如 光彩 夺目的明珠,备受评审团的青睐。 B.①他回到家就感到鼻塞、头痛,身体 发热。 ②当时我头脑 发热 ,失去理智,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 C.①他的穿着虽然 朴素 ,但很整洁。 ②这本书介绍的是古代 朴素 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D.① 1921 年孙中山就任 非常 大总统。 ②他终于安然度过了那段白色恐怖的 非常 时期。 【考点】: 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分析】: 答案为 D 项。 A 项“我们全村都很光彩”中的“光彩”是“光荣”的意思,“北京有如光彩夺目的明珠”中的“光彩”是指颜色和光泽。 B 项“身体发热”中的“发热”是指发烧,“我头脑发热”中的“发热”是比喻不冷静,不清醒。 C 项“他的穿着虽然朴素”中的“朴素”是指不浓艳,不华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中的“朴素”是指萌芽状态的,未发展的。 D 项中的“非常”都是指异乎寻常的,特殊的。 【课外拓展】 巴金简历 巴金 ( ?)原名李尧棠,祖 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自幼在家从师读书。 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1920 年至 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 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 1922 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 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 1925 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 1927 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 1929 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1928 年冬回国,居上 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931 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 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 同年秋天东渡日本。 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 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 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 (后改名《烽火》 )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 1938 年和 1940 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0 年至 1945 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 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 1946 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 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1949 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 1950 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曾两次赴 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 1960 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 “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 1978 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 由他倡议, 1985 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他的著作被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